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相,高房價支撐了中國的基建投資

真相,高房價支撐了中國的基建投資

城市與農村的區別就在於農村所沒有的公共服務。公共服務是城市土地價值的唯一來源,無論是道路,還是橋樑,或是市政設置。

一、土地財政加快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城市公共服務建設需要大規模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經濟分為農業和工業兩大類,國家通過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不斷將農業的積累轉移到工業部門。依靠這種辦法,我們建立起初步的工業基礎,但是這種積累方法無法快速的推進城市化建設。1978年,我們城市化水平一直徘徊在百分之十幾左右。

1980年代後期,深圳、廈門等經濟特區被迫仿效香港,嘗試通過出讓城市土地使用權,為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這就是後來所說的「土地財政」

不同的是,香港是土地私有制,政府要先收購私有土地,進行初步開發後才能出讓。而我們是土地國有制,通過運用行政權力把集體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後進行售賣,之后土地的價格就會翻幾番。地方政府通過出讓土地迅速暴富,原始資本迅速積累起來,成百上千的城市,排山倒海般崛起,無論城市化的速度還是規模,都在高速的增長。

可以說,沒有土地財政這一制度創新,中國城市化道路會走的很漫長。

二、土地財政是把雙刃劍

好的方面:

土地財政就是通過出讓土地一定年限(住宅為70年)的使用權來滿足財政需求的現象。地方政府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要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可謂是難上加難,思來想去也只有土地這個資源可以動用。

想建工廠帶動就業沒有錢,於是就把工業用地低價出讓給有投資意向的合作夥伴,讓他們來投資建廠帶動就業;想改善城市的基礎設施沒有錢,於是就把住宅用地的出讓給有資金實力的開發商,讓他們去推住房的商品化,同時政府獲得財政收入用於城市建設和民生改善。近幾十年,中國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其背後的原因就在於地方政府通過經營土地積累的大量的建設資金。

城市經濟的發展使市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也吸引了大量外地農民工進城務工,促進了周邊農村經濟的發展,土地財政的積極作用不可謂不大。

壞的方面:

1.透支居民購買力

土地財政能夠使地方政府一次性獲得大量的財政收入,這筆錢看似是開發商支付給政府的,實則是居民最終買的單。大多數居民購房通常會採用按揭貸款的方式,貸款相當於給居民消費加了槓桿,購房後居民迫於房貸的壓力通常會削減消費的開支,這樣就等於政府間接的透支了居民未來幾十年的消費能力

2.土地徵收與拆遷過程伴隨著貪腐問題

政府官員收開發商的錢幫他們拿地,街道或村委會收開發商的錢幫他們做拆遷工作。另一方面,土地徵收與拆遷過程中常常出現激烈的衝突,有的人覺得補償合適願意搬遷,而有的人覺得補償不合適不願意搬遷,還有人即使給的補償再多也不願意離開生活了很久的土地,網上會看到各種釘子戶的文章。這些矛盾與衝突常常出現在土地徵收與拆遷的過程當中,被老百姓廣為詬病。

3.拉大貧富差距

土地財政不僅給地方政府帶來巨大財富,同時也給個人快速積累財富提供了通道。靠投資不動產在一代人之內完成數代人都不敢夢想的巨額財富積累的故事,成為過去十年「中國夢」的最好註腳。但與此同時,沒有機會投資城市不動產的居民與早期投資不動產居民的貧富差距迅速拉開:擁有不動產的居民,即使不努力,財富也會自動增加;而沒有擁有不動產的居民,即使拚命工作,擁有不動產的機會也會越來越渺茫。房價上漲越快,貧富差距越大。

4.佔用大量資源

由於房地產具有投資價值,大量資金湧入進來。很多做實業的企業家,看到房地產升值之快,比自己做實業更賺錢,於是紛紛賣廠炒樓,導致員工下崗,經濟低迷,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性。

三、土地財政何去何從?

當前中國的各項基礎建設已經很完善,高鐵等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製造業也在復甦,國家是繼續依靠土地財政積累財富,還是通過改革依靠其他產業拉動GDP?在最近的一次會議會有答案。

你覺得房地產還有投資價值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華僑 的精彩文章:

輕鬆月入10萬的抓娃娃機到底是一門怎樣的暴利生意?
陳華僑:中國為什麼要維持一個強大的製造業?
陳華僑:這才是中國未來真正的12個商業模式,越讀越震驚
印度的電影為什麼比中國的強?-智能工業雲平台

TAG:陳華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