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國古法煎藥正確方法 你知道嗎?

中國古法煎藥正確方法 你知道嗎?

煎藥的器具

目前應用得最廣泛的中藥煎煮器是性質穩定、價格低廉的陶器砂鍋。因陶器砂鍋煎藥能避免在煎煮過程中與藥物發生化學變化。陶器砂鍋煎出的湯劑質量好,傳熱性均勻、緩和、價格低廉,自古沿用至今。對玻璃和搪瓷製的煎煮器亦可適用。惟鐵質煎器,雖傳熱快,但其化學性質不穩定,並能在煎煮時與中藥所含多種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影響中藥療效。也就是說砂鍋類最好,搪瓷類次之,忌用銅、鐵、鋁等金屬類器具,以免發生化學反應。

煎藥前的準備

(1)清洗:

中草藥大都是生葯飲片,在出售之前進行了加工炮製,煎煮之前一般沒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確覺得草藥有些臟,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沖洗,以防易溶於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丟失,從而影響中藥療效。

(2)浸泡:

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於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避免因煎煮時間過長,導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損、破壞過多。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藥物倒入葯鍋內攤平,然後加常溫水浸泡30分鐘,以藥材浸透為原則。

(3)用水:

煎藥用水須無異味、潔凈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一般來說,凡人們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來煎煮中藥。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來水均可。加水多少一般為將飲片適當加壓後,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厘米為宜。頭煎結束後,將葯汁濾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葯平面約0.5-1厘米即可。如果方中草、花、葉類藥物較多,吸水量較大,煎煮前應補充加水,可以多放一點水。

煎藥時間

一般藥物在煎煮時,先用武火煮開,然後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滋補類藥物煎煮的時間要長一些,如地黃、首烏、杜仲等,可以煎30~35分鐘。但解表、清熱,或芳香類藥物,如桂枝、荊芥、防風、薄荷、藿香等,煎煮10~15分鐘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揮發。同時,煎藥時不要頻繁打開鍋蓋,以免有效成分過多蒸發損失。

特殊煎煮方法

先煎:貝殼類、礦石類藥物,如龍骨、牡蠣、珍珠母、龜板、鱉甲、石決明、磁石等,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煎出,宜先煎20~30分鐘。

後下:氣味芳香、容易揮發的藥物,如薄荷、砂仁等,要後下,一般在其他藥物快煎好前5分鐘入鍋,以防有效成分揮發。

包煎:有些藥物煎煮後容易使葯汁混濁,或對消化道、咽喉有刺激,要用布將藥包好入煎,如赤石脂、車前子、旋覆花等。

另煎:某些貴重藥物,為最大程度保存其有效成分,需要另煎,如人蔘、冬蟲夏草等。

烊化:一些膠質類、黏性大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飴糖、蜂蜜等,不能與其它葯入煎,應單獨加溫溶化,或用熱葯湯將其化開,以免同煎時因粘鍋而將葯煮焦。

沖服:散劑、丹劑、小丸劑、自然葯汁,或芳香、貴重藥物,以沖服為宜,如牛黃、羚羊角粉、三七粉、沉香末、紫雪丹、六神丸等。

服藥方法

(1)一般情況下,都是煎好後溫服,1劑葯一般早晚分2次服用。補藥宜飯前服;對胃有刺激的藥物,應飯後服;治失眠的藥物,宜睡前服;驅蟲葯,宜空腹服;嘔吐病人,宜少量頻服;治寒性病的藥物,宜溫服;治熱病的藥物,宜冷服。

(2)忌口的問題:中醫之所以講究忌口,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中醫看病是講究辨證的,二是中藥具有四氣五味,而食物同樣也具有四氣五味。疾病有寒熱虛實,即使同一種病,也會因病人的體質不同而有寒熱虛實的差異。因此,中醫不但在治療上用藥物以補偏救弊,在飲食上也要結合病情而進行忌食或「偏食」,以增強藥物的治療作用,或降低其副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忌口」,實際上也是中醫治療的一部分。如各種熱證及外感病,應忌食辛辣、肥甘、油膩、煎炸食物;而寒涼病證者,則應忌食生冷或性質寒涼的食物;哮喘發作期間,忌食蛋、奶、魚、蝦等高蛋白食物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這個食物經常用來煲湯,也是中藥,功效很強大!
匠心前行:雷允上誠信做企業 良心出中藥
驅寒祛濕中藥有哪些 用什麼中藥可以泡澡驅寒
這種中藥是人蔘的近親,吃了治百病!
2017執業藥師各科目核心考點打包放送——中藥師Part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