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本書之18:《再會,老北京》
這是「書影斑斕」陪伴你的第99天
這是書影君介紹的第21本書
《再會,老北京》
作 者:【美】邁克爾·麥爾
翻 譯: 何雨珈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年4月
內容簡介:
我們愛上一座城,是因為愛上了那裡的一個人。我們懷念一座城,是因為懷念著這裡的一群人。一條衚衕的因緣,一座城市的生死,一種歷史的記憶!
兩年來,邁克爾·麥爾在北京的衚衕里生活、教書;在當今的英語寫作圈,沒有人比他更懂這個世界。
有回憶,有歷史,有旅行,也有對身體力行的呼籲,這本優美的處女作,表達了作者對老北京的戀慕,也是對一種正在逝去的生活方式的輓歌……
對於北京而言,麥爾的這部力作就如同雅各布斯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之於紐約。
目錄
第一章 走過大前門
第二章 叫我梅老師
第三章 Mocky與我
第四章 「告別危房」
第五章 寒冬降臨
第六章 拆之簡史一: 燕都舊跡
第七章 《北京晚報》
第八章 幸福城中好時光
第九章 把感覺留住
第十章 春天
第十一章 拆之簡史二: 皇城興衰
第十二章 「去貧化」的貧民窟
第十三章 搶救老街
第十四章 夏日大回收
第十五章 過去時與將來時
第十六章 拆之簡史三: 民國首都的現代化之路
第十七章 朱老師: 樹的記憶
第十八章 「他有病了你不給他治,是你的責任」
第十九章 老寡婦的故事
第二十章 拆之簡史四:「毛澤東時代」北京的工業浪潮
第二十一章 迴音壁
後記 新北京,新奧運
致謝
譯名對照表
參考書目
譯後記 一封寫給老北京的憂傷情書
作者簡介:
邁克爾·麥爾,1995年作為美國「和平隊」志願者首次來到中國,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訓英語教師。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了十年,並在清華大學學習中文。
他的文章多次在《紐約時報》,《時代周刊》,《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諸多媒體上發表。
邁克爾·麥爾曾獲得多個寫作獎項,其中包括古根海姆獎,紐約市公共圖書館獎,懷亭獎和洛克菲勒·白拉及爾獎。他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目前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紀實文學寫作。《再會,老北京》是他的第一本書。
書影君書摘
北京,充滿活力的中國之都,變化是唯一不變的主題。
對中國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傳媒、教育、藝術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語言和時間。自北京建城以來,她就是吸引外來人口、商人、學者和探險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紀的馬可?波羅:「全城地面規劃有如棋盤,其美善之極,未可宣言。」
這副「棋盤」的遺址仍留在北京城內,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和曼哈頓區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衚衕的狹窄巷子也依然存在。衚衕之於北京,就如河道之於威尼斯。幾個世紀以來,衚衕一直是這個城市的文化特點,即使現在的巷子還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並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國記者將這裡定義為「史上最大的鄉村」。儘管這裡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機場,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條覆蓋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鐵系統,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個鄉村。
過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個崛起中的國家的首都那樣,北京這個大鄉村走向了國際。穿過天安門廣場,一百多公里外的長城標誌著這個城市寬廣的界限。或許它的改變可以用這個小插曲來說明:
幾年前我看到一個充滿樂觀意味的橫幅,掛在一棟老樓的拆遷現場,上寫:再現古都。
一天晚上,不知道誰悄悄地將第二個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號變成了:再見古都。
對於路人而言,這兩個口號都可以是正確的,北京又處在八百年一次的再建與重生的循環之中。被改掉的橫幅在幾小時內就被扯了下來,但這無關緊要,因為北京人不需要讀它也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變化——他們每天都身處其中。
GIF/1K
往期精彩文章
書影斑斕
一個有角度、有深度、有溫度的讀書公眾號
GIF/1K


※夜深沉 書影斑斕
※正義,該如何實現:《與絕望抗爭》讀後(下)
※休斯頓不相信眼淚:2017颶風「哈維」親歷記(下)
TAG:書影斑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