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來談談竇唯
我以前也不太認識竇唯。
畢竟他出道的時候我還沒出生,94年「中國搖滾樂勢力」演唱會的時候我才上小學一年級。
知道竇唯不難,但是認識竇唯挺難的。
沒聽竇唯的音樂之前,對他的印象停留在媒體提供的素材里。
「王菲前夫」「竇靖童爸爸」「劈腿」「姜昕」「高原」「魔岩三傑」「黑豹」「單飛」「砸車」「地鐵」「9塊錢的面」「窮困潦倒」。
似乎一個音樂天才的flop史,作為不求甚解的普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特別可口。
至於他的音樂到底如何,倒是無所謂。
開始認識竇唯,是因為一個知乎答案還有一部無恥的電影。
那個知乎答案告訴我,竇唯不但有音樂天才,而且唱得非常好,聲音高亢有力。後來的他做起了更超前的音樂,將人聲化作音樂中的其中一環,重視音樂的整體性而不強調歌唱。
那部電影叫《搖滾英雄》。秦昊、李夢、劉雅瑟主演的。基本上就是把90年代初王菲竇唯高原的故事(主要是狗血的部分)翻拍了一遍,還給男主角設計了一個差點把自己女兒給睡了的戲碼。
《搖滾英雄》劇照
王菲和竇唯
聽了15年搖滾,卻沒有真正聽過竇唯。
直到在一個歌單裡面聽到了《高級動物》,後來又聽了《悲傷的夢》《暮春秋色》《希望之光》,包括最近終於隨著《重返魔域》而被QQ音樂買到版權的《黑色夢中》。
不敢說通過這麼幾首音樂就能多了解竇唯。
但是終於認識了他,對他自然有了評價。
我的評價是:「不俗」。
自此,竇唯在我心中活著了仙。
就像《月亮與六便士》裡面的高更(書里男主角名字太長了,小說是毛姆以高更為原型寫的),一大把年紀了還拋棄妻子,為了畫畫放棄了世俗生活。
何其相似啊。
我一向認同薩特,覺得「他人即地獄」。
人們老覺得自己活在別人的注視下,對自己的一舉一動慎之又慎,生怕引起別人不好的評價。多數時候活著就是為了迎合他人,找不到自我或是失去了自我。
可竇唯似乎免疫了。他做著自己想做的音樂,禿著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騎自行車買早點吃,別人愛說什麼,不關他的事。
直到這周,竇唯親自下場為一首廣告歌曲打Call。
還在知乎上告訴大家「外界貼給了我諸多標籤,這些,我都無法拒絕。我只是個音樂人,一個專註做音樂,專註做我認為的,真實的音樂的音樂人。」
然後同一時間那麼多營銷號說「竇唯復出」「竇唯其實一直沒離開何談復出」blablablabla。
我發了朋友圈,說竇唯還是沒能免俗。
我也自我安慰,說一把年紀了,為了錢就為了錢吧。
但是,除了錢以外呢?
今天我終於想明白了。
我覺得竇唯未能免俗,並不是說他最終也成為了金錢的奴隸。
本來,我以為他是一個真的能免疫這人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這也是為什麼聽搖滾的朋友願意說他成仙兒的原因。
竇唯幾乎活成了一個精神偶像,超脫,不在乎他人的看法說法,自顧自地活著,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這樣的人不需要向別人解釋任何事,包括「我在或者不在。我是或者不是」
當他向這個世界慌張地解釋起了自己,
當他說「我也不過是個凡人。躲不過七情六慾,逃不脫人多口雜。」
我覺得他舉起了白旗。


TAG:MonaC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