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和低溫為何會使我們產生疼痛感?遠離危險來源
我們感受寒冷的能力與體內一種特殊蛋白質有關。
乍看之下,一塊熾熱的烙鐵和一塊冰並沒有什麼相同之處,但它們都能引起疼痛感。極高溫和極低溫都可以使人類皮膚感到極端不適,並且研究顯示,大腦感受兩種極端溫度的方式也很相似。
我們通常認為,皮膚和其中埋藏的神經是我們產生觸覺的關鍵,但生物學家所說的「體感系統」(somatosensation)其實也包含了多種感覺。當然,觸覺、或者說皮膚感覺到的機械刺激也是其中之一。但除此之外還有「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即我們感受到的身體朝向和位置,以及「痛覺感受」(nociception「,即身體察覺有害刺激的能力。疼痛感就是身體產生痛覺感受時的反應。
無論這種痛苦是由機械、化學還是高溫導致的,痛覺感受都會促使我們遠離疼痛來源。假如你把手插入火中,焚燒感便會刺激身體儘快把手抽出。雖然疼痛的感覺並不美好,但它說明你的身體在努力保護你平安。若喪失了感覺疼痛的能力,事情就麻煩了。
「遍布全身的感覺神經元無論在感受到高溫還是低溫時,信息傳輸渠道都會被直接激活。」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家約爾格·格蘭德爾(Jorg Grandl)指出。十五年來,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基因經過編輯的小鼠發現,神經元的信息傳輸渠道、即神經元細胞中嵌入的蛋白質,與對溫度的感受直接相關。
其中,人們最熟悉的信息傳輸通道名叫TRPV1,它負責感受極端高溫。當刺激溫度達42攝氏度以上時,TRPV1便會被激活,並激活整條神經,將疼痛信號傳遞到大腦。
「人體感受寒冷也採用了相同的機制。」格蘭德爾解釋道,只不過與之相關的蛋白質名叫TRPM8。此外,這一通道只需感覺到寒冷便可激活、不需要冷到令人感到疼痛的程度。
負責感受極端寒冷的通道名叫TRPA1,人們對它的了解還十分有限。研究人員只知道,它在感受到極低溫刺激時會被激活,但並不確定它是否也參與了探溫過程。
上述三種蛋白質使皮膚得以感受多種溫度,並使身體做出相應反應。此外,由於它們屬於痛覺感受器官,這些蛋白質可幫你避開溫度極高或極低的環境。例如,TRPM8失靈的小鼠不會躲避低溫,說明它們不會主動尋找溫度更宜人的環境。不過,它們會主動避開極低溫和極高溫,更喜歡待在溫暖愜意的地方。
把手指放在燭火上,便可激活TRPV1通道。
雖然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上述三種感受器的激活溫度,但它們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當皮膚被晒傷時,溫水澆在身上就如同滾燙的沸水。「這是因為皮膚炎症使TRPV1通道變得格外敏感,降低了這些神經向大腦傳遞疼痛感的溫度下限。」格蘭德爾解釋道。
但溫度並非激活這些感受器的唯一因素,植物也能做到。TRPV1不僅可被極高溫激活,還可被辣椒素激活。TRPM8既對低溫敏感,又能感受到薄荷醇的降溫效果。TRPA1又叫「芥末感受器」,因為它能感受到芥末中的刺激性化學成分。
TRPV1不僅可被極高溫激活,還可被辣椒素激活。
為何植物會產生能激活上述感受器的化學物質呢?華盛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阿傑·達卡(Ajay Dhaka)解釋道,辣椒素對魚類、鳥類或兔子的TRPV1通道不起作用,僅對人類和嚙齒動物有效。「因此植物分泌辣椒素也許是為了防止被吃掉。」薄荷醇和芥末也能用同樣的原理來解釋。
換句話說,植物與溫度間的神秘關係也許更能反映植物的進化史。或許植物找到了某種控制人體感溫能力的方法,進而演變出了能夠與高溫和低溫產生相同效果的化學物質。因此,我們吃辣時之所以會汗流浹背,只是因為辣椒素和高溫激活皮膚和身體神經的方式相同。
這些植物對動物體內的痛覺感受器加以利用,有效避免了被吃掉的厄運……雖然火辣的食物和辛辣的芥末還是令我們大快朵頤。下次吃完一大碗麻辣燙之後,可以花時間想一想,你此時的感受其實是植物和動物數百萬年來互相鬥爭的結果。而就目前而言,我們似乎佔了上風。


※一個桔子等於5味葯,你知道嗎?
※土衛六泰坦是可以維持3億人生存的殖民地
※科學家為啥也參與迷信活動?
※這個國家在二戰結束後瞬間被打回原形!
※探秘:「李小孩石棺」的詛咒是真的嗎?
TAG:懂不懂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