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德經》經典10句

《道德經》經典10句

1. 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

「道」是道家核心。是萬物的本源,也是一種規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說道的自然而然的,因此人要符合道的規律,像水一樣柔中帶剛,隨其自然、自然而然的生存,不要妄加人為的因素。

2.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自以為能看見,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榮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為大,所以為天下王」,實際上是在強調因循自然。

3.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有和無可以互相轉化,難和易是互相形成的,長和短是互相顯現的,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由此可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的。

4.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5. 大道廢有仁義; 慧智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家庭出現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於混亂,才能見出忠臣。

6.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不為。

學習知識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卻要每天不斷減損。減損了又減損,以達到無為的境界,無為就無不為。

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做人無非兩個過程,知道別人,了解自己,前者能讓你取長補短,而做到後者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8.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最完滿的東西好像有缺陷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最方正的東西好像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最宏達的聲音沒有聲響;最大的象卻沒有形跡。

9.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創造了東西卻不佔有,做出了功績卻不自恃功勞,養育了東西卻不主宰它的命運,這才是深妙的德。

10.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裡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裡面。福禍總是相依, 所以一定不要因為一時得失而迷失自我。

《老子》,又稱《道德真經》《道德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范兒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之千古佳句
處世四大智慧:心事要明,才華要藏,立身要高,處世要退
古訓中的一生:人生真的是很奇怪!
林清玄:不讓孩子考第一名
林清玄:一生一會

TAG:愛歷史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