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巫山記憶:在街上,你有見過他嗎?

巫山記憶:在街上,你有見過他嗎?

你在人來人往的街頭遇到過誰?千萬張陌生的臉有沒有讓你有些動容。又或者,在巫山的街頭,你是否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老人,耄耋之年,拄著有些奇特的拐杖,拐杖上面掛著小小的,可愛的籃子。

我想跟你們說說這籃子和老人的故事。老人叫孫祖英,隨著女兒女婿一起生活,租住在一個平湖路老式的樓房裡,工作人員偶然的機會在街上遇到,於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採訪拍攝的當天巫山依然下著雨,我們選擇奔赴老人的家裡,但到的時候老人竟冒雨在樓底等我們。

適逢下雨天,老人就在家裡編織籃子,我們到的時候,老人正準備開始,能趕上這樣的製作過程,我們很幸運。在話里長里短中,孫爺爺開始了一個工藝製造。

首先「勻蔑刮蔑」,這道工序是為了讓篾條的寬窄厚薄都均勻合適,孫爺爺說這些工具都是他自己做的,因為自己原本也不是專業的篾匠,編蔑也和其他篾匠有所不同,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工具,所以這些大大小小的工具都是孫爺爺親手製作的寶貝。

勻蔑刮蔑之後,再將長長的篾條用剪刀剪成長短約三十多厘米的短條,接下來就是正式的編織工作

間隙老人跟我們嘮叨著,自己原本不是篾匠,原來是個造紙工人,造火紙的那種,後來政府組織去學過做草紙的手藝,可是後來草紙被淘汰了,再後來老人就不再做什麼

而做篾匠,是老人最喜歡的事,從自己還是個造紙工人的時候就喜歡了,而現在一大把年紀了,加上孫奶奶癱瘓十幾年,為了不給女兒女婿多添負擔,平時孫爺爺就靠著這手藝賺一點錢貼補家用。

剪好的篾片,被放在一個正方形的模板上,那是籃子的具。「只有放在這個模子上編,籃子才能得以保證不變樣,」孫爺爺如是說。近八十歲的年紀,儘管眼神不如從前,但手上的活卻一點沒見落後。大概這一輩子都喜歡的事是不會被年紀束縛吧。

爺爺也認真的跟我們講每一個步驟應該注意什麼,哪一個工具是用來做什麼的。

將細小的篾條交織編好,不一會兒一個籃子的底就呈現出自己的模樣,再用孫爺爺自己製作的彎勾鐵絲將一整片蔑面折出形狀來,那便是籃子的初形了。

初具形狀的籃子,會在孫爺爺的手裡被進一步編織,篾條剩下的部分依舊交叉編織,直到最後收邊,加入邊蔑後用老虎鉗再次固定。

完美的籃身就這樣做好了,接下來就只需要做提手,提手需要硬一點的篾條,但又需要通過在籃身邊U型穿插,得以形成。

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精緻而小巧可愛的竹籃。

字裡行間的工序也許簡單,然而這一個竹籃,孫爺爺卻花費了一上午的時間,在這標新立異的社會,這樣的竹籃也許再也派不上多大的用場,但是這是一輩人的記憶啊,這手藝也是孫爺爺一生最值得歡欣的事啊。

假如你在巫山的街頭遇見他

請你記得買他一個籃子

文案:劉麗

拍攝:黃振

如有需要購買小籃子

或者需要孫爺爺幫忙編織其他蔑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巫山信息網 的精彩文章:

巫山吃貨:掌握這個方法,新手也能做出可口的水煮牛肉!
全面大爆發!未來兩年,巫山人的身價將暴漲!
巫山20000多戶村民安全住房有保障,村民安居又樂業

TAG:巫山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