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活在當下」的正念療法

「活在當下」的正念療法

【編者按】作為「渡過」社群之一,「渡過」讀書群成立於2017年8月。建群以來,每周日晚上都會舉辦讀書分享活動。分享人均為群內成員,分享書目涉及抑鬱症治療方法、心靈成長等。

儘管建群時間不長,讀書群已經分享了《伯恩斯新情緒療法》、《只因目中無人》、《穿越抑鬱的正念之道》、《王陽明心學》、《當你開始愛自己,全世界都會來愛你》等書籍。今天發表的這一篇,主講人是飛馬,分享的書籍是《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

以此為契機,本公號今天起在周末版開設「讀書」版塊,今後會不定期地刊發群友的讀書體會。

正念是基於東方禪修提煉出來的概念。說得抽象一點,正念就是對當下的覺察,從當下獲得力量來治癒自己。

借用佛家的話來說,正念就是用眼耳鼻舌身意,體會色聲香味,也就是說意識到自己內在身心的狀態以及外在環境的狀態。

正念的里程碑人物是美國的卡巴金教授。目前,基於正念的療法,在西方引起巨大的轟動,被稱之為「正念革命」。

在這裡,我藉助自己的經歷和體會,粗淺介紹一下我所認識的正念和正念療法。同時我也相信,經過實踐的正念才是最真實的正念。

(一)

在最痛苦的2015年,我有緣結識正念。自此以後,它便一直陪伴我左右,給予我治癒的希望,溫暖的陪伴,和無處不在的當下的力量。

我認識的正念,要從《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這本書說起。

回憶2014年時,我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爆發了很嚴重的情緒問題,被醫院診斷為輕度抑鬱。恰在那時,我被公司外派到印度尼西亞出差,一人租住在一個小房間里。

我本來就有封閉、逃避傾向的性格特質,也有很多神經質的地方。當時我很難受,不知道向誰求助。也去找各種方法,直到看到這本書。這是我接觸到的第一本心理學方面的書,它讓我認識了抑鬱,知道抑鬱是可以治癒的。

這兩張截圖是本書對正念的定義:

這就是說,正念是對事物的意識層面的關注。他們把這個概念叫做覺察。

正念讓我知道,抑鬱情緒,包括其他各種負面情緒,其實是人身上形成的一個固定的神經迴路。當你遇到一定外部刺激,你的情緒、行為,包括生理,就構成一條反應鏈。基於這個神經迴路,負面情緒會被觸發;當這個情緒足夠大,你就可能陷入一個漩渦無法自拔。身心是相互影響的,在此同時,內分泌等生理上的一些東西也會改變。

正念把抑鬱的結構定義為情緒、生理、行為相互影響的一個反應。正念療法就是在這個反應的鏈條上面起作用。當這個反應在進行的時候,你會覺察到自己哪不對了,而人的身體/情緒是有一定的自愈能力的,覺察會打斷身心的自動反應,進而促進自我修復。

這本書後面介紹了一系列方法,都是培養對自己覺察的能力,覺察自己的情緒已經到了這個反應鏈條的哪一個階段。

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個冥想的方法。它讓你覺察你目前所處的真實的情況,你的內心、身體、周圍環境的最真實的狀態。方法是聽周圍的聲音,從遠及近、由大到小的聲音。當這些聲音你能聽到,你的注意力就被拉回來了,而不再被亂七八糟的思維拉走,陷入思維反芻。

我情緒最差的時候,內心是很不安、很害怕的。而且身體無力,連吃飯都不願意下樓。這個時候,我就通過這種聽聲音的方式,把注意力拉回來,感覺相對就會變得好些。

書里還講到一個辦法,就是步行冥想。說起來很簡單,就是通過走路這種方式,去覺察身心,包括周圍環境的最真實狀態。

這本書里還提到另一個人,叫一行禪師。他專門寫過《步行冥想》這本書,其方法就是感受自己的腳步跟地面的接觸,包括壓力呀,觸感呀,讓身心和周圍環境建立聯繫。藉此把你的注意力拉回來,拉回到當下。

(二)

正念是強調「無為」的。我覺察周圍的環境,聽周圍的聲音,感受自己的腳步,似乎沒做什麼事情,卻能幫助自己,這是有很深的道理在裡面的。

我們情緒壞的時候,基本上幹不了很費力的事情,那麼聽聽聲音呀,走一走呀這一類事情還能做。就用這種方法去覺察。一行禪師介紹說,你走路的時候,可以數你的腳步,數你的呼吸。吸的時候數三聲,呼的時候數三聲。就這樣數數,體會呼吸和腳步,和周圍的環境比如樹、草木建立聯繫,把你的注意力拉回當下。

我自己挺深的一個感受是:當把注意力返回大地,腳和大地接觸時,確實會有一種比較舒服、比較踏實的感覺。這會讓我冷靜下來。這個力量,可以大而化之到一種當下的力量,也可以說是正念的力量。

在各種覺察的方法中,呼吸是基礎。呼吸在佛教、禪修、瑜伽中都是很重要的東西。不管是步行,還是對全身上下的覺察,都是通過和呼吸的互動來達到效果的。呼吸是永遠不停的生命特徵,通過關注呼吸,你就更容易隨時隨地把注意力拉回來,不斷地把它拉回來。

此外還有站立式的瑜伽。瑜伽也是一個很好的工具。瑜伽也是建立在呼吸的基礎上的,它注重身心的相互的聯繫,讓你感受到身體的同時,也感受到心理的變化。

2016年夏天的時候,我經常用跑步去克服自己的抑鬱情緒。但是很焦慮的時候,跑步就不管用了。這時有人提醒我,關注一下自己的呼吸。我馬上意識到這種方法我會,試了試,很管用。

這種方法是什麼呢?就是用你最舒服的方式,一般是躺著的時候,注意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或者乾脆就數出來,一二三四。這個時候,我會感受到心裏面安靜下來了,不那麼焦慮了。這種感覺蠻舒服、蠻溫暖的。你可以記住這種感覺,第二天再練習,不斷鞏固這種感覺。

在這個過程中,它首先帶給你的是信心,覺得焦慮沒有那麼可怕,我只要關注自己的呼吸,焦慮的影響就會降到很低。我當時用三天左右的時間,情緒就恢復平靜了。

介紹了這幾種方法之後,我再升華一下:正念就是通過對當下狀態的覺察,把你的力量恢復起來。這用的我們自己本身具有的一種能力。這種覺察不是靠大腦的,而是靠潛意識。這可能是更原始的一種力量。有些人資質比較好,這方面能力就比較強。但是每個人都會,通過這種練習,可以慢慢感受到這種力量。

當時我在深圳,經常去海邊。一到日落,就去看夕陽,一看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這個過程中,所有的負面的情緒都落下去,我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寧靜,內心的力量就回來了。

再摘錄書里介紹的一個例子,吃葡萄乾。這可以幫你感受到平時感受不到的東西,這也是覺察。

吃一粒葡萄乾:正念力量之初體驗

1.拿起

首先,拿起一粒葡萄乾,把它放在手掌上或者夾在拇指與其他手指之間。注意觀察它,想像自己是從火星來的,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這個物體。

2.觀察

從容地觀察;仔細地全神貫注地盯著這粒葡萄乾。讓你的眼睛探索它每一個細節,關注突出的特點,比如色澤,凹陷的坑,褶皺和凸起,以及其他不同尋常的特徵。

3.觸摸

把葡萄乾拿在指間把玩,感受它的質地,還可以閉上眼睛以增強觸覺的靈敏度。

4.聞

把葡萄乾放在鼻子下面,在每次吸氣的時候吸入它散發出來的芳香,注意在你聞味的時候,嘴巴和胃有沒有產生任何有趣的感覺。

5.放入口中

現在慢慢地把葡萄乾放到嘴唇邊,注意手和手臂如何準確地知道要把它放在什麼位置。輕輕地把它放到嘴裡面,不要咀嚼,首先注意一下它是如何進入嘴巴的。用幾分鐘體驗一下它在嘴裡面的感覺,用舌頭去探索。

6.品嘗

當你準備好咀嚼它的時候,注意一下應該如何以及從哪裡開始咀嚼。然後,有意識地咬一到兩口,看看會發生什麼,體會隨你每一次的咀嚼它所產生的味道的變化。不要吞咽下去,注意嘴巴裡面純粹的味道和質地,並且時刻留心,隨著葡萄乾這個物體本身的變化,它的味道和質地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7.吞咽

當你認為可以吞咽下葡萄乾的時候,看看自己能不能在第一時間覺察到吞咽意向,即使只是你吞咽之前經驗性的意向。

8.接下來

最後,看看葡萄乾進入你的胃之後,還剩下什麼感覺。然後體會一下在完成了這次全神貫注的品嘗練習後,全身有什麼感覺。

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或許可以再嘗試一次。你可以用更加緩慢的方式,不僅僅去體會這一粒的味道,更要留心去注意想要把上一粒葡萄乾和這一粒做比較的衝動。

其實,大家說到的各種方法,追根到底,如果都能讓你去感受到這種力量的話,都是可以的。

(三)

當個人的感知能力、各方面的情緒越來越好的時候,你就可以進一步在交際、旅遊、運動、音樂等方面,感受到讓自己心靈更寧靜的東西。比如交友,你跟他呆在一起特別有安全感,內心沒有那麼焦慮,情緒就會變好。

還有旅遊,看一些山山水水。我從深圳回故鄉後,離海就遠了。我就看山,看完黃山以後,得到的是相似的感受。

分享這本書之前,我又看一遍書,同時反思和總結過去。這幾年,正念就像一個朋友一樣,一直在我的左右。現在我個人的狀態已經比較好了,但我仍然每天在練習正念,它已經成了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我想,不管是讀書、個人成長、心靈、情緒、疾病等,大家都可以相互分享。對於沒時間想,甚至有一些逃避的事情,通過分享都可以再去想一想,挺好的。

《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The Mindful Way Through Depression),作者馬克·威廉姆斯、約翰·蒂斯代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目前流通的版本為《穿越抑鬱的正念之道》,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版。

掃描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渡過 的精彩文章:

201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工作場所的精神衛生
作為療愈的攝影
苗國棟專欄之七:臆想往往是焦慮類精神障礙之源
最好的父愛,是父親拼了命地呵護母親
孤獨是敲門的磚,愛是回家的路

TAG:渡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