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裝周看秀裝腔指南

時裝周看秀裝腔指南

GIF/94K

文|Dedee

圖|網路

終於,一年兩季的魔都時裝周又來了,新天地將再度被充滿天朝特色的潮人擠爆。太平湖外的大小馬路上,群魔排著隊在亂舞著。

話說我一直有個疑惑,為什麼主辦方不把春夏時裝周的時間,和每年的萬聖節重疊在一起呢?這樣搭配,簡直完美呢!

其實,今天咱要說的,和妖孽的魔都時裝周無多大關係,但保不齊,能讓你在哪天飛黃騰達受邀參加國際四大時裝周的某場活動時,即時裝腔一把,絕對能讓周圍的大小網紅、大小買手、大小明星、甚至大小王妃們高看一眼——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會離職創業,幹上自媒體,成為CEO,迎娶小網紅,走向人生巔峰。

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GIF/240K

言歸正傳,咱們開扒。

時裝秀是怎麼誕生的?

GIF/1654K

時裝周之所以叫時裝周,就因為誕生初期,一般從第一場秀開始到最後一場結束,剛巧一周,而時至今日都可以叫時尚月了。它是由無數場品牌秀、慈善活動、慶祝宴等等集結而成。有些品牌不僅僅是有超模加持的T台秀,還有靜態秀等等活動。

——其實,很多資深人士更喜歡看靜態秀,因為更容易看出設計師和品牌的用心程度。一般而言,越大越有自信的品牌,越不會錯過靜態秀。

所以先來談談,時裝秀這麼一個費錢費人費地兒的敗家活動,是怎麼來的?

那就要說到一個「法漂」,Charles Frederick Worth。是的,正是時裝之父、高級服裝定製和法國高級時裝協會的創始人沃斯先森。

他出身於英國林肯郡,曾在腐國王宮特供商號當過學徒,對各種面料的製作和如何駕馭駕輕就熟,簡直比女人自己單手解胸罩還666。

沒多久,沃斯成了一名「法漂」——來到巴黎當時最負勝名的成衣店蓋奇林,從一名助理做起,短短6年,就成為蓋奇林的設計頭牌。30歲不到,就靠一席"沃斯風」華服,獲得了巴黎全球博覽會的金獎。

之後……沃斯當然是跳出蓋奇林,在巴黎和平大街自創門戶咯!

作為當時的新銳設計師,沃斯深知想要讓自己「紅」,必須先找流量女王們打開突破口,所以最初的顧客,都是當時演藝界的女星。她們常常穿著他的最新款出街,到社交場合賣弄風情,把大小爺們兒迷得五迷三道的,讓無數貴婦貴女咬碎銀牙。

第一個找到沃斯的貴婦是奧地利麥泰爾尼黑公爵夫人,這個女人一舉讓他邁入了上流社會,就此成為最受歐洲王室貴女們歡迎的時髦人物。就連拿破崙三世的美膩妻子歐仁妮,也成為了他的擁躉。

當然,他最出名的,必須是讓自己的法國老婆瑪麗·弗內,穿著他設計的最新款,在沙龍里對貴客們進行走動展示。下單量噌噌地往上竄啊!

直到1914年,真正意義上的時裝秀,終於誕生於全球成衣製造業的中心芝加哥。主體也不是什麼定製服,是能批量生產的高級成衣。據說那場秀一共請了一百多位模特,共展示了250套衣服。還不是只搞一次,而是定期舉辦,從不落空,震懾住了大洋彼岸的巴黎設計師們。

著名的Jean Patou率先坐不住了,他全盤吸收了美國人的辦秀理念,在1920年代,特地招募了一批姑娘,專門穿他的設計在沙龍里轉悠,給客人看——第一代專職模特就此誕生。

如今的四大時裝周是怎麼來的呢?那就要提到傳奇女性,美國時裝協會創辦人之一——Eleanor Lambert。她在1943年的紐約,創辦了「時裝媒體周」(Press Week)。

這便是今日時尚產業的塔尖時裝周的雛形。

沒想到吧,不是巴黎,不是倫敦,更不是米蘭,而是誕生時間最晚的紐約,壓過其它三座老城,成為最早由官方牽頭創辦時裝周的城市。

當時,主辦方向全美150名記者發出了邀請函,還給他們提供差旅費。可惜最後只有50多人到場參加——完全能理解,當時的頭等大事是二戰啊!

如何正確區分四大時裝周?

GIF/284K

簡單說完歷史,現在來聊聊,他們最大特點是什麼?

很簡單,有詩云:

青年才俊在紐約,不良少年在英倫。

老弱病殘在米蘭,中流砥柱在巴黎!

先說紐約時裝周,它是四個中贊助商最多、商業氛圍最濃的。因此,它的T台秀場,展現的多為商業化設計,外加平易近人的低門檻價格。一句話:他們展出的時尚,都是普通人看得懂欣賞得來、能穿且穿得起的。

看看時裝周的常客就知道啦:Alexander Wang、Tory Burch、Marc Jacobs、Vera Wang、Victoria Beckham等等。

GIF/986K

之後是倫敦時裝周,它是四個裡頭影響力和成交額最差的那個;卻也是最活力四射、最支持新銳設計師的那個。在倫敦,另類的設計概念和大膽風格,反而是最常見的套路。因此,最大的特點……即前衛、另類和瘋狂。

所以,你可以看到ISA ARFEN、Awake、Vivienne Westwood等品牌。當然,還少不了大寶貝兒Burberry和Paul Smith。

話說,每次看到「中國設計師征服倫敦時裝周」,第一個反應就是——騙洋盤咯。因為天朝年輕設計師,每年都能在倫敦扎兩次堆兒。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秀場外砸下一塊廣告牌砸中了十個設計師,中國滴能有倆,真沒啥好傲嬌的。能去巴黎玩兒甚至常駐那裡,才算熬出頭。比如夏姿陳啊、Masha Ma啊等等。

GIF/565K

最年輕的米蘭時裝周,來看它的專業買手最多。過去尚不清楚,這兩年品牌方都會邀請起碼上千名專業買手到場打call。它的最大特點——傳統!是的,最年輕的卻是最遵循傳統的。

估計正是因為時間尚短,又身處紡織面料重鎮,米蘭才格外看重那些具備歷史感的經典設計,對精湛的手工藝製作格外迷戀。所以,它特別關照一些曾經的帶頭大哥,如今的老弱病殘……

你可以在米蘭時裝周上,看到Dolce & Gabbana、Giorgio Armani、Gucci、Prada、Alberta Ferretti、Dsquared2等等品牌。

最後是巴黎時裝周,它才是每年國際流行定趨勢的扛把子,是四大時裝周里最開放多元的。它的最大特點,一個字——!因為世間僅存的那些高級定製秀,幾乎都扎堆在巴黎時裝周。

我輩看看就行了。

你可以在巴黎時裝周上看到Chanel、Christian Dior、Louis Vuitton、Valentino、Vika Gazinskaya等等高定秀。

GIF/544K

當然,品牌們不會只盯著一個時裝周上,趕兩個場子很正常。

你問我魔都時裝周的特色?你都不用進太平湖的白帳篷,只消在新天地外圍走一遭,就懂了——

不要說什麼「新銳設計師孵化器」,後續扶持方面真的弱太多,即使你國內拿了獎,找到了服裝紡織企業贊助些錢,給你演兩場秀,到頂了。台上光鮮亮麗,台下孤軍奮戰,能挺過兩年算你牛。

真正的靠譜時裝周,無論是倫敦、紐約或米蘭,都有扶植新人的項目。比如拿到FASHION FRINGE大獎的王海震,拿到CFDA大獎的王大仁……之後,他們能享受到從資金投入、免費辦公場地、市場推廣,到定期專業人士的諮詢指導等一條龍服務,起碼2年。

這也是為何,他們能在時尚界飛速崛起、街知巷聞的重要原因。

扯遠了……

一開始,明星是沒資格坐頭排的

其實,大秀雲集的四大時尚周,不僅僅只是奢侈大牌扎堆展示新款那麼簡單,其背後有著嚴密的產業鏈。從設計師、模特,到時尚編輯、買手等等等,每一個人都是保證其產業運作的螺絲釘。

在很長一段時間,時裝周/秀更像一個純粹的商業盛會。設計師發布作品,媒體報道評論,買手或客人下單……

是的,Dior先森1947年的「NewLook」大秀,拉開世界時尚的新一頁。專業時裝編輯開始往秀場涌,成為那裡的常客甚至頭牌客。比如當時《VOGUE》的老編輯Bettina Ballard、《Harper』s BAZAAR》的Marie Louise Bousquet,以及美國版《VOGUE》的藝術總監Alexander Liberman……編輯們可謂是時裝秀最重要的客人!

而整個1950年代,時裝秀的頭排專座,除了屬於時尚雜誌的編輯,就是那些貴婦貴女們。後者,將時尚秀場看作20世紀前的歐洲宮廷舞會,為了一場時裝秀而盛裝打扮。同時,她們出手豪闊,一旦看上,立刻下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時期的時裝秀頭排客,從不屬於明星或名流——除非她們就是這個品牌的大客戶。

直到1960年代,才開始有明星被邀請進入秀場觀看。這使得媒體的關注點,開始從服裝轉為人。

從此,明星頭牌客,成了時裝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即便很多人未必就是他們最忠實的客人。他們的加入,固然讓更多平民百姓開始關注原本高深莫測的時尚周。

但同時,媒體的注意力大幅分散,對於如今的媒體和觀眾,秀前看頭排,秀後看服裝,早已是默認的時尚守則。

只要有錢,頭排不是夢

GIF/307K

不過,你以為那些高大上的頭排座位,只能通過品牌的免費邀請,才有資格獲准入內?別天真了,只要有勇有謀有錢,四大時裝周的頭排,甚至女魔頭Anna Wintour的隔壁……隨便坐啊!

記得2014年,主辦方們就蠢蠢欲動叫賣頭排座位了。估計那些傲嬌祖宗們不太好意思,不想赤裸裸地和金錢扯上直接的關係,所以就通過美國水磨坊藝術中心,用拍賣的方式,推出了兩副時裝周頭排座位套餐。據說拍賣所得,將資助那些多才少財的年輕藝術家,在漢普頓展覽館免費辦展覽。

當時一共有兩副拍賣套餐。

第一副是米蘭時裝周的,25,000刀起,包含Fendi、Prada和Giorgio Armani 2015春夏秀頭排位各兩張,順便附贈1通行證。

第二副是巴黎時裝周的,10,000刀起,不過只有兩張Miu Miu的頭排。

這還沒完。時裝周的大大們還為那些心臟不大好的壕們,設身處地了一番:萬一哪位壕抱著必勝的覺醒,怎麼著都要感受一番頭排Feel,偏偏沒拍到……那太不人道了!

所以,為了滿足那些不差錢但玩不起心跳的壕,特地在相關網站貼出了「一口價」和購買鏈接——米蘭時裝周套餐95,000美元,巴黎時裝周Miu Miu頭排座位25,000美元。

所以,今年年底的魔都維密秀,對外開價10萬軟妹幣一張票,很正常啊!

只要勤勞勇敢動腦子,也能坐頭排

如果你沒那麼多錢,但真的好想好想去……就算跑外圍走一遭,自拍兩張發票圈,也是極好的。

那麼Chiara Ferragni的經驗,各位可以好好借鑒一番。

Chiara Ferragni是誰?可能大車圈的小夥伴不是很熟悉,她是如今時尚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能對品牌呼風喚雨撒嬌發癲的「宇宙博主」是也。是的,「宇博」這個簡稱,就是從她而來的。

咱暫不提她換了第三任說唱男友後,被前者帶偏到質壁分離的新衣品……只講講她2009年剛出道沒多久時的經歷。

對Chiara Ferragni有一定關注度的小夥伴可能都知道,這姑娘是在2010年左右瞬間爆紅的!

其實Chiara剛做時尚博主時,真是一枚純種土鱉!她無時無刻不散發著濃濃的義大利鄉鎮企業家他閨女的氣質——渾身上下都是名牌,但怎麼看怎麼像借來的,外加僵硬的Pose和尷尬的假笑。你說她是義大利版郭美美,一點也不誇張!

但她只做了兩件事,瞬間麻雀變鳳凰:

先是搞定了攝影師Riccardo Pozzoli,成功將他拿下,從此矜矜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開始改造,就如同《風月俏佳人》里的茱莉亞·羅伯茨一般,沒多久就開了竅,畫風分分鐘高級起來,再加上男票的神助攻,Chiara轉型成功。

但光轉型有什麼用,沒人看、沒品牌關注,全是白瞎!於是,她開始做第二件事!主動且瘋狂地給各大品牌投看秀申請,沒想到真有投中的!收到邀請函後,Chiara屁顛屁顛地去參加四大時裝周了……

似乎有什麼不對勁!是的,Chiara參加時裝周的一切費用,包括路費食宿,統統是自掏腰包。

因為對於時尚博主和小明星而言,只要能被品牌邀請,即使自費,都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說明自己有時尚feel,能被品牌認可啊!能被品牌認可,即使現在花銷大,但未來……指不定誰跪舔誰呢!

Chiara就是最好的典型。秋天,你們對我愛搭不理;次年春天,我就讓你們高攀不起。不出意外,被調教過的Chiara成為無數攝影師追逐的對象。只一個時裝周,她的博客粉絲噌噌往上竄得不要不要的!

第二年,她就成了各大品牌爭相邀請的頭排客,每天的瀏覽量更是超過10萬+。

Chiara的故事告訴我們,不是大土豪,只要有勇有謀,你依舊能坐頭排。

套路總結起來就是:

首先,你要有個衣品超然的攝影師男友;

其次,你要足夠的美;

最後,你要有錢買機票和食宿

臉皮厚+爛屁股,照樣能坐頭排

當然,還有一種人,也能坐頭排——

那就是超級厚臉皮+超級爛屁股的主兒!

因為在現實秀場中,即使公關勤勤懇懇地把每個頭排座位都貼上VIP/RESERVED,甚至貴賓的真實姓名,依舊會被人莫名強佔。

這種情況可是很常見的,所以一般公關公司會讓禮儀對那幾個黃金坑嚴防死守。如果覺得禮儀太弱,那就換五大三粗的保安們。但是!好座位依舊逃不過精明的老油條,防線失守鳩佔鵲巢的情況時有發生。

這時,就輪到公關們出場了。但他們一般都是文明禮貌的典範,絕不像台灣立法委的那般,直接上來撕。

當然,這種只能趕走臉皮薄的菜鳥,那些厚臉皮的爛屁股根本不吃你這套!他們會暫時失明或失聰,或者裝作聽!不!懂!外!語!

所以到最後,公關只能在各位VVVIP大佬們凌厲的「飛刀」下,涕淚橫流地跪求各位擠緊一點,再緊一點,地方總會有的——反正屁股是肉做的,能伸能縮。

前提是,你得進得去這個秀場。還有,得是排坐。

(敢在大車圈的哪場活動玩這出?保安分分鐘把你叉出去!)

憑什麼是她坐在我的左手邊?!

頭排已經是超乎尋常的尊貴了。但明星政要王公貴族網紅博主,依舊不會滿足。

她們在可勁兒想著如何裝扮自己的同時,還會費盡腦殼地想另一個問題:「今兒個,誰坐我的左邊?!」

是的,整場秀最最好的位置,就是頭排靠近T台盡頭的位置,就是頭排的最左邊。一般都留給女魔頭和……攝影攝像大叔們。因為那裡可是與模特與作品正面接觸時間最長、視角最清晰的地方。

因此,頭排的那些小板凳,堪比梁山牛頭山二龍山等等山寨的金交椅,也遵循著左尊右卑的原則。

而每場秀死傷腦細胞最多的人,必須是安排頭排座位的公關。他必須對每一位VVVIP的個人喜好、情感恩怨瞭然於胸,不然……裝瞎翻白眼互相搶鏡,那都是輕的。

更牛逼的就直接開撕啊。打個比方哈,你如果敢把老藝術家貝蒂·戴維斯與瓊·克勞馥這對宿敵(兩位泉下有知請放我一馬)放到一起,更不怕死地將瓊·克勞馥安排在貝蒂·戴維斯的左邊,你就等著秀場秒變斗獸場吧!

貝蒂·戴維斯的表面功夫可沒瓊·克勞馥那麼好,估計在撕後者的同時,順便還將安排座位的公關一起撕了。

所以,時尚芭莎的那場盛宴和拍照排位,和頂級時裝周的頭排位相比,簡直就是毛毛雨。

相比之下,安排時尚動物和政界要員坐一起,雖然容易尬聊,但總比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地互相看不起,要舒服得多。

(不過,我很期待哪場大秀,在一眾好萊塢明星里投擲一個川普,會起怎樣的化學反應?)

秀場和高鐵的座位,其實差不多

既然說了最閃耀的頭排,那就必須再聊聊最差的位置……不是最後一排,是站位!

某種程度上說,秀場和高鐵就是一樣一樣的。

一般而言,一個品牌的時裝周大秀,邀請函配比是——頂級時尚媒體佔40%;知名時尚買手佔30%;頂級客戶佔10%;10%是品牌邀請的嘉賓(明星啊時尚博主啊等等等);還有10%備用。

此外,除了品牌邀有資格發邀請函之外,那些頂級時尚媒體也有資格發邀請。所以如今各種國內各種網紅或小博主,能去四大時裝周走一圈,都是托時尚雜誌的福。

有時候,不少時尚雜誌發的所謂邀請,其實沒啥含金量。別說頭排,就連是否給你留了座兒,都是個未知數。你呀,只能如小丫鬟一般,遠遠地站著看完全場,咬碎銀牙地看著頭排那些黃皮膚黑眼睛的妖艷賤貨。

還有比站位更慘的嗎?

那就是沒有邀請函,只能在秀場外撞大運蒙街拍的那些小小網紅咯。

突然想到2014年初,那個大芭莎的倒霉催小編,帶著一枚小網紅跑去巴黎時裝周,用一件Givenchy特大號外套,敲開了品牌公關脆弱的小心扉,借了幾件樣衣給他。誰知小夥子好死不死地將那條裙子當圍巾使,跑去Chanel「砸場子」。後者還沒發話,G家的那位品牌公關受不鳥了,分分鐘倏地關上了小心扉。

大芭莎的大門,也對那位小編關上了。

因為,看什麼秀就得穿什麼衣服,這是對品牌最基本的尊重,是時尚圈的軍規——不管你身上穿的,手裡拿的,是租是借,還是偷是搶。

說難聽點,只認衣衫不認人,時尚圈就是如此。

話說回來,這在咱大車圈,簡直不敢想像。因為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參加某品牌的重磅新車發布會,媒體老濕和嘉賓們,無比默契地開著同品牌的車去捧場……

換算下來,那身行頭搞不好比車還貴。

GIF/93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utocarweekly 的精彩文章:

都是人見人愛的小眾品牌,斯巴魯和馬自達有什麼不同?
Acura般的生活,讓99%的人嫉妒不已
你的周末不能只有農家樂,是時候玩些新花樣了
買車江湖的七大門派
9月你該去一趟南半球的滑雪場,這裡是全套攻略

TAG:autocar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