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擁有友誼的物種都有哪些?

擁有友誼的物種都有哪些?

這頭叫泡泡的非洲大象在母象被偷獵者殺害後獲救時只有154公斤重、1米高,來到野生動物園後與一隻拉布拉多小狗貝拉成為了好朋友,直到它長到了4噸重、近3米高,這種感情也沒有發生變化,它們經常在一起玩耍、相互陪伴。

可能是都喜歡玩水嬉戲這個共同的愛好使它們形成了深厚的友誼。

它們還能在一起玩球,泡泡扔、貝拉去取。

泡泡既能當船又能當跳板~

累了還可以當床。。。

這種不同動物之間違背常規、反差極大的在一起相互陪伴、玩耍、依偎的行為與現象,在人為控制的環境中形成的案例日益增多,抓住人們眼球的同時也激發了對於跨物種關係的想像。而同一物種內或跨越物種之間,甚至相互敵對的、其中一方本應成為獵物的動物友誼,實際上是一個動物情感的複雜程度以及環境如何造就與影響的問題。

早期的傳統思想通常認為情感是人類所獨有的能力,只有人才能夠感知到忠誠、愛、同情等建立長期友誼不可或缺的基本心理因素,動物不過是依賴本能與條件反射而存在的一部生化機器罷了。然而通過對群居的社會性動物研究表明,在合作的互惠利他主義基礎上,同一種動物中無親緣關係的不同個體之間也可以形成持久的、表面上看來與人類性質相似的友誼,具有分享、共同禦敵、更多親密行為、長期的陪伴、甚至悲傷體驗等特徵。

它們的內心活動我們並不清楚,有關研究表明就算猩猩也不具備揣摩和分析同伴心理活動的能力,它們也沒有這種主動去探知的想法,只能對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與情緒進行判斷和反應。但不可否認的是,所有的哺乳動物也都擁有恐懼、憤怒、悲傷、興奮等情緒衝動。動物之間的友誼,尤其是跨越物種的關係似乎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有些的確可能超越了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像海鰻和石斑魚之間的合作狩獵,就是一種異常互動的共生關係。)

通常情況下,相互敵對的物種之間的友好交往不太可能在自然界中發生,已經發現的案例基本都是在人為控制的環境中形成的。其中的關鍵是在動物出生後不久即讓它們一起相處,可能是因為好奇、玩耍與陪伴的需要、渴望求得安慰等因素使得他們在小時候對很多事物都不排斥,能夠在年幼階段保持著開放性。幼年期正在發育中的大腦,在形成交互關係的能力上具有更強的可塑性,並且動物的個性對接受程度的影響也很大。

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在獵豹凱西2個月大時,嘗試著將它與3個月大的拉布拉多麥塔尼養在了一起。挑選小狗時,如果它試圖護食或者習慣於獨自玩耍就不會被選中。(紀錄片《奇特的動物夥伴》)

在長期的共同生活過程中,獵豹和狗發展出了它們自己的交流方式、建立起友情和信任。凱西看起來更依賴麥塔尼,如果它沒有在旁邊,凱西會四處去尋找它。獵豹的速度比狗快很多,但在追逐、撕打的玩耍中,無論是奔跑、躲閃還是轉彎,獵豹都能把速度控制在和狗差不多的程度上。不知道凱西是否明白,如果它完全展露出獵豹的天性可能就沒得玩了。

在這類跨越物種的友誼關係中,狗的出場率很高,可能是因為狗在與人類的生活中習得了很多社交技能,擅長閱讀肢體語言、察言觀色,就像一個動物界中的「社會心理學家」。而其它諸如馬、牛、羊等馴化動物也可能具備這些特點。

40歲的老馬查理與16歲的老山羊傑克在收養者的牧場中成為了一對好友,在查理一隻眼睛失明時、傑克就在另一側領路,而當查理雙目失明時、傑克就開始在前面領路,傑克每天都帶查理去牧場後面吃草。這隻老山羊很聰明能夠清楚的判斷出馬的失明狀況,動物顯示出這種智力程度的例子被發現的並不多。當查理死在吃草的路上時,傑克沒有做更多停留而是自己徑直走回了牧場,不過在那之後它的身體狀況也很快就不行了。

這隻小郊狼和獅子在它們都僅僅1個月大時被養在了一起,等長大了獅子就成為了巨獸,但飼養員從沒有看到過它們要故意傷害對方。

小小的郊狼也敢騎在獅子脖子上咬它耳朵,這在野生環境中是不可想像的。而且獅子居然也會玩和狗一樣的遊戲,郊狼從飼養員褲子的口袋裡偷偷叼走了一塊毛巾。

一番追逐過後。。。

獅子搶到了毛巾,如果不是在人工環境之中,很難想像野生的成年獅子會玩這麼無聊的遊戲。。。

而這頭出生時患有代謝性骨病、導致部分癱瘓的公獅子居然能與它的臘腸朋友共同分享肉食。。。

互舔~

一起睡覺。。。

相依為命。。。

不過,若是缺少了人類的參與,幾乎不太可能發生。。。

而猩猩和狗在一起,狗更像是一隻寵物~

黑猩猩抱著小虎崽就有點像人了。。。

這三位絕配的天生死敵。。。

熊大哥~

如果它們重新回到野外的話會怎樣呢?

長頸鹿的舌頭要是全伸出來,比鴕鳥的腦袋都要大許多。

家養的狗和狐狸在習性上會比較接近。

能夠走到一起似乎不足為奇。

而貓頭鷹在破殼之後具有印刻效應,會追逐並跟隨看到的第一個移動物體。

但母雞能喜歡上小狗卻沒有什麼生物學知識能解釋清楚了,這狗蛋也太大太黑了點,能孵出來個什麼呢。。。

這隻貓和狐狸是漁民在野外發現的,在一起已經一年多了,會分享食物。

小野豬在學小狗叫?

由動物攝影師Tanja·Askani在野外發現的兔子和鹿是非常少見的案例,不過兔子在晚上到底回不回洞里睡覺呢?

烏鴉這種好奇心極強智商也不低的傢伙經常能做出一些出格舉動,這隻烏鴉會用蟲子來喂這隻小流浪貓,沒事就在一起玩、咬咬貓腿貓尾巴,小貓也經常會把烏鴉撲倒象徵性的咬幾口,一隻鳥能與貓撕打著玩實在是太罕見了。

雖然是為了吸引參觀流量,但像這樣的人為培養也有點過度了。。。

虎落平陽被豬抱,欺負老虎也不帶這樣的啊~~

又不像是天生好脾氣的水豚。。。

這類的例子目前已經積累了很多,但網路上流傳的圖片和視頻中,如果沒有確切的出處和長期的觀察就不一定是真的。可能是擺拍,也可能是捕食的那一位恰好吃飽了,而且捕食者也並不是一直都會在追捕之中,獵物如果太大或不合適或不容易屈服也不會去獵殺。

在社會性群居動物中,人類的魅力可能是最大的,幾乎所有的動物都能與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紀錄片《最後的母獅》講述了尚比亞柳瓦平原上由於無度的盜獵而僅剩下了唯一 一隻母獅——柳瓦夫人,正值壯年的她孤獨的徘徊了好幾年,直至一位南非攝影師赫伯特的到來。赫伯特和同事在一次夜間攝影返回營地後,他聽到樹林里有動靜,仔細觀察發現原來是那隻母獅來了。但直覺告訴他母獅不是來狩獵的也不會傷害他,那一晚一個男人和一隻母獅建立起了信任關係,從那之後母獅每兩晚都會來營地一次。

野生動物通常都會避免與人類發生接觸,赫伯特從來也沒有餵過母獅,營地中也沒有什麼獅子能吃的東西,赫伯特確信這隻曾經被人類追殺的母獅僅僅是為了找個伴而已。有時候母獅就躺在他們的帳篷旁邊過夜,但赫伯特並不想馴化它,所以始終與母獅保持著距離。可是母獅卻不斷的努力想要引起他的注意,有時抓咬樹榦、甚至弄壞汽車座椅。最後赫伯特與動物保護組織從其它地方運來了兩隻公獅子,柳瓦夫人終於不再孤單了、也不再纏著他了。

柳瓦夫人經常在赫伯特身後跟著,或者含情脈脈的看著他,這可是一隻純粹的野生獅子啊~~

在對恆河猴的研究中發現,個體的糖皮質激素水平會隨著它們社交網路的強弱而產生變化。糖皮質激素是一種腎上腺皮質激素,與所承受的壓力相關,人在應激狀態下分泌量會上升10倍。當幾隻猴子維持著密切關係(友誼)時,它們的糖皮質激素水平較低;若社交活動少,含量就會比較高。在狒狒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當狒狒失去家庭成員時糖皮質激素水平飆升;而在與其它狒狒建立新的友誼時,糖皮質激素很快就會下降到正常水平。

不少研究表明,具有密切社交關係的人群,他們的血壓和應激激素水平較低、免疫系統更強大(病理因素除外)。2010年,楊百翰大學的一項研究分析了收集到的30多萬人的數據;他們發現,由於社會關係不佳導致過早死亡的風險高於吸煙習慣、甚至高於肥胖。

動物的情感和反應更為簡單、直接、純粹,對動物友誼的研究可能會在更為基本的層面上建立清晰的模型,以用來剖析人類複雜的社會行為與身心健康的關係問題。擁有親密朋友可以為更長的壽命和更低的疾病發生率做出貢獻已經是較為明確的結果,但對於究竟是如何產生影響的機理並不是很明確,而動物研究可能會提供一些線索和答案。人類一直都了解,沒有朋友很難擁有快樂幸福的生活,動物似乎也本能的知道這個秘密。

經常養魚的同學可能有這樣一種體驗,在養的魚比較少又非常熟悉時,不但可以隨意撫摸、魚也喜歡與你的手嬉戲,若是換成更大號的野生魚類會怎樣呢?

這麼大個的鯊魚居然也會求摸摸、求抱抱。。。。。。奇妙的世界!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 的精彩文章:

貓牙刷如何選擇,給貓刷牙有何技巧?
你們見過的最心酸的照片是哪一張?
你有什麼曾在千鈞一髮時救了你的技能?
牙醫碰見最爛的牙有多爛?
在極端條件下,物質都會出現哪些奇特的性質?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