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方天戟,傳統器械武術,果然不簡單
戟出自遠古車戰。歷代名將善用戟者很多,如伍員、項羽、樊會、呂布、薛仁貴等。宋代少林寺方丈福居禪師收集名家技藝時將其收入少林寺,經研練成為少林方天戟,共有36招。自經元、明、清歷代武僧惠矩、子安等高僧的精心研練,漸增至64招,流傳至今。
少林方天戟是少林寺院武僧練武防身,看家護院的長兵器之一,也是十八般兵器的一種。它能防盜賊搶劫、保護寺內財產,不受損失。擅破兵器,有身高力大者可以使開,威力無比,是征戰疆場的好武器。
少林方天戟的技法有:刺、挑、撥、撩、勾、掛、劈、砸、掃、點、搗、架、壓、化、攔、插等。
歌訣
方天化戟丈八長,少林傳流護廟堂。
馬上步下能征戰,衝鋒陷陣威力強。
若遇賊寇侵邊防,英勇殺敵撲戰場。
前出八戟龍戲水,後挑八戟鳳朝陽。
左撩八戟蟒翻身,右掃八戟虎尾揚。
上蓋八戟雁尋窩,下旋八戟蛇盤樁。
快刺八戟急如箭,慢點八戟穩如樁。
六十四招全使展,成名上將也發慌。
能挑刺也能遮擋,能點插也能劈防。
里撩外滑鉤掛掃,滾龍壓砸撥一旁。
便公從用這戟法,戰勝敵人保邊疆。
小山從用這桿戟,三次挂帥護邊防。
祖師流傳千百戟,長戟也算一猛將。
弟子學會方天戟,能為國家做棟樑。
動作圖解
預備勢
足立八字,身胸挺直,右臂下垂,右掌心向里,掌指向下,緊貼右大腿外側,左手屈肘握戟桿,站於左腳前外側,戟尖向上。目視前方。
(1)端戟四平
兩腳不動,左手腕向上外翻,右手接握戟桿後端,雙手平端於胸前,戟尖向左。目視前方(圖2)。
(2)金雞獨立
右腳尖內旋,提左腿成獨立勢,雙手端戟原勢不動。目視左前方(圖3)。
(3)白蟒出林
上體左轉90度,左腳前落成左弓步。同時雙手端戟向前挑扎。目視前方(圖4)。
(4)黃龍探海
右腳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時雙手握戟,隨上步向下經後向上環弧,兩手換把向前下插。目視前方(圖5)。
(5)轉身觀海
兩腳碾地,體左轉180度,同時雙手端戟由後向上環弧換把。左腳後撤於右腳後一步,兩腳繼續左轉90度成虛步。雙手端戟隨轉身的同時向左下側挑擺。目視左前方(圖6)。
(6)野馬奔川
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成左弓步。同時雙手端戟向前刺扎,戟頭向前。目視前方(圖7)。
(7)摘星換月
右腳前上成右弓步。同時雙手端戟,由前向下再向後上環弧,兩手換把向前上方挑穿,戟尖斜向上。目視前方(圖8)。
(8)移山填海
左腳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時雙手端戟,由前向左後下方環弧換把,再向前下方挑插,戟尖斜向前。目視前下方(圖9)。
(9)敗陣誘敵
兩腳碾地,體右轉135度,成右弓步。同時雙手端戟向右作敗勢,戟尖向後。目視左前方(圖10)。
(10)托戟回營
提左腿成獨立勢。同時雙手端戟,向右方移桿,戟尖向後。目視右前方(圖11)。
動作不停,右腳為軸,體右轉45度,左腳前落成左弓步。同時雙手托戟隨身勢前移,戟尖向後。目視左前方(圖12)。
(11)插花劈風
兩腳不動。雙手端戟,向前上環弧,兩手成左插手,向左前側猛力下劈,戟尖向前。目視前方(圖13)。
(12)轉身撩戟
兩腳不動,體右轉90度。同時雙手端戟由左向右下環弧,成十字手挑撩於右側,戟尖斜向右。目視左前方(圖14)。
(13)力劈華山
兩腳成左弓步,體左轉45度。同時雙手端戟由右後向左前下方劈砸,戟尖向左前方。目視前方(圖15)。
(14)山頭插旗
左腳為軸,體左轉45度,右腳前上一步成高弓步。雙手端戟向前豎直,立於右腳前,戟尖向上。目視前方(圖16)。
(15)夜叉探海
左腳簽上一步。同時雙說端戟由上向前下方探插,戟尖斜向下。目視戟尖(圖17)。
(16)進步刺敵
兩腿成左弓步。同時雙手端戟向前猛刺,戟尖向前。目視前方(圖18)。
(17)回身撩戟
兩腳為軸,體右轉180度,左腳微抬,同時雙手端戟,隨身勢向前上方環弧上撩,戟尖斜向上。目視前方(圖19)。
(18)進步撩戟
左腳落於右腳前方一步,右腳微抬,同時雙手端戟,由上向右後下方,環弧換把,前撩於身前上方,戟尖向上,目視前方(圖20)。
(19)登山點桿
兩腳原勢不變。雙手端戟由前向後斜擺,戟尖斜向後。目視前方(圖21)。
動作不停,右腳在左腳前一步落地,成右弓步。同時雙手端戟上舉,經由頭上換把,落於左側,雙手用力向前點桿。目視前方(圖22)。
(20)泰山壓頂
右腳尖外旋,左腳前提。同時雙手端戟,由後向上,再向前方下劈,戟尖斜向前上方,目視右前側(圖23)。
(21)羅漢鑽井
右腳蹬地跳起,左腳在前落地獨立。同時雙手端戟,由上向前下刺插,戟尖斜向下。目視前下方(圖24)。
(22)倭身挑戟
右腳落地,兩腿成高跪步。同時雙手端戟向前挑扎,戟尖斜向前。目視前方(圖25)。
(23)回身化金
起身,右腳前上半步,兩腳碾地,體左轉180度,成左虛步。雙手端戟隨身勢由後向前化撩,戟尖斜向下。目視前下方(圖26)。
(24)撲地搧風
右腳與左腳並步,屈膝下蹲。左手滑把與右手端戟,上舉下撲於體前方,戟尖向前。目視戟頭(圖27)。
(25)燕子喝水
左腿提膝,成獨立勢。同時雙手端戟向上舉桿,戟尖斜向前下方。目視前方(圖28)。
(26)冷風掃葉
右腳為軸,體左轉90度,左腳尖下落,兩腳成丁步。同時雙手端戟,由左向右環掃於右側方,戟尖斜向右。目視前方(圖29)。
(27)猛虎出洞
起身,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左腳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時雙手滑把端戟,由後向下,再向前方挑扎,戟尖斜向前,目視前下方(圖30)。
(28)獨立端戟
右腳向前彈踢。同時雙手端戟向前左挽半花,前後端平,戟尖向前。目視前方(圖31)。
(29)提膝撩戟
右腳落在左腳前,提左腿成獨立勢。同時雙手端戟,向左擰轉,撩護於右腳前方,戟尖斜向下。目視前下方(圖32)。
(30)探身壓戟
左腳向前一步成左弓步。身向前探。同時雙手端戟向前方右擰把挽花,探身猛力下壓,戟尖向前。目視前下方(圖33)。
(31)金勾倒掛
上右腳落在左腳前方,左膝抬起,身向後仰。同時雙手換把握戟桿,由前向後上方猛力穿刺,戟尖斜向後。目視戟桿(圖34)。
(32)撲地伏虎
右腳蹬地向後彈跳半步,體右轉90度,落地成仆步。同時雙手換把端戟,由上向左下側劈砍,戟尖向左。目視前方(圖35)。
(33)踮彈端戟
起身,右腳向左踮步,左腳速向左側彈踢。同時雙手端戟向左平穿,戟尖向左。目視左前方(圖36)。
(34)回身彈踢
左腳收回下落,兩腳碾地,體右轉90度,右腳向前彈踢。同時雙手端戟由後向上斜舉,戟尖斜向上。目視前方(圖37)。
(35)弓身劈戟
右腳落在左腳前,左腳前上一步屈膝成左弓步。同時雙手端戟,由上向前方插手下劈,戟頭向前。目視前方(圖38)。
(36)倒步劈敵
兩腳碾地,體右轉180度,右腳後撤於左腳後成倒插步。同時雙手端戟,由後經下向前上環弧,然後向身後左側下劈,戟尖向後。目視左後方(圖39)。
(37)反挑北斗
兩腳碾地,體右轉180度,成高弓步。同時雙手端戟,隨身勢向身後挑扎,戟尖向後。目視左前方(圖40)。
(38)上步七星
上左腳落於右腳前,右腳跟離地成丁步。雙手端戟由後向前劈砍,戟尖向前。目視前方(圖41)。
(39)七星點桿
右腳前上半步,左腳與右腳並步屈膝下蹲。同時雙手端戟,由右後向前挑桿點刺,戟尖向後。目視桿端(圖42)。
(40)獨立棚梁
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體右腿成獨立勢。同時雙手端戟,用力棚架於頭前方,戟尖向左。目視左前方(圖43)。
(41)佛頂摸珠
右腳落地,兩腳為軸,體左轉90度,提左腿成獨立勢。右手換把前滑,左手脫把屈肘握拳護於胸前上側,高與鼻平,拳心向右,右手握戟上舉於頭上右前側,戟尖向前。目視前方(圖44)。
(42)坐馬倒刺
左腳落地,右腳前上一步,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成馬步。同時左拳變掌接握戟桿,雙手端戟,由上下落於胸前,再迅速向右側倒刺,戟尖向右。目視前方(圖45)。
(43)回馬三戟
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左腳後撤於右腳後一步成右弓步。同時雙手端戟隨身勢換把,向左後側倒刺,戟尖向後。目視左後方(圖46)。
動作不停,右腳後撤,兩腳碾地,向右轉體180度,成左弓步。同時雙手端戟隨身勢換把,向右後側倒刺,戟尖向後。目視右後方(圖47)。
動作不停,左腳後撤,兩腳碾地,向左轉體180度,成右弓步。同時雙手端戟隨身勢換把,向左後側倒刺,戟尖向後。目視左後側(圖48)。
(44)獨立點桿
提左腿成獨立勢。同時雙手端戟上舉於頭前上方,左手用力向前猛送脫把,屈肘變掌展於左後上側,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右手滑把向前點桿,戟尖向後。目視戟桿(圖49)。
(45)金雕餐眼
左腳落地為軸,體左轉180度,提右腳成獨立勢。同時左手接握戟桿,雙手用力前穿,右手脫把護於右肋前側,掌心向前,掌指向上,戟尖向前。目視右前方(圖50)。
(46)枯樹盤根
右腳前落一步,成倒插步;同時右手上截戟桿,雙手用力由上反腕向身後下插,戟尖向右後下方。目視戟尖(圖51)。
(47)八戒扛鈀
兩腳碾地,體左轉180度,成左弓步,同時雙手向前滑把握戟桿,隨身勢扛於肩上,戟尖向前。目視戟尖(圖52)。
(48)力劈華山
雙腳向前踮跳,仍落成左弓步。同時雙手換把端戟,由前向左後方環弧,經上再向前猛力下劈,戟尖向前。目視前方(圖53)。
(49)倒托單鞭
兩腳碾地,體右轉180度,成右弓步。同時雙手端戟隨身勢前移,戟尖向左。目視左前方(圖54)。
(50)五步撩戟
左腳前上一步,兩腳碾地,體右轉180度,成高虛步。同時雙手端戟隨身勢環弧撩於頭上右側,戟尖斜向上。目視前方(圖55)。
(51)反手挑戟
右腳後撤於左腳後一步,成右高虛步。同時雙手握戟桿由上向前下方環弧,再插手向右後上方挑戟,戟尖向後上方。目視前下方(圖56)。
動作不停,提左腳,右腳為軸,體右轉360度,成右高虛步。同時雙手握戟桿,隨身勢前撩下插,戟尖斜向下。目視前下方(圖57)。
(52)弓身點桿
雙腳向前踮步,成右弓步同時雙手握戟桿,由上向後下方環弧,再迅速向前上方點桿,戟尖斜向左後下方。目視戟桿末端(圖58)。
(53)回身闖營
兩腳碾地,體左轉180度,成左弓步。同時雙手端戟向前方猛扎,戟尖向前下方。目視戟頭(圖59)。
(54)跳身刺敵
兩腳向前踮跳,左腳落地,右腿提起。同時兩手端戟向前挑扎,戟尖向前。目視前方(圖60)。
動作不停,左腳微彈起,體左轉90度,成橫弓步。同時雙手端戟,由右向左擺刺,戟尖向左。目視左前方(圖61)。
(55)獨立舉旗
左腳尖內旋站立,提右腳成獨立勢。同時雙手端戟向左上側舉起,戟尖斜向上。目視前方(圖62)。
(56)並步端戟
右腳落地,同時雙手端戟,由上降落於胸前,戟尖向左。目視前方(圖63)。
(57)收招歸原
足立八字,身胸挺直,右手脫把,環弧下垂於右大腿外側,掌心向里,掌指向下,左手握戟,屈肘站於左腳前外側,戟尖向上。目視前方(圖64)。


※少林拳樁功功法練習
※程氏八八六十四掌之翻身掌二:怪蟒翻身
※少林內功真經之「內功與呼吸」
※武當大力混元鷹爪功
TAG:武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