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茅山道術的起源和歷史

茅山道術的起源和歷史

在江蘇省境內,有兩座茅山。一座在長江以南,稱南茅山;另一座在長江北岸的興化市,叫北茅山。清代乾隆年間,以考證考據而聞名天下的揚州學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過茅山碑記》中說:「北茅山為三茅真君初煉道之地」。 這就是說,西漢景帝時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稱為茅山。後來他們受請往江南句曲山,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漢代,陝西咸陽,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紅塵,寫下「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的感嘆,遂尋山修道。他們披星戴月,餐風宿露,晝夜兼程,行至黃海之濱,見一高山,林木參天,綠蔭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隱居,修道養性,採藥煉丹,濟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終成正果,名列仙班。

後人因此建三茅道觀,稱他們為三茅真人,稱山為三茅山。慕名來山學道者、求醫者,不絕於途。其時,江南句容一帶,瘟疫流行,聞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醫術高明,能治百病,便來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華陽洞。經真人救治,病癒者數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後,人們感恩戴德,建廟山巔,塑像供祀。此後,句曲山改稱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稱北茅山,簡稱茅山。

茅山以它的道教聖地而著稱,茅山成為道教上清派的發祥地,後被人稱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享有「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譽。

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山上景點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勝景,峰巒疊嶂,雲霧繚繞,氣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迴,靈泉聖池星羅棋布,曲澗溪流縱橫交織,綠樹蔽山,青竹繁茂,物華天寶。主峰大茅峰似綠色蒼龍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這裡既是道教聖地,又是抗日根據地,其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景觀、革命歷史觀融為一體,勝似仙境。總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九霄萬福宮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與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輝。

談到「茅山術」在一般人的心中,立即泛起一種神秘、尊重卻又敬而遠之的強烈感覺,這些也許都是在電影情節中所塑造出來的深刻印象,「茅山道士」似乎個個都有高深的驅鬼、下符、扭轉乾坤的高深法術,故對他們是既愛又怕。

其實若我們穿越過時光隧道,回溯到三千多年前,茅山派創立教派之初,教中嚴謹的教規、嚴格的教導,尤其是對每一位門徒人格的心術是否光明磊落為要求,並不只是「有強烈企圖心」,入教的人就能通過審核的門檻。經過三千多年來時間的削刻與洗禮,茅山派歷久不衰,不但沒成為明日黃花,反而在現代的工商社會中蛻變成為都市叢林里人人急切渴慕、需求的一朵綻放青春、活力生命與愛情新鮮、柔嫩的花蕊。

尤其是「茅山法術中」,對於現代人男女之間愛情觀的詮釋與達成,更有其所擁有神秘的大自然能量的彙集而凝聚成一種水到渠成完美的力量。要成為「茅山法術」一派宗師,所花費的功夫雖不及埃及的金字塔的興建及完工般工程的浩大,但亦「不是坊間江湖術士」所稱「十載寒窗、刻苦修鍊」,就能「無師自通」的,除了正式的拜在茅山派門下成為弟子之外,教中對於門徒人格,人品光明與正直一面的開啟、訓練與樹立,更是不遺餘力,如此才能使心中慈悲與人品面能更為開闊,而同時所習的「茅山法術」才能登堂入室;如此循序漸進,才能有機會成為一個功力高深的法師,才能真正服務社會人群的「茅山道士」。要成為一個「真正茅山道士」必定經過「漫長的磨練」以及「人品的教導」才能真正「功力高深」成為「正派的茅山道士」。

一個心術不正的人,絕對不可能擁有高深的「茅山法術」,在如今紛亂的社會中,仍有許多心存歹念的「江湖術士」,假借「茅山符咒」之名,玩著自封為法術高深法師的把戲,「既騙財」、「又騙色」,弄得人們都以為「茅山法術」是邪術,實則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真正歷史上很多著名的茅山宗師不但道術高超醫術也高超,比如東晉的葛洪和南梁的陶弘景,他們甚至影響著現代的醫學發展,比如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感言 青蒿素靈感來自葛洪。

茅山術,中國傳說中神秘道術,據說用紙符施咒之後能夠驅鬼、降魔,令人心生敬畏。茅山術初時又稱「玉女喜神術」,茅山術發展至今,已頗為成熟,有其自己的教義。茅山術演變至今,已許多部分融合為一體,不似初時主要以道派道術為主。茅山術主要將民間中原地區以及苗區流傳的黑,白巫術一併納為己用。修習此派法術者,多以符,咒以及一些佛教密宗法器,借靈異靈力助己行事。其極富唯心主義神話色彩,超自然力量與實體奧秘仍有待於科學進一步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服氣辟穀
道家養生的100條不傳之法
收心求靜
降龍伏虎
修真的魔難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