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廣陵散,永不消失的古琴曲

廣陵散,永不消失的古琴曲

廣陵散,永不消失的古琴曲

廣陵散,永不消失的古琴曲

這本十六年前從舊書攤淘來的《廣陵散》,是我走進古琴世界的第一座燈塔,之前連古琴這個詞都未聽說過。從此我愛上古琴並追尋古琴,直到今天,我不僅學會彈古琴,也學會製做古琴。近幾年來,我時常在構思著寫一篇有關本書和我與古琴的敘事散文,卻未能構思妥當,今天,國慶中秋雙節長假剛結束,母親與妹妹假期旅遊回來也兩天了,也該我來接班陪母親。望著這陰雨連綿的雲天,不知從哪裡又來了構思的靈感。

廣陵散,永不消失的古琴曲

二十多年前,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國企改制、兼并、下崗,住房改革拆遷等等,一時間,大量書刊資料湧入市場,這些書刊多來自各單位取銷圖書室放棄的書籍,還有一些私人搬家時或誰家老人過世後遺留放棄的圖書。西安古城周邊十幾處舊書攤市場十幾年不衰,我這個「文化大革命」期間上中小學的人,在正需要讀書的年代卻未讀幾本書,看到這麼多書籍,使我如饑似渴地暢遊期間,

每逢節假日,騎著單車,每次都有收穫,大有收一本書就好象讀了一本書似的,小到一本字帖,大到中華書局版上百冊的二十四史。多為解放後至八十年代出版的書,也不乏清末民國版書籍。我不太愛在書店買新書,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後電腦印刷出的書,一是有些書裝幀花哨錯別字多,卻未附刊誤表,二是有些書版面寬厚度大,拿在手裡感覺象「注水雞」一樣,三是書價高,買一本新書可買三五本舊書。我的書九成多都是舊書攤淘來的。舊書攤大多是露天地攤,

風雨天一般不出攤,這時我就在家裡整理披覽開來。有些書剛到家時,灰頭土臉,翻角裂邊,我便用潮濕毛巾輕輕擦凈,再將卷角翻邊層層弄潮展平,然後壓在一摞書下,第二天取出時,有「竹憐新雨後」之感。有的線裝書線斷即將散頁,又無原線,我發現麵粉袋的封口線較為合適,便拿來洗凈涼干裝訂舊書,每每遇到這些情景,妻子便「誇獎」說我象個圖書管理員或文物修復者。手捧一本舊書,品讀、撫摸,書頁鉛字的凹凸感隨著字裡行間的思緒,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增加了些許滄桑和歷史的厚重。

廣陵散,永不消失的古琴曲

那時淘書人也多,發現好書先拿手裡為妥,有時為了討價還價,猶豫不定,馬上就有人接手。因此,不管啥書,只要舊,先收集一起再說。這本《廣陵散》即是,當時看去象一本雜誌,封面「廣陵散」三個大字根本不知何意,買回來品讀時,不禁讓人喜出望外,竟是一本從未見過的古琴曲譜,還附了大量有關此曲的考證資料,一九五八年音樂出版社出版,印數僅有五百多冊,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世上還能存幾本?而我擁有一本,心裡真有一種小小的得意。書的封面鈐有一枚接近三公分的古璽風格白文名章,名字前冠以地名,扉頁是一枚不足一公分的漢印風格白文名章,這兩枚印直逼古人,也可愛之至,想必應是本書原主人的印章。

廣陵散,永不消失的古琴曲

廣陵散琴曲描寫的是戰國時聶政為父報仇刺韓王的故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煉劍,誤了時期,慘遭韓王殺害,聶政為父報仇,歷盡艱苦,入山學琴,十年功夫,學成絕技,韓王聽說國內出現了卓越的琴家,召他入宮演奏,但不知他就是要為父報仇的聶政,正在聽琴之際,聶政從琴中抽出刀來,刺殺了韓王,聶政怕連累他的母親,自毀容貌而死,韓國不知誰刺死了國王,千金懸賞,求刺客姓名,聶政的母親為使兒子揚名,前去認屍,並死在聶政身旁。

此曲在古琴曲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遠在一千七百年前,廣陵散已出現了傑出的演奏者嵇康,我國第一部音樂百科全書作者,宋代的陳暘,曾拿它與詩經相比擬,稱作「曲之師長」,全曲長達四十五段,曲體結構龐大,旋律豐富,技巧複雜,曲調激昂慷慨,獨具風格。

嵇康彈廣陵散最為著名,並曾作《琴賦》,對琴的奏法和表現力作了細緻而生動的描寫,所撰《聲無哀樂論》認為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斷言音樂本身無哀樂可言,否定當時統治者推行的禮樂教化思想。他頗受老莊思想影響,提出「越名教而認自然」說。他與同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較為密切,後山濤入仕,當了官,選用人才時,欲引嵇康入仕當官,康不從,遂致書《與山巨源絕交書》。嵇康因主張「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遭鍾會構陷,為司馬昭所殺。在刑場上,嵇康撫摸著他的愛琴,悠然地彈著廣陵散。曾有人求他教此曲而不應。曲終,說句「此曲將絕矣」,便從容赴死。

春秋戰國時期,在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星球上,不同地域同時發展出幾個後世未能超越的思想高峰,成為後世生存發展的思想源泉,經久不衰,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至高無上的思想體系與低下無助的個體生命的隨意滅殺並存著,在戰爭的殘酷以及財富和權力的爭奪面前,多如螞蟻的思想、主義、學派等也如螞蟻一樣力微。魏晉時期人性的覺醒是可貴的,而現代意義上人性的覺醒要到中世紀後西方文藝復興和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之後。我想,就將文明的進程作為主線,將書籍與古琴的命運作為輔線,我作為主角活動期中,從而將人文歷史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而文明進程這條主線似乎是兩條方向相反的平行線,一方面,現代人不斷從古代吸取思想養料,另一方面,現代人又越來越重視生命的存在和意義。歷史進程的車輪,更象是坦克的履帶,坦克始終未變,變的是走過的地面,凹凸與平整、軟硬與乾濕等差異必將留下不同的歷史痕迹,同時,與地面接觸的那段履帶相對地面處於靜止狀態,每一代人就生活在這段靜止履帶的時空,而正是這段履帶承載著坦克、承載著歷史。歷史上發生的一切悲壯與優雅,都成為後世所享用不盡的資源和反思的鏡子。

散文的框架思路先構想到這裡,待閑時在悠揚的琴聲中將其展開寫就,現在已是中午十一點多,我得去兩站路以外的超市買菜做中午飯,陪母親好好喝一杯。今年這個雙節假不同於往年,一是假期長至八天,二是陰雨不斷,三是適逢大伯九十大壽,國慶這天舉辦壽宴,同時,妹夫的外甥女出嫁,要到男方家鄉幾百里之外的甘肅武威民勤縣舉辦婚禮,也定在國慶這天,作為惟一的舅舅是一定要到場的。原計劃我們兩家與85歲的老母親一起參加大伯壽宴,現在妹妹家是不能參加了,她們自駕游式的提前離開西安,一路向西,打算用一周時間,回來走寧夏陝北,主要景點一路帶過,這自然成了愛說笑、愛熱鬧、更愛旅遊愛喝酒的母親之選。母親除了東北西北,近十幾年來,大半個中國該去的都去過了,台灣也去了,東南亞及歐洲十國也去了,更為自豪的是,七十八歲時,妹妹帶她去西藏遊玩,妹妹反應較大,身體不適難過,而母親一點反應都沒有,還得照顧妹妹。母親走到哪裡,就將歡笑帶到哪裡,旅遊時,遇到不好走的路,導遊攙扶著她走,之後她總要給導遊錢作為感謝。有的遊玩項目需另付費而導遊不陪,母親就為導遊購票讓其一同遊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購買東西時,她總是對我們說:「不要跟人家搞價,人家辛苦的可憐的,讓人家多掙點」。母親走到之處都會為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常愛說的一句話是「讓我們到處都有好朋友」。

平日里,我問:「媽,今天吃啥飯」?母親說:「做啥吃啥」。又問:「媽,你想喝啥酒?這有五糧液,還有華山論劍」。她准說:「你倒哈啥喝啥」。接著又說:「把好酒留著來客喝,咱就喝一般的」。我長這麼大還未對母親說過「媽,我愛你」,可我想,當我這樣對她說時,她一定會用關中東部語調笑著說:「好娃哩,這還用說,誰呀娃不愛他媽?」

就這樣我匆忙走下樓,天依然下著雨,我打著傘向著超市,一路上,腳底下不時雨水涔涔,腦子裡不停思緒縈繞。到了超市,選了一隻「百代雞」和幾塊五香豬蹄,稱好,共一百二十多元,我掏出錢夾付錢時,糟糕!夾里只有二十幾元,剛才忘記拿錢了,這也只能買點豆腐青菜之類啦。

回到家裡,我對母親說:「媽,咱們今天就吃青菜豆腐白米飯吧,沒買到肉,哎,廣陵散!」「啥?忘了傘,哪你手裡拿喔啥?」

當我做好飯,將飯菜、花生米和酒擺上餐桌時,外面的雨又大了起來。平時天氣晴朗時,坐在屋裡向窗外望去,錯落不齊、疊嶂向遠排開去的城市樓房猶如山區,我立山腰,看著遠處樓房斑斑點點的窗戶靜靜悄悄的,往日熙熙攘攘的舊書攤市場已不見蹤影,那時的一些書易了新主,而那些新主和書商不定就在眼前哪棟樓房生活著。而當時未買出的書籍,也許書販出讓給了造紙廠,化為紙漿,再造出新的書來。有幾處樓房的間隙,半腰處鑲嵌著藍色的終南山,如一幅巨幕掛毯閃著幾顆藍寶石,愈發可愛。尤其在雨過天晴,夕陽西照

,幾朵彩霞映出的終南山,更是印證了「山愛夕陽時」的景緻。而另有時候,藍天下幾道直溜溜的、粗細不一、排列有序的白雲,自秦嶺之巔,如一排古琴弦似的向著華山、向著黃河、向著大海奔去。今天,一眼望去,遠處朦朦朧朧,窗前唰唰唰唰,而這雨恰好給偏於乾燥的古城帶來滋潤。我給母親和我同時斟滿酒,打開現代琴家管平湖先生彈奏的古琴曲廣陵散,聽著雨聲中的廣陵散,靜靜地品著「華山論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元刻本《大廣益會玉篇》及其他
國圖敦煌遺書辯亡論:唐人寫本中的翹楚
富厚堂藏書樓的守護人
讓舊書流動起來
《浙江省古籍普查報告》發布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