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聖代表作無盡悲涼,他為什麼這麼哀傷?

詩聖代表作無盡悲涼,他為什麼這麼哀傷?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以上是詩聖杜甫著名的作品《春望》,這是一篇大家耳熟能詳的詩詞,對於這首詩的背景和內涵相信也有不少人有所了解。

但是,詩聖杜甫為何如此哀傷,我們大多數人恐怕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杜甫和他的《春望》。

詩聖代表作無盡悲涼,他為什麼這麼哀傷?

杜甫是生活在唐玄宗時代的詩人,他前半生經歷了「開元盛世」的繁華,後半生則經歷了自「安史之亂」後的國家殘破,一喜一悲,由盛轉衰,使得杜甫耳聞目睹種種慘景不由得發出千古悲歌。這一點倒是和《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心路歷程頗有幾分相似,只不過曹雪芹感慨的不過是自己一家,而杜甫悲嘆的卻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

《春望》創作於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6年,這一年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杜甫被叛軍俘虜,押解到長安,他看到曾經繁華無比的大唐都城如今變成了一片廢墟,不禁心中感慨,悲愴無比,這才寫下了《春望》這首詩詞,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現在讀來還是令人悲從心生,不能自己。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杜甫究竟看到了什麼導致他如此感慨,如此悲傷呢?

詩聖代表作無盡悲涼,他為什麼這麼哀傷?

我們知道杜甫除了《春望》,還寫了《三吏》《三別》等著名的詩詞,其實,我們縱觀杜甫的作品,幾乎就能看到安史之亂後唐朝的衰敗以及百姓的悲慘遭遇。

安祿山率領的北方三鎮有部隊近二十萬,而當時唐王朝全國的兵力不過八十多萬,安祿山一人掌握了近四分之一的部隊,且盡為精銳部隊。

這股巨大的力量發動叛亂,時間長達八年,在這八年之中,叛軍不僅席捲華北平原,而且攻破了唐王朝的首都長安。

長安是唐朝的心臟,這裡鼎盛時人口曾達到百萬人以上,這裡不僅匯聚了全國的財富,而且彙集了世界各地的精英,大家在這裡生活、學習、經商。

然而,安史之亂後,長安城變為一片廢墟,人口銳減,斷壁殘垣,杜甫面對曾經繁華的都城變成這樣,其悲傷感嘆可想而知。

安史之亂八年據說造成三千多萬人口損失,而唐朝鼎盛時人口不過八千萬,也就是說,一場叛亂導致中國人口減少近40%。

安史之亂中,爆發了無數血戰,有的甚至流傳為千古佳話,比如困守睢陽的張巡,為了抵抗叛軍甚至殺死了自己的女人給將士們做肉粥吃。名臣大將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當時百姓的悲慘了。

所以,杜甫後半生所見所聞可謂悲慘至極,說是「人間地獄」也並不為過,所以,詩聖才會寫出如此悲傷的詩詞。

詩仙李白是幸運的,他生活在盛唐,他的詩詞都是慷慨激昂,壯志凌雲。而杜甫後半生則是不幸的,他耳聞目睹國家破碎,百姓凋殘,所以他的詩詞多是悲傷凄涼,無盡哀傷。

只是不知道,假如李白和杜甫易地而處,他們各自又會創作出怎樣的詩詞呢?

詩聖代表作無盡悲涼,他為什麼這麼哀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認真胡扯 的精彩文章:

李白作詩為什麼要喝酒?他真的調戲楊貴妃了嗎?
詩仙李白最大的理想其實是作官,但結局不佳
李白的詩詞竟然有預言能力?他預言了唐朝的國運!
此人七歲作奇文,曾大罵武則天,女皇卻不生氣
神奇的大詩人,卻落水而死,他的悲劇在哪

TAG:認真胡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