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些詞古代就有了,意思也一樣嗎?

這些詞古代就有了,意思也一樣嗎?

「二百五」的來歷:只因明朝紙幣質量太次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建立了新幣制,發行了「大明通行寶鈔」。由於新鈔票的面積大,紙張的質量不好,使用一兩次就容易折壞,所以民間還是用銀兩作為流通貨幣。朱元璋看著新發的貨幣得不到流通,下令只要誰舉報沒有使用發行的貨幣,並查證屬實,可以賞銀250兩。老百姓非常討厭舉報的人,後來就稱其為「二百五」。

2.「誇口」為什麼叫「吹牛(皮)」?

「吹牛(皮)」詞起源於黃河上游一帶。古代的交通不太發達,當黃河流經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境內時,因沿途水急灘險多流沙,很難行舟(木製船難操縱,還常被撞壞)。因此黃河上游沿岸的居民為解決渡河運輸上的困難,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辦法。

皮筏子古代又稱「革船」,因其使用羊皮或牛皮製成而得名。當人們宰殺牛、羊時,先剝下牛、羊的整張毛皮,然後用鹽水將整張毛皮脫毛,再把植物油塗抹在四肢及頸部,最後將其浸水、暴晒,讓整張皮變得鬆軟後用細繩將其縫製成袋狀,只留一個小孔。對著小孔吹足氣後,將小孔封緊,然後把多個皮袋固定在木排下,如此就製成一個皮筏了。

在古代是沒有打氣筒可利用的,只能靠嘴吹了。想把牛皮袋灌滿氣,通常需要幾個肺活量大的成人,輪流往牛皮袋裡吹氣。

因此,在黃河上游一帶,如果有人說他能吹起牛皮袋,當地人都會認為他是在說大話;而對喜歡誇口炫耀自己的人,當地居民往往會說:「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黃河邊上去吹牛皮好了!」從此,「吹牛(皮)」就成了「誇口說大話」的代名詞,並逐漸流傳開來了。

3.「綠帽子」最早源於元代

古代漢民族是重色彩的民族。漢武帝之後,隨著儒家禮樂制度的建立,服飾的尚色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服飾的顏色成為區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手段。

元明兩代,樂人、妓女必須著綠服、青服、綠頭巾,以標誌所從事的賤業。《元典章》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裹著青頭巾。由此,「青頭巾」就與娼妓之男性親屬有了聯繫。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人們習慣於說「綠頭巾」。又因為綠色與娼妓有關,後來,「綠頭巾」專用來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而「綠頭巾」是一種帽子的形式,故又變成了「綠帽子」。

4.「三不知是什麼」

「三不知」一詞最早出自《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晉荀瑤率師圍鄭,荀文子認為未了解敵情,不可鋌而走險。他說道:「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不亦難乎?」荀瑤終因不聽勸阻而失敗。由此可見,所謂三不知是對一件事情的開始、經過、結局都不了解。明代江寧人姚福對此作過一番改正,他在《清溪暇筆》中寫道:「俗謂三不知,即始、中、終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蓋本《左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你不知道的明朝小常識,歷史上的第一個北京是開封,只叫了十年
被蒙古俘虜後又被放了回來,明朝這個傳奇皇帝也是命大
天命難違——朱元璋的名字早已註定大明朝的命運!
朝鮮王朝:如同被明朝溺愛慣壞了的孩子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