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打勝仗的馮國璋反遭袁世凱差評:頭腦里沒有政治

打勝仗的馮國璋反遭袁世凱差評:頭腦里沒有政治

(民國初期日本印製的中國軍事將領明信片,左一為馮國璋,左二為蔡鍔)

袁世凱復出後,北洋系大將馮國璋出任第一軍總統,並率軍在湖北前線擊敗了革命軍。

馮國璋的前任蔭昌出師不利,除了他本身缺乏指揮和實戰經驗外,「不知有朝廷,惟知有項城(袁世凱)」的北洋將領不肯賣力,以及前線部隊尚未完全集結就緒也是重要原因。隨著馮國璋南下,這些對清軍不利的因素都得到扭轉——馮國璋本人位列「北洋三傑」中的「豹」,軍事上自非浪得虛名;第一軍的幾個協統都是馮的舊部或親信,聽說馮國璋指揮他們,皆能抖擻精神,以便在老上司面前顯一顯能耐;集結在前線的清軍已達萬餘,裝備有新式的機槍和重炮,從人數到武器都佔有很大優勢。

袁世凱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以實行君主立憲為條件,向革命黨人提出「和平了結」。雖然他的這一倡議遭到了湖北軍政府的否決,但無論是黎元洪還是後趕到武漢指揮作戰的黃興,都表示希望袁世凱能成為「漢族之拿破崙、華盛頓」,並呼籲他「以拿破崙、華盛頓之資格,出而建拿破崙、華盛頓之事功」。

不知不覺中,袁世凱已成為時局中心人物,不但清廷倚重他,革命黨人也要拉攏他。這種左右逢源、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正是袁世凱自復出以來一直希望達到的。

(前線塹壕里的清軍炮兵)

1911年11月13日,袁世凱在衛隊保護下入都。三天後宣布組閣,正式就任內閣總理大臣一職。

從袁世凱的思想基礎和個人利益考慮,能夠一直維持南北均勢顯然是最好的。一方面,在經歷被迫「回籍養痾」的遭遇之後,他與清廷已沒有多少情份可言,犯不著為這些曾迫害他,以後還可能會繼續迫害他的滿人權貴拼死拼活地捍衛江山。

另一方面,清廷之所以拿八抬大轎請他出山,講穿了不過是被南方革命軍逼著才不得不這麼做。換句話說,一旦他真的傻乎乎地把革命軍全給「剿」滅了,很可能接著就會迎來歷代功臣都可能遇到的悲劇,即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到時別說做內閣總理,就算再「回籍養痾」都沒機會了。

如此一來,袁世凱所能採取的立場和策略也就很容易被理解了,即他既不能把革命軍全部「剿」滅,同時又要給革命軍以一定的打擊。

對他的這些心思,段祺瑞心領神會,可是前線的馮國璋卻一直糊裡糊塗。馮國璋在「北洋三傑」中有兩種比喻,一種比他為「豹」,喻其勇猛,另一種則比他為「狗」,喻其忠實。馮國璋是袁世凱一步步提拔起來的,他既是袁的部屬也是袁的門生,甚至他的婚姻也跟段祺瑞一樣,系由袁世凱撮合而成。對於袁,他自然很忠心,然而這並不妨礙他同樣「忠於清」。

每個人對事物乃至社會問題的看法,都可能和他的個人經歷有關。馮國璋代理過正黃旗蒙古副都統兼陸軍貴胄學堂總辦,陸軍貴胄學堂里曾設立了一個王公講習班,攝政王載灃以下很多滿族親貴都是這個講習班的學員,在此期間,他們建立了較好的感情基礎。以後載灃當國,對袁世凱及北洋系極力打壓,唯獨對馮國璋籠絡有加。

(陸軍貴胄學堂)

馮國璋接替蔭昌出任第一軍總統,乃出於袁世凱的奏請。袁世凱當時就對他說:「非籌備周妥,計出萬全,斷難督師進攻。」那意思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就是你慢慢走,慢慢看,不要急著打革命軍。

馮國璋對袁世凱這種挾敵自重、漁翁得利的複雜思路根本就不能領會。他只知道袁世凱復出後,兩個忠現在可以歸於一個忠,也就是忠於清了,他正好可以藉此大展拳腳,建功立業。

早在離京南下之前,馮國璋就興奮地對一位部下說:「這一來,咱的黃馬褂算是穿上了,興許後人還會世襲罔替哩。」一到湖北前線,他就卯著勁與革命軍作戰,甚至不惜縱火燒城。

看到馮國璋不能領會他的意圖,袁世凱很是不快,他對段祺瑞說:「華甫(馮國璋的字)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頭腦里沒有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山野語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留日學生和藝妓賭酒,不醉不休
一次關鍵時候的兵諫,它對清廷的打擊竟然比武昌起義更沉重更致命
日軍司令恭恭敬敬地獻上寶刀,稱他為「久已仰慕大名的中國將軍」
當年的日本關東軍竟有這麼狂妄:「蘇軍都是不經砍的烏合之眾!」

TAG:交山野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