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雎鳩是什麼鳥,河之洲又在哪兒?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詩經》開卷之作 《關雎》詩的第一章,也是許多人最為熟知的一句。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詩中的雎鳩究竟是什麼鳥?「河之洲」又在哪兒呢?
古人怎樣解釋雎鳩
從古至今,人們對「雎鳩究竟是什麼鳥」存在多種說法,其中包括魚鷹、天鵝、葦鶯、野鴨、鸕鶿、大雁等等。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雎鳩是鶚,魚鷹。李時珍解釋說:「鶚,雎類也。似鷹而土黃色,深目,好峙,摯而有別,交則雙翔,別則異處,能翱翔水上,捕魚食。江表人呼為食魚鷹,亦啖蛇。詩云,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即此。」
宋代以前,人們一般認為雎鳩是王雎、魚鷹、鶚(雕類)。然而到了宋代,學者鄭樵、朱熹等主張雎鳩是水鳥鳧(鷖)類。到了明代,李時珍、王圻認為雎鳩是雕類鶚(鶚即魚鷹),且這樣的見解一直流傳到現在。
綜合古今學術界的說法,對雎鳩的考證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雎鳩應是水鳥;
2、雎鳩應是鳩類;
3、雎鳩的叫聲必須與「關關」相似;
4、雎鳩是成雙成對棲息的水鳥。
只有符合這四個條件,才能完全符合《關雎》的詩歌意象。試想,面對勇猛兇狠、群起而飛的鳥,古人怎麼會吟詠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妙詩句呢?
根據上述原則,我們從各種假說中提到的最為疑似雎鳩的鳥——「鶚」說起,看其是否符合雎鳩的特徵。
有網友提到,把鶚寫入愛情作品並非空穴來風,鶚的求偶過程的確非常值得稱道,繁殖季節雄鳥經常捕捉大魚獻給雌鳥以示愛意,還會向雌鳥賣弄高超的飛行技術以證明自己的基因質量不錯,雌鳥也會相應地隨之上下翻飛,成功結合後,「漁夫」和「漁婦」經常比翼雙飛,「關關」高唳。由於鶚的領域意識很強,在面積較小的水塘區域內一般只有一對鶚棲息。並不是誰都有幸能夠看到這夫唱婦隨的一幕,因此象徵著婚姻生活幸福美滿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景緻對於情侶來說顯得格外神聖。
但據《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載:鶚,鳥名,亦稱「魚鷹」。鳥綱,鶚科。體長50—60厘米。頭頂和頸後羽毛延長成矛狀。上體暗褐,下體白色,趾銳爪,趾底遍生細齒,善捕魚,常活動於江河海濱,營巢於湖岸或島嶼的岩礁上。夏季遍佈於中國西部和北部,冬季遷移至華南。鶚繁殖期會發出響亮哀怨的哨音,巢中雛鳥見親鳥時,會大聲發出尖叫。鶚捕魚時,從湖邊樹枝上突然扎入水中捕食獵物,或在水面上空盤旋時看見獵物即扎入水中。因此,「鶚」與雎鳩的特徵並不符合。
雎鳩應該是水斑鳩
湖北十堰房縣地處古代周南、召南之地,與《關雎》一詩的產生之地接近。
在房縣門古寺鎮楊叉河流域,現在依然有一種叫聲類似 「關關」的水鳥,當地人稱之為 「水斑鳩」或「釣魚佬」。這種鳥成對而飛,羽毛灰白色,有羽冠,食魚蝦,築巢在河邊的石縫或樹叢。它們一般一對夫妻佔有一平方公里的領地,潔身自好。
2006年,多名詩經研究愛好者在門古寺鎮會子營村河邊採訪獅子岩村老歌手何立剛時,聽見一種鳥發出「關關」的叫聲,大家便問何立剛,這是什麼鳥,何立剛回答說是水斑鳩。他還告訴大家,他經常聽到這種鳥 「關關」地叫。當地一位村婦還告訴大家,她們在河邊洗衣服時,經常看見這種鳥成雙成對地在沙洲上跑來跑去。
2011年7月,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連山帶領學生在房縣門古寺鎮實習時到該鎮月日灣村河畔考察,在鑰匙溝口,師生們發現了兩隻類似水斑鳩的水鳥,還跟蹤好幾百米遠,但這對鳥好像有意躲避大家,一接近便飛了。後來,當地詩經研究愛好者在月日灣村河畔拍到了此鳥的照片,發給陳連山後,陳連山通過查閱資料,並送至北京有關鳥類專家處確認,此鳥為水斑鳩,當地人俗稱 「冠魚狗」。
冠魚狗棲息于山麓、小山丘或平原森林河溪間,常光顧流速快、多礫石的清澈河流及溪流,棲息於水邊矮樹的低枝或大塊岩石上,常躍飛空中,靜觀水中游魚,一旦發現,立刻俯衝水中捕取,然後飛至樹枝上吞食。繁殖期在2—8月,在堤岸、田坎等處挖洞為巢,每窩產卵5—6枚,白色。
冠魚狗亦稱「花斑釣魚郎」。頭部有發達的羽冠,嘴粗厚且直長,暗褐色,尖端和下嘴基部蠟黃色,腳鉛灰色。頭部和體背,包括翅和尾羽黑色,滿布白橫斑。頭側和腹肌白色,胸部有一黑白斑駁的橫帶。
此外,冠魚狗在威脅入侵者或與夥伴合作時,也會發出清晰的「關關」叫聲,以示警告。冠魚狗的領地意識非常強,主要「防衛措施」是通過語間指令或呼聲威懾對方,鳴聲類似振動機械的敲擊聲,在兩個夥伴之間則發生一種短尖叫威脅。
冠魚狗具有雎鳩的特點:
1、水鳥;
2、比斑鳩略大。民間稱之為「水斑鳩」,這意味著在民眾眼裡,冠魚狗與斑鳩大小類似;
3、叫聲是「關關」或類似的「扣、扣」聲;
4、雌雄鳥經常在一起。
綜上所述,陳連山等人認為,雎鳩就是冠魚狗,它們比翼雙飛,正好用來象徵愛情忠貞的夫妻。詩人用這樣的鳥「托物興詞」,完全符合《關雎》詩意的需要。
疑似雎鳩的其它鳥類
宋代鄭樵、朱熹以前,一般認為雎鳩是王雎、魚鷹、鶚 (雕類);到了宋代,鄭樵、朱熹主張雎鳩是水鳥鳧 (鷖)類;明代的李時珍、王圻則認為雎鳩是雕類鶚,鶚即魚鷹。這樣的見解經過清代的毛應震持續到現在。
現代學者對雎鳩提出了更多解釋,有魚鷹一說,也有彩鷸的說法,甚至還有雎鳩是天鵝等鳥類的說法。
彩鷸的分布較廣,可以推測其在 《詩經》寫作期間也是當時南方較為常見的物種,幾千年前的 「關關」聲催生了千古流傳的 《關雎》一詩(時培建 《雎鳩可能是什麼鳥》)。
魚鷹。鳥綱,鶚科。趾具銳爪,適於捕魚。常活動於江河海濱,也單用作 「雎」 (《漢語大詞典》)。
鷸,鳥綱,鷸科多數種類的通稱,有時專指鷸屬各種。其體型大小因品種之不同而差異很大。羽毛多沙灰、黃、褐等平淡色調。喙細長而直,間亦向上或向下彎曲。足皆長,適於涉行淺水澤地。覓食昆蟲、蠕蟲或其它水生動物。有的種類也兼吃植物性食物,常見於「丘鷸」(《辭海》)。
鸊鷉,鳥綱,鸊鷉科各種類的通稱。體形似鴨而大多比鴨小,趾具瓣蹼。棲息河流或湖泊中,極善潛水。中國有小鸊鷉。小鸊鷉亦稱「水葫蘆」。體長約25厘米,體羽主要為褐色,足呈黑綠色,趾端具闊爪,趾側具瓣蹼。棲息於水草叢生的湖沼或澤地。喜食蛙類、小魚、蝦、水生甲蟲等。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在中國東部沿海一帶棲息。鸊鷉科中的角鸊鷉和赤頸鸊鷉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辭海》)。
天鵝,亦稱 「鵠」。鳥綱,鴨科,天鵝屬各種的通稱。如大天鵝雄體長1.5米以上,雌體略小。嘴基黃色。群棲於湖泊、沼澤地帶。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貝類、魚蝦。飛行快速而高,分布極廣,冬季見於中國長江以南各地,春季北遷蒙古和中國新疆、黑龍江等地繁殖。另有疣鼻天鵝,嘴紅色;小天鵝,體型較小,嘴短。三種天鵝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辭海》)。
葦鶯,鳥綱,鶲科,鶯亞科,葦鶯屬各種的通稱。中國較常見的有大葦鶯,亦名 「葦串兒」、 「大葦扎子」。大型鶯類體長約18厘米,背面羽毛主要為淺棕色,腹黃白色,眉紋淺黃色。多在水邊葦叢或灌木叢中活動,主食昆蟲。繁殖季節見於中國冬部,冬時南遷(《辭海》)。
「河之洲」原來在這裡
《關雎》中的「河之洲」所指何地,多少年來,從教科書到《詩經》的多種版本,均未明確注釋。經考證,就在黃河中游,乃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西灘村也。
翻閱《中國歷史地圖集》,在周代的版圖上尋覓,便可以看到在萬里黃河的中游,有一片像小島似的灘涂。奔騰的黃河水,其主河道從這裡一分為二,圍繞著這片灘涂形成南北二水之勢。然後,在灘之東端又合二為一,捲起滔滔巨浪,東流入海。這片多達萬畝之餘的灘涂,素有「萬里黃河第一灘」之稱。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西灘村的人們,世世代代就居住在這片被譽為「河心島」的灘涂之上。
從宏觀上看,西灘與《詩經》十五國風「周南」所涵蓋的地域有緣。《詩經》中的十五國風,是指周南、召南等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關於周南,《辭海》解釋中有「《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留滯周南』。《集解》謂即洛陽;《索隱》謂陝以東皆周南之地」之語。西灘與洛陽僅一河之隔,應屬周南的統治區域。國風中的不少詩篇也都是河南地區的民歌。
從微觀上說,黃河古代稱河具有惟一性和排他性,我國江河眾多,但在古代尤其是漢代之前,除黃河外,所有的水系都不能稱河。
在周代的版圖上,西灘可以說是萬里黃河之中惟一人類能夠定居的島嶼。多少年來,黃河西灘綠樹掩映,農舍點點,瓜果飄香,漁舟晚唱,人們自給自足,民不交皇糧,官不征田賦,不諳水性的兵匪毛賊,輕易不敢越河進灘襲擾。村民們如世外桃源般地在此生息繁衍,創造著自己的歷史和文明。儘管歷史上黃河多次泛濫,但是西灘從未被洪水淹沒。
西灘的形成和存在,自然也為《關雎》一詩的創作,奠定了基礎,表現詩意的載體也就更加明確。
《關雎》中的雎鳩鳥和主人公「窈窕淑女」採摘的植物——荇菜,西灘可覓其蹤。荇菜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龍膽科類,今名莕菜,別稱金蓮兒、水荷、水葵。據《詩經植物圖鑑》載:「荇菜分布於中國南北各省以及韓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生育於池塘及流動緩慢的溪河中。」1987年,濟源中草藥資源普查領導小組,在普查過程中,也在濟源王屋山區的小溪邊和黃河沿岸發現了大量生長的荇菜,當然也就包括西灘了。
另外,從唐詩中也可以看出,西灘在古代就曾是古人的遊覽勝地。唐代詩人溫庭筠有《河中陪帥游亭》詩曰:「倚闌愁立獨徘徊,欲賦慚非宋玉才。滿座山光搖劍戟,繞城波色動樓台。鳥飛天外斜陽盡,人過橋心倒影來。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飄蕩似寒梅。」曾在王屋山學道的唐代詩人李商隱,也有《奉同諸公題河中任中丞新創河亭四韻之作》詩云:「萬里誰能訪十洲,新亭雲構壓中流。河鮫縱玩難為室,海蜃遙驚恥化樓。左右名山窮遠目,東西大道鎖輕舟。獨留巧思傳千古,長與蒲津作勝游。」
(來源:十堰日報、光明日報、深圳特區報)


※秋雨蕭瑟讓人「悲秋」!這樣做可趕走它
※黃酒大閘蟹《王牌特工2》刮中國風
※這個男人綉出24米長清明上河圖
※我國經濟法學開拓者張序九教授逝世 曾獲西南政法大學特別貢獻獎
※長假出遊的真相原來是這樣的……網友:扎心了,我還是呆在家吧
TAG:上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