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兵裝具防護與裝載一體化系統之IIFS
1983年,納提克實驗室開始對一種新的裝具概念進行驗證測試,這項概念將進一步減輕士兵的負重,並減小裝備的體積,測試的實施和評估由陸軍步兵委員會具體負責。這套新概念裝備被命名為「夏季/旱季服裝和裝具系統」(Hot/Dry Clothing and Equipment Sys tem,以下簡稱HDCES)。這套裝備旨在為士兵提供環境防護,溫度適應範圍在40華氏度(4.3攝氏度)到110華氏度(43.3攝氏度)之間,包含一套完整的野外睡具系統,用以取代以前的睡袋裝備;一件六色沙漠迷彩/夜間迷彩雙面長款 罩衣;一個迷彩背包罩(兼作單兵偽裝網以及遮陽布);兩套完整的野外睡具系統以及一雙沙漠靴。
六色沙漠迷彩/夜間迷彩雙面PARKA實物
HDCES還包含名為「改進型戰鬥承載系統」(Improved Fighting Load System,以下簡稱為IFLS)的裝具系統,該系統可以更有效地攜帶彈藥。IFLS的主要組件是一件「戰術承載背心」(Tactical Load Bearing Vest,以下簡稱TLBV)以及一件核生化(NBC)防護器材攜行具,前者的設計初衷是取代ALICE裝具腰帶和Y帶的承載功能(儘管TLBV本身也需要配合腰帶使用)。
TLBV最初由OD色尼龍面料製成,尺碼可調;有兩排口袋,上排四個口袋在兩肋位置,用於容納M-16步槍彈匣,總共可容納一個基數的彈藥,即6個步槍彈匣(180發5.56毫米步槍彈);下排四個口袋在腰帶位置,分為兩個200發彈箱包和兩個手雷包,分別用於容納M-249班組自動武器的200發彈鏈箱和M-67破片手雷;在TLBV的空餘部位(肩帶、背部等)縫有用於掛載其他附包的寬織帶。
IFLS原型背心,已經具備了後來TLBV的雛形
除了IFLS,HDCES還包括一個單獨的生活裝備系統,名為「任務生存承載系統」(Mission Existence Load System,以下簡稱為MELS),用於容納和攜帶任務所需的所有物資和生活必備品。MELS包括一個「混合血統」的背囊、帳篷以及多用途爐。
陸軍步兵委員會應納提克實驗室的委託,在亞基馬訓練中心對HDCES進行了測試。根據測試報告,測試期間環境溫度高達37.2攝氏度(99華氏度),僅比設計溫度上限43.33攝氏度(110華氏度)低6度。在兩次為期12天的測試中,參與測試的陸軍士兵和陸戰隊員都身穿這套裝備的服裝和裝具。測試指標主要包括人機工效和安全性,測試數據以表格、調查問卷和訪談等形式收集。
對HDCES的測試於1983年晚些時候結束,並將其概念擴展為可適應各種氣候條件,不僅限於夏季/乾燥環境。因為使用性能不如ALICE中號背囊,MELS系統里的背囊設計最終被放棄,工作方向轉為設計一個可適應雪線以及極地環境的新背囊,作為HDCES系統在寒區使用的補充,代替ALICE大號背囊納入寒帶承載裝具系統。
1983年,納提克實驗室將設計新背囊的任務交給了羅威·阿爾卑斯(Lowe Alpine)公司,這是一家著名的民用戶外包具生產商,軍方選擇他們更多還是出於業務考慮。羅威·阿爾卑斯的創始人之一格雷格·羅威(Greg Lowe)就是一名美國陸軍特種部隊(US Army Special Forces)的老兵,他在1969年就設計了內支架背負系統的背包,並交給所在部隊的成員進行了測試。
羅威·阿爾卑斯為匡提科的陸戰隊提供了一小批橄欖綠色的、帶有可拆卸「巡邏包」的內支架背負系統的背囊,並將其和納提克實驗室的IFLS(TLBV)一起進行測試。這種背囊的概念是羅威·阿爾卑斯自1972年以來不斷研發和改進而來的。附帶的可拆卸的「巡邏包」實際上也是背囊的一部分,結合使用時作為背囊的主倉蓋子兼頂包,單獨使用時可支持短途任務或者一天左右的活動。
羅威·阿爾卑斯提供的大背囊以及巡邏包
然而這套背囊系統畢竟不是為IFLS TLBV專門設計的,僅僅是代替被取消的MELS背包的權宜之計,因此需要進行些完善以兼容已有裝具,比如巡邏包增加駁接TLBV的設計。TLBV以及一套新設計的三件式冬季睡袋,外加這套新的背囊,一起交付給了陸戰隊進行寒區測試。
羅威·阿爾卑斯提供的大背囊以及巡邏包,其背囊設計來源於羅威·阿爾卑斯的Vector系列戶外背包,注意巡邏包和TLBV的連接方式。值得一提的是,這批試驗版主包的掛載織帶全都上下顛倒了,M-1910掛載孔應該在織帶的下緣,而非上緣。
對這些裝備的寒區測試在位於明尼蘇達州的立普雷軍營(Camp Repley)以及陸戰隊山地作戰訓練中心進行;而後還參與了1984年3月到4月期間在挪威舉行的北約聯合軍事演習行動「團隊合作1984」 (Operation TEAMWORK 』84)。為了使TLBV和巡邏包能夠結合使用,納提克實驗室將幾件TLBV作為樣品寄給羅威·阿爾卑斯,委託他們對其進行改進以適配巡邏包。
在「團隊合作1984」演習中接受測試的試驗型背囊
羅威·阿爾卑斯收到樣品之後,著手重新設計TLBV,包括調整彈匣包的位置,去掉SAW彈箱包、在肩帶位置增設連接巡邏包的D型環等;巡邏包也對應增設兩條長度可調織帶用於連接。另外,TLBV的顏色也由OD色改為現在見到的叢林迷彩。不過納提克實驗室認為這種連接方式不夠牢固,背包放了東西之後會晃動,還會把背心向側下方拉墜。經羅威·阿爾卑斯改進之後,TLBV基本就變成了現在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羅威·阿爾卑斯改進後的TLBV,已經和最終形態很相近了
為了解決巡邏包固定不穩的問題,納提克實驗室重新設計了巡邏包和TLBV的連接方式,用ALICE背包背帶的快拆扣將巡邏包和TLBV肩帶連接到一起。不過在此之前,羅威·阿爾卑斯已經開始銷售商業版的內框架大背囊以及使用原版D環結合的TLBV,這套產品里的背囊部分被命名為LCS-84(Load-Carrying System 1984,承載裝具系統1984)。
羅威·阿爾卑斯改進之後的第一版TLBV,注意肩帶外側用於連接巡邏包的D型環
1985年1月,陸軍和陸戰隊成立聯合工作組,共同評估、改進服裝和裝具的設計。而在此之前,雖然陸軍和陸戰隊都被分配了評估這套裝具系統的任務, 但還並不是一項正式的合作事務。這也導致HDCES里的承載項目被削減成兩套組件:TLBV以及FPLIF。
1985年在韓國參加「團隊精神1985」演習的陸軍第一特種作戰群(1st Special Force Group)士兵,注意他們背負的試驗型背囊
對FPLIF系統測試的初期就發現了很多問題,包括不能很好地容納野戰電台和睡袋,以及外側副倉太小等,巡邏包也存在舒適性和適應性等問題;TLBV則暴露出重負載時的耐用性問題。到了1986年4 月,納提克實驗室認為改進後的TLBV和FPLIF已經可以通過測試,從羅威·阿爾卑斯之外的供貨商(H&S)訂購了帶有改進型結合扣具的巡邏包和TLBV;從羅威·阿爾卑斯訂購了帶有改進型扣具的巡邏包和改進後的FPLIF主包,這些裝備均採用四色叢林迷彩尼龍面料。
納提克實驗室改進之後的TLBV,將肩帶上連接巡邏包的D型環改為一對快拆插扣
肩帶快拆扣部位特寫,結構和ALICE背囊肩帶的快拆扣一樣
到1986年晚些時候,TLBV和FPLIF兩套裝具才被同時正式命名為IIFS,並在同年12月提供給第7步兵師用於測試。IIFS在當年年底的多兵種實彈演習和次年3 月的「團隊精神1987」(TEAM SPIRIT 』87)演習中接受了測試。此外IIFS還配發給第10山地師和陸軍特種部隊進行測試。1987年4月,IIFS申請定型,但「由於一些小缺陷」而未被批准。巡邏包的問題就是這些「小缺陷」之一——此時IIFS系統的巡邏包仍然兼做FPLIF背囊的頂包和蓋子,因此單獨取下使用時主包就沒有蓋子了;此外,巡邏包和TLBV的結合方式仍然存在下墜問題,會把背心往後拽。
改進後的巡邏包,注意和TLBV連接部分的快拆扣
在進一步的改進和測試之後,IIFS系統的組件最終達到了要求,並於1987年10月定型:主要改進了巡邏包,增設了可拆卸的肩帶,這樣可以單獨背負使用;同時移除了巡邏包和TLBV結合的連接扣具; FPLIF主包也增設了主倉頂蓋,不過巡邏包仍然可以結合到主包頂部;FPLIF主包的背帶和腰帶也有一些改動,但定型和配發之後發現這些改動反不如羅威·阿爾卑斯的原有設計。
整套IIFS系統定型之後,TLBV和FPLIF在1988年1月和2月分別定型。1988年6月到9月,軍方訂購了少量定型後的產品,僅用於繼續測試。1989年3月, 用於容納40毫米榴彈的改版TLBV定型, 翌年開始量產配發。由於定型於1988年,因此TLBV一般也被稱為「LBV88」。
試驗型巡邏包最為著名的一張照片,拍攝於1989年入侵巴拿馬的「正義事業」行動(Operation Just Cause,也被譯為「正當防衛」行動),照片中的三名士兵來自著名的陸軍「三角洲」特種部隊。左側這名士兵背負的就是試驗型巡邏包,從這種背包的結構推斷,他應該也穿著配套的試驗型TLBV。
海灣戰爭期間身穿第二版試驗型LBV的陸軍特種部隊成員
IIFS集成化單兵作戰系統影響深遠,其子系統TLBV還為諸多商業裝具品牌提供了靈感,以致20世紀80-90年代,幾乎所有裝具品牌都以TLBV的結構為基礎設計生產過TLBV類裝具。
本文摘自《單兵裝備007》


※海灣戰爭中的阿帕奇,一段駕駛AH-64作戰的真實經歷
※看中、朝聯軍如何全殲日本海軍:從鳴梁海戰到露梁海戰
※二戰日軍炮兵的反坦克戰術
※淞滬會戰中日軍的反坦作戰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