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以高教質量拉動經濟社會發展引擎

以高教質量拉動經濟社會發展引擎

本報訊(記者 柴葳)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正式發布中國高等教育系列質量報告,這是繼2016年首次發布以來,我國第二次發布高等教育系列質量報告。系列質量報告包括《中國本科教育質量報告》《中國工程教育質量報告》《中國新建本科院校質量報告》《中國民辦本科教育質量報告》,其中,《中國本科教育質量報告》和《中國民辦本科教育質量報告》均為首次發布。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會同廈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專家團隊聯合研製的系列質量報告,緊緊呼應「十三五」階段高等教育「提高、爭創、優化、轉型」四大主要任務,精準對標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和「雙一流」建設中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核心問題,積極回應「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戰略部署、「全面提高質量」的戰略主題以及社會各界和公眾對中國高等教育,特別是本科教育質量的熱烈關切。

此次發布的本科教育、工程教育、新建本科和民辦本科4本質量報告主題鮮明、各有側重。作為我國首份專題性的本科教育質量報告,《中國本科教育質量報告》聚焦中國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現狀、影響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的突出矛盾和現實問題;《中國工程教育質量報告》積極應對《中國製造2025》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要求;《中國新建本科院校質量報告》是在連續五年發布《全國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測報告》的基礎上,對新建本科院校辦學質量和轉型發展進行的首次大檢查、大展示、大交流;《中國民辦本科教育質量報告》則是首份專題性民辦高等教育質量報告,以充分自信和冷靜自省對我國民辦本科教育質量進行了客觀展示和深入剖析。

系列質量報告顯示,中國本科教育「體量」世界最大,質量穩步提升,在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分層分類培養多樣化人才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不僅最大程度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使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一流本科教育建設已經在路上。「十二五」期間,中國建成了層次分明、類型多樣、專業齊全、區域匹配的世界最大工程教育供給體系,加入「華盛頓協議」,實現內涵發展的歷史性突破,從國際標準和規則的跟隨者變成參與者、制定者,為世界工程教育發展提供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新建本科院校轉型正在路上,已呈現出「部分院校已具備新型應用型大學的雛形,成為應用型本科的領跑者;更多的院校正在應用型道路上行進,還有一批應用型大學正在萌芽、成長」的繁榮景象。民辦本科高校在改善辦學條件、適應社會需求、實現辦學目標、有效保障質量和促進學生及社會滿意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辦學成果。

在「十三五」規劃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題的背景下,系列質量報告著眼於為落實「十三五」規劃、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供方向,其研製出台過程充分體現了大數據理念、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五個度」質量標準、國際可比性、全面客觀等特點。其中,《中國工程教育質量報告》對1000多所高校近5年的教學基本狀態數據、300多個工科專業的自評報告和認證報告以及《中國製造2025》未來10年工程教育人才需求進行了挖掘、分析和比較,樣本覆蓋876家用人單位、464名高校一線教師、20930名在校生和7228名畢業生;《中國新建本科院校質量報告》分析了403所新建本科院校(不含獨立學院)560項教學基本狀態數據的共計20萬餘個數據點,對300餘所新建本科院校開展了滿意度調查,並對11.4萬份在校生、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調查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

系列質量報告對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全景式展示和深入剖析再次證明,中國高等教育的作用正由過去的「全面支撐」向當前和未來的「率先引領」轉變,逐步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引擎。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4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課堂教育創新變革研討會在京舉行
首屆宗白華美學論壇在同濟大學舉辦
奧林匹克教育簽約儀式在首都體育學院舉行
「『人教杯』校園足球賽,我們來了!」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