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776 被道義優勢所遮蔽的歷史

1776 被道義優勢所遮蔽的歷史

1919年春,胡適在一次講演中提到,歷史「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塗抹起來,裝扮起來。好比一塊大理石到了我們手裡,由我們雕成什麼像」。這句話,對於解讀美國獨立戰爭再貼切不過。

長久以來,美國獨立戰爭被表述為英勇堅強的美利堅平民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侵略的正義之舉。然而,在大英帝國統治者眼中,美國獨立戰爭並非如開國者所鼓吹的捍衛自由、獨立價值觀那樣具有無可比擬的道義優勢。早在1794年,英國出版了官方的《美國獨立戰爭史》,書中便指責新英格蘭人民發起的獨立戰爭,是在英國面臨內憂外患的危機時刻,違背商業貿易規則與社會秩序的挑釁與暴動。對美國獨立戰爭的敘述大都來自勝利者一方,戰敗者的聲音被遮蔽。

英國記者、作家尼克·邦克的《大英帝國的崩潰與美國的誕生》一書,通過考察殖民統治者自身面臨的困局與應對方式,勾勒出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專制、蠻橫卻又日趨沒落的舊貴族精英,試圖駕馭一個桀驁不馴的新平民世界的失敗圖景。

大英帝國對北美殖民地的日漸失控

1754年至1763年,歐洲爆發了「七年戰爭」。英國頒布的印花稅法案是戰爭的導火索。這場戰爭以1763年《巴黎和約》為終點宣告結束。英國是最大贏家。戰爭使英國成為海外最大的殖民地霸主。

但英國將這次戰爭的巨額戰費債務轉嫁至北美殖民地,引起了當地居民的強烈不滿。1765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施加在美國殖民地的直接納稅法案,目的是為了戰後給駐留北美的英國軍隊支付薪水。美國殖民地民眾發起抗議遊行,要求英國政府終止印花稅法案。在殖民地民眾的壓力下,英國議會產生了兩種對立意見,一種贊成投票廢除印花稅,另一種則主張鎮壓美國殖民地的反抗。

儘管英國迫於壓力終止了印花稅法案,但統治者並未停止對稅收的需求。在財政大臣湯森德的建議下,國會頒布了《湯森德稅法》,對從殖民地進口的玻璃、茶葉、鉛、油漆和紙張等商品進行徵稅。在作者看來,獨立戰爭前夕,殖民地居民反對徵稅,但在其他方面仍然繼續對英王效忠。這種局面無法長期下去,一種更為激進的思想意識開始在美國民眾心中生根發芽。

1773年12月16日的「葛斯比」事件,是殖民地居民對英國統治的最初反抗。葛斯比號是一艘由英軍統領的軍艦,在羅得島一帶巡邏,防範走私。艦長達丁斯頓要求其他船隻降半旗,作為臣服於他的船艦的表示。美國船艦漢納號拒絕降旗,引起葛斯比號的追逐。漢納號的船長故意將葛斯比號帶到淺水區,讓葛斯比號船艦擱淺。當天晚上,羅得島居民登上船艦,俘虜所有的水手並槍殺了達丁斯頓。在作者看來,襲擊葛斯比號軍艦的當地居民絕非烏合之眾,而是一場有組織的行動。他們聲稱葛斯比號的指揮官達丁斯頓未能向州長出示委任狀,無視地方法官。他們宣稱,只承認由地方議會和法院制定的法律。

儘管殖民地獨立意識日益高漲,但英國統治者對此置若罔聞。工業革命初期,大英帝國的國家政權並未強大到滲透至殖民地每個角落的能力。君主無法支配足夠的政治與軍事資源進行跨越本土的治理,只有選擇任命一個象徵性總督,保留私人經營的體制,將移民和開發殖民地的風險與利潤留給野心勃勃的冒險家。

那些派任的總督,通常會利用手中過期作廢的職權在殖民地大撈一筆。於是,從英格蘭本土空降的總督,與經由民眾選舉產生的基層地方官員之間的罅隙日益加大。前者具有貴族身份,代表國王行使主權。在後者看來,他們是一群腐朽自大的白種人,是這片土地上不受歡迎的侵蝕者。

茶葉貿易與東印度公司的危機轉嫁

大英帝國既要堅持有利於帝國財政的刻板、僵硬的稅收制度,又缺乏必要的國家機器將市場交易秩序限制在政策許可範圍內,導致黑市交易的空前膨脹。波士頓傾茶事件前夕,全球茶葉貿易中巨大的走私量,使東印度公司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

針對以往歷史學家將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原因歸於英國政府急切地幫助東印度公司,為此不惜與東印度公司一道腐敗,作者認為,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聚集在國王周圍的世襲貴族與東印度公司的經營者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在前者眼中,後者是一群暴發戶和商業投機者。喬治三世極其厭惡東印度公司。在他看來,大英帝國最好的國民是農民。

儘管上議院的貴族議員們與公司沒什麼瓜葛,但東印度公司的經營者科爾布魯克用各種方式賄賂、拉攏下院議員。此外,東印度公司管理英國在孟加拉的殖民地,並負責駐孟加拉的英軍的開銷。法國與荷蘭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增加他們的東方貿易份額,用更多的走私茶葉替代東印度公司的茶葉貿易,這是英國政府極不情願看到的。上述因素的共同影響,使得抱持厭惡態度的英國政府不得不開出拯救公司的藥方。

對英國政府來說,要在歐洲茶葉貿易格局中反敗為勝,就要把倫敦的茶葉價格削減到與黑市一樣的低價,即便這樣做會使東印度公司受到損失。只有讓便宜的茶葉充斥市場,才能夠讓走私者走投無路,削弱他們的競爭力。然而,這個藥方在執行的過程中,逐漸變成把過剩的茶葉運往美國,讓殖民地民眾掏錢買單的變形政策。1773年4月,英國國會通過了這一決策。

很顯然,這一「甩包袱」的危機轉嫁行為,只會激起本就有意獨立的殖民地民眾更強烈的憤恨與不滿。到17世紀末,馬薩諸塞州已經有80多個城鎮,每個城鎮都有自己的憲法。漫長的西進運動導致的人口遷移,使得獨立戰爭前夜城鎮數目已經接近200個。革命所需的經濟與社會基礎均已具備,只缺一個導火索和一套能夠對舊秩序加以批判的新秩序體系。

傲慢與偏見主導下的獨立戰爭

從美國的立場,波士頓傾茶事件是一次和平之舉,儘管具有挑釁性,但毫無戰爭意味。然而,對於英國皇家海軍和陸軍的領導人而言,則完全是一場由漢考克和亞當斯等激進分子領導的暴動。儘管從英格蘭本土駛來的艦隊全副武裝,但士兵不能對名義上還是帝國統治下的港口開火。與此同時,反對茶葉傾銷的運動在當地如火如荼地展開。

儘管東印度公司任命當地商人作為港口收貨人和承銷人,但他們受到當地民眾的抵制。在紐約和曼哈頓,報紙上的輿論譴責、街頭抗議與公共集會上的表決形成的壓力使茶葉收貨人辭職。數以噸計的茶葉不得不被運回倫敦。1773年12月16日,一批茶葉從英格蘭運到波士頓港口。在塞繆爾、亞當斯的率領下,「自由之子」潛入商船,將茶葉倒入港口內,拉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傾茶事件的組織者有不同的動機,但抵制大英帝國的不公將他們凝聚在一起,走上了抗爭之路。

在作者看來,英國對美洲大陸的殖民統治只有經濟目標,缺乏政治與社會整合能力。為了挽救瀕臨破產的東印度公司,美國民眾的現實利益被放棄。18世紀70年代的波士頓,茶葉已經成為民眾反抗帝國統治的象徵符號。這是英格蘭本土的貴族統治者永遠無法理解的。18世紀英國政體仍然具有濃厚的領主莊園制特點,這個體制在形塑貴族品格的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視野,使他們無法理解鄉村和教區外部的世界。

憑藉通俗生動的敘事能力,以及對波士頓、英格蘭、荷蘭等地檔案館、圖書館文獻資料的搜集利用,尼克·邦克為我們呈現出獨立戰爭前夜,大英帝國舊貴族的傲慢與偏見,如何限制了他們駕馭一個旨在抗拒全球貿易霸權的新世界。儘管他們內心厭惡東印度公司的投機和貪婪行徑,但並不等於他們能夠與殖民地民眾站在一個陣營。如果說舊貴族與東印度公司暴發戶像兩個關係不怎麼融洽的合作夥伴,他們與殖民地民眾則完全來自兩個世界。

大英帝國的舊貴族無法理解美洲土地上的新世界,但憑藉這本可讀性與學識性俱佳的書,我們得以理解那個新舊交替時代里的豪情壯志與無可奈何。

□胡悅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樂視網巨虧16億:上市7年盈利幾乎虧完 賈躍亭丟了400億
樂視網前三季度預虧16億 把過去7年賺的錢虧掉了70%
被指可能銷毀證據朴槿惠被再押半年
12家前沿企業,帶你透視智能未來
90後「格鬥林妹妹」火了,她說《摔爸》和自己的經歷很像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