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台博物館館藏「七寶」是……

天台博物館館藏「七寶」是……

恐龍蛋化石

眼前這枚長47厘米,最寬處為18厘米,蛋殼明顯加厚,為2毫米的巨蛋,可不是凡物,是恐龍蛋化石出土,在國內外尚屬首次。在前幾年,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專家確認為時至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蛋化石。

到哪裡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蛋化石呢?

就藏在浙江省天台縣博物館哦~

天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物資源豐富。 多年來,天台博物館通過徵集,發掘,出土,現有藏品6000多件,其中有一,二,三級珍貴文物200多件。藏品分陶瓷,青銅,書畫,古籍及雜項等類。其中古書籍601部5462冊,新石器時期的石矛、石斧、晉青瓷穀倉罐、唐「大中七年」銘茶碾、宋傳教寺護法天王石刻造像、乾隆年間的「西湖全景」12屏刻漆壽屏、近年天台出土的恐龍骨化石等等,均為珍貴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天台博物館還藏有明清及近現代字畫569幅其中有明範吉「草書軸」,明石浪「草書軸」,明包楷「人物圖」,明張元功「草書軸」,清初王鑒的「雪景山水圖」,汪霖山水、范凌蘆雁、蒲華書畫以及現代的黃賓虹、陸儼少、沙孟海等大家的書畫作品等等,均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天台是晚白堊紀恐龍的樂園,是我國已知恐龍蛋、骨化石數量、品種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天台博物館收藏有歷年來天台出土的恐龍蛋化石10多個品種、2000餘枚。另外還有街頭鎮出土的一具相當完整的新種恐龍骨化石。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另外,通過幾年來的不斷徵集,還收藏了大量的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木雕花板、綉織品等民間工藝民間美術藏品。多年來,天台博物館堅持以弘揚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為宗旨,立足展覽,免費開放,使之成為天台縣的文化窗口、宣傳窗口、教育窗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天台縣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周良機為負責人。1960年併入文化館。1986年,天台博物館建成。位於天台城關北片東湖邊。2003年天台博物館新館落成。新館坐落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赤景區內,地理位置優越。天台博物館新館建築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設計,是一處融天台本土山居與寺廟建築的傳統元素於現代設計理念之中的「新鄉土建築」,迴環曲折,高低錯落,曲徑通幽。

新館佔地17600平方米,建築面積5900多平方米。分展覽區、辦公區、學術研討區三大部份。展覽區設臨時展廳、天台文物史跡陳列廳、民間美術陳列廳、古生物標本陳列廳、寒山拾得和合文化與天台山展館、書畫展廊及天台名人專題館等7大展示區域。

天台博物館記載了天台的歷史,收藏了天台城大大小小的寶物,不僅如此,浙江省天台縣博物館內還有你不知道的寶貝呢~讓小編帶您去大開眼界一番,看看天台七寶。

如果您到天台博物館,6000多件文物中不得不看以下這七件寶物:

1

張氏巨型長形恐龍蛋

天台水廠工地出土,距今約7千至1億年。為紀念北京大學已故著名古生物學家張昀教授而命名。為國內外首次發現的完整張氏巨型長形恐龍蛋和世界最大的恐龍蛋化石,鑲嵌在一塊幾噸重的大石頭上,其中3枚完好無損,最大的一枚長47厘米,最寬處為18厘米,蛋殼明顯加厚,為2毫米。天台在距今約7千至1億年的晚白堊紀時期,是恐龍的樂園。天台恐龍蛋具有埋藏量大、分布範圍廣、品種豐富(15個品種)、蛋骨共生四大特點,世所罕見。

天台街頭鎮賴家出土的恐龍骨化石

由譽為"龍王"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古人類研究所著名恐龍專家董枝明教授、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所礦物岩石學家陳克樵教授組織進行搶救性挖掘並組裝成架。這是國內外首次發現的恐龍新種,三分之二多的完整率,世界絕少。從頭骨、牙齒看,是食草動物,而從鋒利的爪部看,又是食肉動物,具有極高的科考價值。因此,天台正在申報建設國家級恐龍地質公園。

宋傳教寺石刻天王造像

在傳教寺遺址發現,共13塊,刻畫佛教護法天神中的「二十諸天」及佛本生故事,「四大天王」、「韋馱」都列其中。公元936年,天台宗第十五祖義寂大師在國清寺祥雲峰南的智者大師放螺的螺溪旁,創建了傳教寺,這是天台宗二次中興的重要場所。經過會昌滅法和晚唐戰亂,天台宗教籍喪失殆盡。十五祖義寂、十六祖義通、十七祖知禮等都在傳教寺講法傳教,經過他們的弘揚光大,天台宗二次中興。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村民挖出13塊刻有菩薩像的石板,搬回家當台階石,文管會用水泥換回這珍貴文物。如今,恢宏壯觀的螺溪傳教院正在復建。

清康熙刻漆填彩西湖全景屏風

共十二扇,每扇寬45公分,高270公分。材料用上等杉木為胎,通體髹漆為地,刻灰填彩。圖案為西湖全景圖。背有長篇銘文,記敘康熙年間天台人施留翁在福建從政期間,頗得好評,當地人士為其祝壽等內容。這件屏風製作精良,畫面宏富,省博和西博願出數千萬元購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文物鑒定家史樹青觀後嘆為國寶,並賦詩一首:「身到天台似故鄉,展觀文物興偏長。康熙屏障真精絕,寶馬香車西子妝。」 此屏風由施氏後人一直珍藏,文革破四舊期間,大隊查抄保管,後被村民拿去做板壁、床鋪板、豬圈壁等,施氏第九世孫施偉仁先生多次寫信給國家文化部,於1980捐到博物館。

清九獅戲球木鏤雕額枋

枋為古建築構件,為兩柱之間起聯繫作用的橫木,是古代建築中柱子上端聯絡與承重的水平構件,共鏤雕九頭神采各異的大小獅子,銜綬帶戲球圖案,穿有「嘉慶通寶」,雕工精美。獅子是中國傳統瑞獣,百獸之王,象徵著富貴、力量,「九」與「久」諧音,「獅」又與「世」諧音,這九隻獅子圍在一起,有「九九歸一」「九世同堂」寓意。 「獅」又與「師」諧音,大小獅子又有「太師少師」的寓意。「獅」又與「事」諧音,又有「事事如意」的寓意。大小獅子滾繡球也表示財源不斷、子嗣昌盛;獅子配以綬帶,表示喜事連連、吉慶綿綿;大獅踩繡球,則表示「統一環宇」;大獅與眾多小獅子一同嬉戲,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喜慶,寓意家族興旺。

6

清鏤雕青白玉如意

鏤雕蝙蝠紋,玉質清白,工藝精美。如意的源淵始於秦漢時期的一種搔癢工具,俗稱「爪杖」。因人手不能到之處以其代勞搔癢,可盡如人意,故得「如意」。因其常伴身邊,隨手可得,常被古人用做指指劃劃的器物。佛家僧侶在宣講佛經時手持如意,將經文寫在如意上面。

民國堆漆髹金「文化胚胎」匾額

民國22年,天台縣政府因建縣圖書館,涉及夏柳溪先生舊屋一間及一塊地基,柳溪先生欣然應允,且「不甚論值」。圖書館建成後,縣政府贈「文化胚胎」金匾予以褒獎。此匾由夏柳溪先生之女珍藏,2003年12月由夏六一先生捐。「文化胚胎」有「孕育文化」之意,既指圖書館有「孕育文化」之用,也褒夏柳溪先生有「孕育文化」之功。掛在天台民間工藝展廳,也指民間工藝術有文化的原始狀態,也有「孕育文化」意。也昭示當代,大力弘揚天台山文化。

本文根據天台文博天台山旅遊微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雅天台 的精彩文章:

天台「洋叔」王以喧是否安好?
天台山旅遊的「賣點」在哪裡?
這個秋天,我最想去泳溪北山
天台山旅遊「第一街」國慶風情文藝活動周來襲!
天台山海拔最高的著名寺院

TAG:風雅天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