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邪就是催命鬼!這招防身,陽氣一通,寒氣無蹤!

寒邪就是催命鬼!這招防身,陽氣一通,寒氣無蹤!

本文理論依據:《衛生家寶方》

列位看官,話說天地間傷人之六淫,有風、寒、暑、濕、燥、火之謂。其中,寒邪襲人,力道尤為不小。眼下又入秋冬二季,這寒邪到了猖獗之時。

寒邪為禍人體,表現多種多樣。它一來可以阻遏陽氣。衛陽被遏,則惡寒發熱,脾陽被遏,則腹脘冷痛。心腎陽氣被遏,則全身蜷卧,四肢發涼,小便清長。寒邪傷人,多發凝滯之症。氣血凝滯,不通則痛,故而全身關節肌肉作痛,甚至引發心痛。寒邪傷人,又可引發收引之症,患者蜷縮、抽筋、肢體屈伸不利,頭身舒展失常。所以,這寒邪,真真是萬病之源。說它是「催命鬼」,毫不為過。

當然,寒邪也有內寒和外寒之別。外寒內寒「裡應外合」,其苦楚不堪言表。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如何抵禦這外感的風寒之邪。

閑言少敘。這就為你說上一張古方。它對於外感風寒有很好的療效。組方如下——

白芷30克,甘草15克,生薑3片,蔥白3寸,淡豆豉50粒。這些藥物研成粗末,每次取4.5克,水煎溫服,每日3次即可。

此方有什麼來頭?看官,此方化自《衛生家寶方》裡面的神白散,乃是治療一切風寒的千古妙方。它對於風寒之邪,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此話怎講?

既然要散風寒,那這裡面必然要有祛風散寒之葯了。這樣的任務,主要落在白芷和生薑的身上。白芷,性味辛,溫,歸胃、大腸、肺經,功在散風除濕,通竅止痛。它在這裡的主要作用,在於散風邪,止疼痛,尤善於止頭痛。恰如《本草求真》所云:「白芷,氣溫力厚,通竅行表,為足陽明經祛風散濕主葯。故能治陽明一切頭面諸疾……」。

再看生薑。它性味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功在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它在這裡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散寒邪。另外,它可以溫中健脾。外感風寒之人,一旦中焦脾胃被寒氣鬱遏,靠生薑可以將其化解。

如此一來,祛風靠白朮,散寒賴生薑。至此,解表這件事情,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

但是,我們似乎總是缺點什麼?

看官,有一句話,近些年被說得盡人皆知:「打鐵還需自身硬」。風寒之邪雖然被清散了,我們的陽氣呢?我們的陽氣如何更好地被宣發出來?方才說過,寒邪傷人,最易阻遏陽氣。我們要在散表邪的基礎上,宣發我們的陽氣。陽氣一通,正氣存內,寒邪自不可干。

正因如此,我們用蔥白和淡豆豉。話說那蔥白,性味辛,溫,功在發汗解表,通陽。它固然有解表之能,但是通陽之性,才是它最大之與眾不同處。《本草經疏》就說:「蔥,辛能發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陽氣,故外來怫鬱諸證,悉皆主之」。張元素也說:「蔥莖白專主發散,以通上下陽氣」。可以說,把被阻遏的陽氣通達出來,蔥白是能助我們一臂之力的。

為了讓蔥白更好地發揮功能,我們給它配了一個搭檔,這就是淡豆豉。話說淡豆豉,性味苦、辛,涼,歸肺、胃經。作為辛涼解表的藥物,它天然地可以解表,除煩,清熱。這對於阻外感之風寒漸漸化熱之勢,是大有幫助的。不過,這些不是重點。您別忘了,這淡豆豉還有一手,這就是宣郁。明代醫家王紹隆說,淡豆豉「乃宣郁之上劑也。凡病一切有形無形,壅脹滿悶,停結不化,不能發越致疾者,無不宣之,故統治陰陽互結,寒熱迭侵,暑濕交感,食飲不運,以致傷寒寒熱頭痛……咸能治之」。看官須知,通陽氣,先要破一個「郁」字。「郁」字一解,一身氣機為之疏利,而陽氣自通。故而,蔥白和淡豆豉搭配,實在是解郁通陽的妙招。

最後,這裡有一味甘草。甘草不僅調和諸葯,還能和生薑一起固護中焦,使得脾胃氣血生化有源,令正氣自生,抵禦外邪。

可見,這神白散,雖然藥用五味,但是配合巧妙,集扶正解表於一身,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層次井然,個中妙處,列位看官自當體會了。

什麼樣的人用它?外感風寒而發燒,怕冷、頭痛、無汗、舌苔薄白者,可放膽用之。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寒氣 的精彩文章:

螃蟹好吃但是你真的蒸對了嗎?切記這一點別反了!驅寒氣加點它
寒氣逼人!魅力刀鋒「五顏六色」之武器賞析!
身體寒氣太重怎麼辦?不用怕,小編這有妙招?
體寒不要怕,這樣做,就能輕鬆逼走體內寒氣

TAG:寒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