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康熙皇帝誣陷,這個清朝忠臣與吳三桂並列遺臭萬年!

被康熙皇帝誣陷,這個清朝忠臣與吳三桂並列遺臭萬年!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水之秋,無授權禁轉!

對清朝歷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可能都會知道「三藩之亂」這個歷史事件。按照一般歷史教材的說法, 「三藩之亂」是清朝康熙年間吳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三個藩王為了對抗清廷撤藩而發動的一場叛亂。但是鮮為人知的是,「三藩之亂」這個說法,實際上是一個錯誤的說法!為何這麼說呢?因為「三藩"中的尚之信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叛亂!他被打入所謂「三逆」(清代官方說法)的行列,其實是個冤案!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尚之信是尚可喜的長子,生於明崇禎九年(1636年)。其父尚可喜在航海投奔皇太極之後,被封為智順王。此後隨著清軍入關,尚可喜屢立功勛,最終被封為平南王,鎮守廣東。尚之信十九歲時進入清宮,隨侍順治帝。一直到康熙十年(1671年),三十五歲的尚之信才回到廣州父親的身邊。

(荷蘭人所繪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像)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屆七旬的平南王尚可喜向清廷提出,自己已經年老,請求退休回遼寧海城老家養老,將自己的平南王爵位由長子尚之信繼承。此時的康熙帝正打算削除三藩,豈能放過這個機會?於是以此舉違反清朝制度為由,駁回尚可喜的要求,並宣布裁撤尚藩。本來尚之信之後的命運可能也就是跟隨尚可喜回遼寧老家,錦衣玉食,了此一生了,不料世事難測,康熙帝在下旨裁撤尚藩的同時,又宣布將雲南吳三桂和福建耿精忠一併裁撤,結果激起了吳三桂的反叛。康熙帝聞訊,緊急宣布停撤尚、耿二藩,命尚可喜仍然留鎮廣東,以安粵省。

(康熙皇帝)

吳三桂起兵叛亂之後,廣東境內的各路將領也紛紛反叛。劉進忠叛於潮州,祖澤清叛於高州,加上廣西叛軍進犯廣東,還有台灣鄭氏軍隊也侵入廣東東部沿海一帶。雖然尚可喜派兵四處打擊叛軍,但終究無法應對四處起火的局面,一時間,整個廣東岌岌可危,「粵東十郡,竟失其四」,省會廣州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康熙十四年(1675年)時的叛亂形勢,可見尚可喜所鎮的廣東正被叛軍兩面夾攻)

時間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年),廣東局面越加嚴峻。吳三桂叛軍已經攻到了肇慶,距離廣州已經不遠。尚可喜又一病不起,廣州城中人心惶惶,廣東全境陷落似乎已經是時間問題。 在這樣的局面下,平南王府內部又發生了權力紛爭——尚可喜的次子尚之孝在平叛戰爭中立下功勛,而且為人穩重,這和嗜酒如命、性情粗暴的尚之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尚可喜在幕僚金光的勸說下,終於下定決心,不再將自己的王爵傳給尚之信,而是傳給尚之孝。這引起了尚之信的極大不滿。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發動兵變,派兵將父親尚可喜軟禁起來,接管了平南王府,並殺掉了勸說尚可喜讓尚之孝繼位的金光,以報私仇。隨後,尚之信又接受吳三桂的「招討大將軍」的封號,樹起了反清的旗號。忠於清朝的尚可喜聽說兒子叛清之後,又急又怒,終於在這年十月病重去世。

(身穿清朝一品武官官服的尚之信像,他到底是清朝的叛逆還是忠臣,這個問題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

然而,就在尚可喜為兒子叛清又急又怒的時候,康熙帝卻似乎對尚之信的「叛變」並不著急。他既沒有像對待吳三桂那樣宣布剝奪尚之信的王爵,也沒有像對付耿精忠那樣對廣東派出大軍予以征剿,似乎根本沒有發生過這件事一樣。更值得玩味的是,尚之信舉起叛旗之後,已在廣東的清鎮南將軍舒恕居然帶著屬下軍隊安然無恙地撤出了廣東,尚之信根本沒有派兵攻擊。而吳三桂幾次三番催促尚之信出兵北上攻擊清軍,尚之信也都以各種借口敷衍塞責。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尚之信就給了吳三桂十萬兩銀子的軍餉以應付了事。尚之信從舉起叛旗到重新歸順清朝,前後總共二百八十天,他竟沒有派兵和清軍打過一仗!同是附和吳三桂叛亂,耿精忠和清軍反覆交戰,還主動進攻江西、浙江,兩人反差竟如此巨大!而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新降清之後,尚之信征剿叛軍卻非常賣力。這種種的疑點,不能不讓人對尚之信是否是真的「叛清」心生疑竇。對此,《尚式宗譜》的一段記載似乎頗能說明問題:「(之信)以丸書入告,陽為順逆,實保地方,大兵一到,即便歸正。」這件事並不見於正史記載,但從尚之信叛清之後的各方面情況綜合看,似乎有很高的可信度。在作為正史的《清史列傳》中,《尚之信傳》雖然被歸入「逆臣」類,但也為我們留下了一些可考的線索。其上記載:康熙十六年(1677年),尚之信派人去和清軍聯絡歸順事宜。康熙帝聞訊之後,特下諭旨曰:「……朕知爾父子不忘報國,念篤忠貞,因倉促變亂,朕心深為憫惻……」這段文字,似乎也印證了《尚式族譜》中的記載。綜合起來看,基本可以肯定尚之信的所謂「叛清」,其實是出於無奈之下的一種自保之策,並不是真的背叛清朝,尚之信內心深處依然是忠於清朝的,這一點,康熙帝內心很清楚,也很理解。所以他既沒有宣布剝奪尚之信的王爵,也沒有派兵征剿,原因就在於此!

(尚可喜作序的《尚式宗譜》,此書在乾隆年間重修,其中記載了不為正史所載的尚之信「叛清」的真實情況)

然而,即便康熙帝心裡清楚尚之信的「叛清」是「偽叛」,即便康熙帝親口答應了「果能相機剿賊,立功自效,仍加恩優敘」,尚之信卻仍然逃脫不了被秋後算賬的悲慘命運。隨著吳三桂的死去,叛軍的潰敗,清軍的勝利已成定局,尚之信也就失去了其利用價值。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正在率軍進攻廣西叛軍的尚之信突然被告發「謀叛」,隨即被逮捕押解廣州接受審判。七月,經康熙帝批准,清廷下令判處尚之信自盡,其妻子兒女收官為奴,全部家產都被沒收。就這樣,一條白綾結束了尚之信的生命,曾經風光無限的平南王府也就此煙消雲散。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尚氏宗譜》的記載,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曾為尚之信平反,被罰沒入官的尚之信的妻子兒女都被放回與家人團聚,並發還部分財產,以供其頤養天年。尚氏家族沒有結婚的女子,都由朝廷為其擇偶,並賞賜嫁妝。尚之信的子孫日後在雍正朝也都成為了朝廷的官員。這充分說明了,康熙帝心裡完全清楚尚之信是被冤枉的,只是在當時那種政治環境下,他不得不違背自己的諾言,殺尚之信以徹底瓦解平南王的勢力。「三藩」之中,真正反叛清朝,與清朝為敵的只有吳三桂和耿精忠,實際上是「二藩叛亂」,然而清廷出於政治需要,將尚之信也一起列入「三逆」行列,並使後世史家將「三藩之亂」的錯誤說法一代代傳播下去,這真是讓人感嘆政治的無情與殘酷!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鐵血文庫》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大明官軍為什麼打不過清軍?
英國外交官穿越阿富汗,寫下這本你拿起就不想再放下的遊記
樂視網前三季度預計虧損16.6億元
雙面比特幣:華爾街大佬有人拒斥有人擁抱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