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達摩院:一時風光能否帶來最終的基業長青?

阿里達摩院:一時風光能否帶來最終的基業長青?

10月11日上午,在2017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宣布,成立承載「NASA計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未來3年內,阿里巴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

關於「達摩院」的命名,阿里方面的解釋是,在武俠小說中,達摩院作為武學最高研究機構,代表了修為的最高境界。同樣地,科研也需要精進、執著和專註的精神。

阿里作為行業巨頭,其一顰一笑勢必將牽動著整個互聯網行業的走向,阿里高調布局研究院,一時風光無二,對行業,對自身又會帶來哪些影響?一時風光的達摩院能否帶來最終的基業長青?

商而優則研:巨頭進化的必然階段

演而優則導,成了娛樂圈的常見現象,科技行業而言,商而優則研,也並非個案,早在上世紀,巨頭公司便開始成立獨立的研究所,最有名的當屬美國的貝爾實驗室。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這個地方就一直在不斷創造奇蹟——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第一顆通訊衛星的研製成功,有聲電影的問世,射電天文學的創立……貝爾實驗室的每一項成果都深刻影響了整個人類社會。

作為美國最大的科研機構之一,貝爾實驗室為推動美國的科技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85年間近3萬項專利,11位科學家問鼎7項諾貝爾物理學獎,更有9項美國國家科學獎、8項美國國家科技獎等頂級科技獎項被收入囊中。

正因為此,朗訊公司旗下的貝爾實驗室一度被視為美國的一張名片、美國科研機構中傑出的發明領袖。

貝爾實驗室一騎紅塵,在科技公司研究院中的坐擁頭把交椅,當然,除了貝爾實驗室在外,全球的很多科技公司,都有著自己的實驗室,國內方面,騰訊去年成立AI研究院,百度早早就成立了,華為更是借著2012這個「噱頭」成立了2012研究院,旗下眾多花哨名字的院系,例如最有名的「諾亞方舟實驗室」。

歐美科技巨頭更不用說,微軟和IBM也是很有「遠見」,早早就布局–IBM Watson實驗室,微軟研究院,包括李開復老師擔任首位院長的總部位於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

早年IBM深藍超級計算機大敗國際象棋高手,以及近期發布的商用量子計算器,IBM早已深耕多年。

Google、Facebook、蘋果迎頭趕上,承趕超趨勢,其中大佬Google 更是在全球戰略布署了各大實驗室,光歐洲就有慕尼黑、蘇黎世、倫敦,聽說上海谷歌Lab今年也要開張了。

日本的科技公司,如NEC,在海德堡設有歐洲研究院。 再說說德意志,工科出身的他顯然已被這波AI浪潮甩得遠遠的,博世集團(Bosch)今年才成立Bosch AI Lab,德國、加州、印度都設立實驗室,先招他100科學家,主攻自動駕駛(畢竟德國車企眾多),計劃四年投入3億歐元(不到25億人民幣)。

相比較其他巨頭公司,阿里的步伐無疑是晚的,不過力度上卻是最大的,典型的跨越式發展,這有點像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日本,沒有系統的經歷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直接將兩次革命疊加進行。

糧多將廣:達摩院或成阿里再次嬗變的助推器

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一直以來業內對巨頭的定位。BAT中,百度技術最為彪悍,不論是搜索技術還是如今的人工智慧技術,都領跑行業,尤其是在人工智慧領域,馬化騰都親自承認不如百度,而阿里的技術實力更在騰訊之下。

科技賦能商業模式的時代,達摩研究院的成立,將有助於阿里彌補自身技術的相對弱勢(注意是相對弱勢,而非絕對弱勢)。

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說,達摩院主要是提供平台,引入更多的人才,從而可以打造基礎設施,再通過阿里雲輸送給更多的客戶,「讓客戶有更多的機會,通過研究院,通過阿里雲這個平台,連接更多的行業」。

按著達摩院的經營理念,阿里將以技術為紐帶,擴大自己的生態圈,騰訊依賴社交關係,通過微信構造自己連接一切的生態圈,達摩院未來將通過技術,基礎研究開源等形式,將中小型公司連接在一起,進一步擴大阿里的生態體系。

從實力上來講,阿里也有資金能力撐起整個達摩院的研發費用。據阿里巴巴發布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1481.52億元(約合218.54億美元)。從賬目看,阿里具備一次性支付1000億研發經費的能力。

隨著達摩院的穩步進行,兵多將廣的阿里或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期。

技術沙文主義:科研伊甸園的宿命?

儘管達摩院有助於阿里進一步提升自身實力,但是也並非一帆風順。阿里的達摩院號稱要兼顧基礎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的,但目前也面臨一個悖論,那就是科研與創新是兩個不同的階段。3M公司的Geoffrey Nicholson博士曾給出明確的定義來區分兩者,他認為「科研是將金錢轉換為知識的過程」,而「創新則是將知識轉換為金錢的過程」;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李凱進一步闡釋,說「科研是為了發現新知識,而創新是為了構建新產品。」「成功的創新是市場驅動的,而不是技術驅動的。」

技術賦能商業模式的時代,技術被無限放大,缺點同樣明顯,為了技術而技術,很容易陷入技術沙文主義,唯技術論,這也是很多科研伊甸園的宿命。

我們來看,研究院的大牛貝爾實驗室,儘管烜赫一時,引領世界科技潮流,但是如今也是日薄西山,貝爾實驗室的研發資金來源大部分來自 AT&T公司。也就是說母公司經營績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實驗室的研發投入。之前有人在這裡也回答了,AT&T公司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分拆,這令這家當年財大氣粗的壟斷企業元氣大傷。缺少了穩定的研發投入,貝爾實驗室自然難以為繼。

阿里如今地位不可撼動,馬雲一度標榜希望公司能活三個世紀,但是哪有常勝無敵,當下研究院的巨額開支對阿里也許不算太難,但是後期研發投入能否細水長流這是個問題。

這一點,大會上,馬云:「阿里巴巴不指望靠『達摩院』賺錢,但它必須具備盈利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遠,活的更長。」

研究院最大的問題就是盈利,並不是說研究院盈利難,而是盈利與研究之間本身就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沒有一項技術的重大發明,靠的是KPI,基礎學科的研究,本身就是靠巨大的資金浪費,在看似漫無目的的求索中偶然發現的,要求盈利就必須犧牲科研為代價。貝爾實驗室,誕生了那麼多偉大發明,即使如此,最後還是靠母公司資金援助,母公司陷入經營困境,實驗室也難以為繼。

研究成果是不可控的,技術有固有的發展規律,達摩院初衷雖好,但是能否跑贏時間是個問題。

一項科研成果從理論到最後的商業應用,往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跨度,比如深度學習技術,其實早在幾十年前理論基礎就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真正進入大規模的商用階段,也不過就是近五年的時間而已。

而「達摩院」的研究課題目前看來,都是一些傳統「痼疾」,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系統性開創性的理論體系。一個追求利潤的研究機構,能對一項「錢途未卜」的科技,幾十年如一日的持續投資嗎?

阿里達摩院的經營理念與公關術語中,本身就存在著矛盾,如果是非功利性的,純粹的基礎學科研究,那麼就不可能自負盈虧,如果說是功利性的,那麼阿里的達摩院也並非像阿里公關中所說的那麼光鮮亮麗,只是內部的研究機構,算不上什麼社會福利,沒有那麼偉大,企業的研究經費而已,只是單獨分離,公司的組織架構調整僅此而已。

作者:劉志剛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天貓闢謠商家聚集阿里討說法:是正常溝通 何來的圍攻上訪?

中通、韻達雙11漲價:漲價同時更要「長心」

谷歌發力硬體市場,是有備而來還是無奈之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天貓回應數百商家聚集阿里討說法:是正常溝通 何來的圍攻上訪?
取消三大事業部,永輝正在開展一場影響深遠的組織架構變革
圓通副總裁稱「雙11」不漲價;首家共享充電寶公司關門
阿里成立全球研究院達摩院;中通、韻達快遞宣布調價
第十二屆上海零售業大會?2017中國零售創新峰會將於滬盛大開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