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析京門三皇炮錘拳譜里提到的十五個勁兒

解析京門三皇炮錘拳譜里提到的十五個勁兒

大國崛起 民風尚武 練武人的修行手札

1,統一整勁

整勁者,周身統一之勁也.

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

發勁時"前足帶後足,後足擦地行前後一條線,後足站前蹤打人如親嘴,手到身要擁,氣意力相合,丹田需鼓勁"命門宜後撐"

習拳者應明拳術內中情理,更曉步下圈勁.循規蹈矩,方能練就一指一掌欲動周身皆至的整勁.氣意力結合的程度如何是整勁的無形內涵因素.

而虛領頂勁是外形的精神因素.足趾抓地以藉助腳與地面的反作用力,經踝膝上行至丹田,與丹田氣匯合合成強大的凝聚力,這就是拳經所說的"氣與力合,乃是生勁"

經腰胯一轉內勁沿脊上行,通於兩臂,形於掌指.內勁發動發於掌指是整勁有形的外表體現.總之,氣由頂而足一氣貫穿,鼻中擤氣,上下左右前後六面的整勁.

三皇炮錘拳術中由圈鐺步變十字捶最能體現周身統一之整勁。

2,龍形腰勁

拳術中的十字捶,腰部松沉直豎,左右旋轉,帶動上下肢動作.鍛煉任督二脈.使帶脈充實(腰周轉一圈稱帶脈)日久功深帶脈肌肉豐滿,小腹沖脈氣勢旺盛之感.

正和醫道之理"腎為性命之源頭""腎壯則精足氣充"神清目明. 故炮捶之本圈襠步十字捶以其靈巧快捷之腰步旋轉達強身之目的.拳經雲"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以腰為主宰,靈敏活躍如龍似蛇,周身全為滯重.

三皇炮捶門圈襠步十字捶,力撐六面勁達八方,譽為不倒之勢.因足下之根穩如泰山,故需追求靈敏活潑,動靜自如的腰腹部工夫.腰以下如磨盤之下扇,穩如磐石.而腰以上為磨盤之上扇,動靜自如,而又不離磨臍.磨臍如任督二脈,身之中心,中正不偏,方能運轉自如而不失中.

3,奧妙巧勁

乘勢,借力,還制他人.用意不用力,以無形之勁破有形之力都可謂之巧勁.

用勁巧秒靈敏,出手不見手,見手不為巧.

巧勁者無形無象,功達化境者,能使內動人不知,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譬如主動使驚力,被動使彈勁,能隨彼變化,婉轉如意,得心應手,輕妙如神,引進落空,有四兩撥千斤之妙.

4,疾快猝勁

"拳打寸勁"即猝勁是也.

以寸之距離攻彼,應與尺距攻彼勁相等.因其皆是周身勁,一寸一尺,一掌一指,可達勁相等.

勁疾快極整,乾淨利落.絕無拖泥帶水,運轉遲滯之弊,

5,來回速勁

有來有去,去勁未了,來勁又至.來勁未了去勁又到,來去不間斷,形斷意不斷,意斷神相連.擊種彼,疾快手回,見回不見去使彼周身無主前俯後仰.

6,車輪勁

此勁周身不斷,如車輪滾滾,連續不息.擊彼猛快,亂亂自敗.

散手中的引手都是採用車輪勁法,劃立圈如車輪向前滾,取形定義即為車輪勁 .

7,彈簧勁

即驚彈抖擻之勁.

如彈簧之速,一彈即回.無論有何阻擋也擋不了,其勁松活疾猛.

如拳術中陰陽掌,衝天炮,反背捶都走彈簧勁.

8,透內勁

力透物背是也.

練拳時,每發一勁,鼻中擤氣,丹田充實.勁由內發,能達四梢.指欲透物,發欲衝冠,舌欲摧齒,牙欲斷金,被此勁打中,隔皮至肉,可傷內部.點穴之法必得此勁,無此勁則點不倒人,蓄髮暗勁至傷臟腑.

9,連環勁

一勁繼續一勁,一勢接連一勢,一勁擋出........勁繼之,彼不易擋,連環不斷,蓄勁緊跟,催敵必敗

10,剛柔相繼勁

用勁有剛有柔,度其形勢.應用剛就剛,應用柔就柔,剛柔要相濟,緩急要相通,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發勁用剛化勁用柔

11,二節勁

一勁發出,二勁繼之,一破精神二破勁.

今做一實驗,彼站弓步很穩,我以兩掌輕拍其胸,彼身稍動向前之勁以破,我在以分秒之速用猝勁攻之,打動其腳跟,彼自倒斜

12,螺旋勁

即圈勁或者環勁.

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各代表八個自然景觀,又分為八個圈法.

乾天代表大圈.坤地代表小圈,坎水代表平圈,離火代表立圈,震雷代表斜圈,艮山代表正圈,巽風代表無形之圈,兌沼澤代表有形之圈,總名為螺旋勁八圈法

腰身要靈活轉動伸縮,如怪蟒翻身,兩臂想擰,拳掌臂打擊,使彼不易抓拿.我勁打上勁力疾整.如拳中十字捶,並步捶,削蹋掌皆走螺旋勁形式,也就是內圈外圈同時並用

13,灌鉛勁

主要松肩墜肘氣沉丹田.松沉,重量歸一,兩臂拳掌發勁打中對方可傷筋骨,勁如灌鉛.圈襠步站立穩如泰山.練本門拳者必打出松沉勁."松則靈來出速度,沉則有力勁自生"

14,神妙跟勁

即隨勁.功到極處,在人心不想眼不見手自有來回.可達後發先至.如彼雙臂砸我雙臂,頃刻間,我可以反將彼雙臂砸下.其速極快,勁疾整,這就是神妙跟勁,急來急應,緩來緩隨,彼方用什麼手我還什麼手,即沾連粘 隨 是也

15,雙抖勁

炮捶拳雙抖,是兩臂向外反抖.其勁疾整而猛.

從外形上分為擁身雙抖後掙力雙抖。

擁身雙抖是有圈檔步變弓步擁身抖放發勁,命門後撐.是全身折盡方向一致.而掙力彈抖是重心後坐,兩臂向前彈抖,後坐力是利用與地面的反作用力與兩臂向前彈抖形成的開合勁的開勁,反向掙力勁.

一趟拳起勢後面的彈腿雙抖就是掙力彈抖勁.兩肩放鬆,兩臂如鞭,脊背發勁,氣沉丹田,虛靈頂勁腕力松活,將彼抖放而倒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武功夫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金陵寒士先生關於形意拳的心得
童旭東:昔日的技擊真正的實戰武藝練什麼?
做不到「力由脊發」,你永遠沒領悟到內家拳的精髓
初學站樁時肩背酸痛怎麼辦?
崔有成先生講拳記錄

TAG:京武功夫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