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創新氛圍已遠超李約瑟期待

中國創新氛圍已遠超李約瑟期待

著名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早年的開創性研究,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自古以來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成就。如今,承載著這一學術傳統的英國李約瑟研究所所長梅建軍認為,中國現在的創新氛圍已遠超李約瑟當年的期待。

「你要想像一下上世紀40年代,李約瑟看到當時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態,我相信他可能想像不到,(自那時起)不到70年吧,中國能夠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梅建軍日前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

梅建軍教授自2014年起擔任位於英國劍橋大學的李約瑟研究所所長。這個以已故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命名的研究所,長期從事東方科技史研究,主要成果包括《中國科技史》系列叢書等。

梅建軍說:「中國在古代就有很深的技術發明創造、創新傳統,過去幾十年,(這種傳統)給人的感覺是重新煥發出來了。」

因工作關係,他經常來往於中英兩國,因此對中國近年的發展有更敏銳的體會:「我1994年來的英國,這些年中間還回北京工作過10年,所以能夠看到中國經濟、科技過去20年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尤其在一些民眾能夠切身感受到的領域,比如像高鐵、微信、共享單車、網購等,這些東西很快都進入百姓的生活。」

梅建軍認為,這些重大發展跟國家決策有很大關係。在國家政策鼓勵下,許多科研成果得以加速轉化,應用到實際的工業和民眾生活方面。

中國在前沿納米技術領域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國際著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中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聯合發布的《國之大器 始於毫末――中國納米科學與技術發展狀況概覽》白皮書顯示,中國目前貢獻了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納米科研論文,過去20年納米專利申請量佔全球總量的45%,二者均為美國的兩倍左右。而在20年前,全球與納米相關的科研論文只有6%涉及中國作者。

「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原創性的東西――真正在中國的土地上,由中國的工程師、科學家做出來,而且享有自主的知識產權的東西――這樣的東西積累多了,到一定階段,就會有一個爆發性或根本性轉折點,」梅建軍說。

中國科研創新不止於納米技術領域。根據「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的數據,1997年中國作者在國際知名科研期刊《自然》上發表的原創研究論文僅佔總量的0.3%,到2015年已升至7.9%。

梅建軍也指出:「這些年一個特別可喜的現象是,中國年輕一代科學家、學者們成長起來了,在各個領域,不是在單一領域。」不過,梅建軍也認為,未來中國的創新,尤其是在科研方面,仍需要克服一些挑戰。

他說:「這些年中國發表的科技成果數量增長很快,但還有一些高精尖的技術領域,中國跟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有一些差距。」他認為,中國科技界應該與西方加強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學習,這既能鞏固已有科技創新成果,也能爭取更大進步。

上世紀,自身從事生物化學研究的李約瑟博士曾在抗戰期間前往中國,目睹了中國的科學家和知識分子,在那麼困難的環境中仍堅持科研工作,甚至做出了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我覺得李約瑟博士如果能親眼看到中國現在的發展程度,應該是非常欣慰的。」梅建軍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年內暴漲5倍 突破5800美元刷新記錄後回落
探訪山東泰安億元「秋褲村」每三戶就有一戶做秋褲
男子為幫朋友緩解失戀痛苦 開包廂與其吸毒被捕
輝瑞13價肺炎疫苗斷貨或至年底 私立醫院要價翻倍
特朗普再懟媒體!怒斥NBC報道不實:威脅要吊銷其執照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