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雲海報藏著新一屆雲棲大會哪些秘密和看點?

阿里雲海報藏著新一屆雲棲大會哪些秘密和看點?

結束長假的開發者、「技術宅」們,應該已經在很多機場感受到了阿里雲2017雲棲大會的氣氛。當然,熱衷的「粉兒」們應該已經在計劃在現場如何「活捉」業內的明星、科學家大拿們。畢竟對他們來說,科學家們比鹿晗更有吸引力。

8年來,從站長大會到開發者大會,再到雲棲大會。阿里雲年度會議逐年升格,指數級暴增。即使只著眼去年和今年,從已經公布的海報也可以看到很大的變化。

從2017年海報可以看到,阿里雲的「朋友圈」發生了兩種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除了一貫的傳播企業用戶之外,類似城市大腦、郵政這樣的基礎設施級別的合作,證明阿里雲已經把計算這種資源,推進到更加底層的位置。

第二個變化是國際化,重磅級客戶奧運會、亞航的加入,證明阿里雲在國際化的「通行簽證」越來越高端。畢竟雲計算屬於To B的基礎服務,要替換的成本還是很高的,尤其在國際業務。

幾年前,阿里雲高管王堅博士提到,工業時代發展的主要參數是消耗了多少鋼筋、水泥,因為房子、道路都需要這些原料。而互聯網世界的發展應該參考消耗了多少計算量。

從早期為開發者提供計算資源,到為城市提供以計算為基礎的智能「大腦」,到為奧運會、亞航等國際客戶提供服務,阿里雲已經在兜售「計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助力奧運,量變到「智」變

在幾年前,阿里雲團隊應該沒敢想像,很快就與奧運會進行了合作。切換到現在的視角進行回望,阿里雲在業內都不太看好的時候,儘早布局,通過先發優勢、技術實力外加生態累計,實現了飛速成長,漸入佳境。

所有的生意和逆襲,其中不變的部分只有一個,那就是實力。2014年阿里雲5k集群上線的時候,已經讓業內震驚。而之後技術飆升的指數曲線繼續一路上揚。今年持續推出異構計算、ECS、閃電立方、POLARDB資料庫等新產品。

先說異構計算。修建高樓大廈需要水泥,但前提是工人要一點點把樓房蓋起來。在互聯網時代需要的計算,動輒是天量。比如AlphaGo下象棋的時候,相當於1000台冰箱在同時運轉。

所以通過技術節約資源就成為必要,否則人類很可能在「計算」時代迎來發展的「斷點」,畢竟消耗計算資源就意味著消耗能源。異構計算應運而生,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推進,原先以計算性能為導向的CPU和以顯示性能為導向的GPU不再適合,而結合計算和顯示需求的異構計算,可以在減少消耗的前提下,完成計算需求。阿里雲迅速推出異構計算產品並且快速商業化,順應了趨勢,並保持了領先。

另外阿里雲ECS、閃電立方、POLARDB資料庫等新產品,分別從計算、數據遷移、資料庫等方面為大批量的計算需求、海量的數據提供服務。晶元行業的「摩爾定律」,正在計算能力得到體驗。而隨時保持技術領先,是提供to B服務的根本。

技術上的「日拱一卒」實現了阿里雲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奧運會、亞航等國際客戶的加入,代表阿里雲在「案例」作為敲門磚的雲計算行業,正式躋身國際一流梯隊。

大半年前,在一個阿里雲海外一個高管表示,AWS、微軟雲計算在給日本客戶展示的時候,在優勢對比中,加入了阿里雲的參數。在新開拓的日本市場,這種對比本身代表著友商、業內的認可。而在半年後,奧運會經過對比直接使用了阿里雲的服務,針對為何沒有使用亞馬遜的問題,奧運會組委會「選擇性忽略」。

無論背後有多少商業談判的博弈,能躋身國際賽事服務,證明阿里雲在技術上已經得到了高級別的認可,可以為企業帶來生產力級別的產品和服務,能夠全面多維度的滿足大客戶處理海量數據的需求,這點毋庸置疑。

阿里雲的「朋友圈」以及必須關心的未來

從已經公開的議程可以看到,阿里雲以高科技、人工智慧兩大主線,貫穿高科技、生態、商業,乃至未來。如果說此前阿里雲構建了一個由各種客戶組成的計算生態,帶著幾分自然、野性甚至率性的生命力,那麼從今年的會議來看,這個生態開始被聚合、控制,甚至擁有了撥動未來的能力。

從作為計算服務提供給各種客戶,阿里雲形成了生機勃勃的客戶生態,從其會議名稱可以看到,早期是站長大會,之後是開發者大會,停留在技術與服務的層面。之後改成雲棲大會,其服務的規格以及「朋友圈」越來越高端。

這也是順應趨勢的結果。過去50年,人工智慧的發展經過2次起伏,再次到了爆發的奇點。隨著計算資源從孤立到雲,信息化也在繼續深入浸潤各個行業、產業。技術帶來的提升和變革越來越明顯。

更加重要的是,可能引發第四次革命浪潮的高科技、人工智慧正在爆發的前期。屆時,人類的生活將可能產生顛覆性變化。所以技術本身,已經不再是「技術」的事兒,而是涉及到更大宏達的產業變革,甚至人類命運的變化。儘管很多科學家對人工智慧未來的看法表示完全相左的態度,但是在進行關於未來的思考之前,顯然應該做好當下技術的提升。

雲棲大會體現了這種有趣的結合,關於當下的技術以及未來的思考。11日由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做主題演講之後,主會場主要著眼於智能計算、人工智慧、工業體系重構等比較宏大的主題,同時在進行的還有新零售、ET城市大腦、ET工業大腦、大數據等分會場,以及一些彈性計算、視覺雲計算、AliOS等技術相關的深度討論。

與會的「朋友圈」不再是技術背包客,而是迎來了國際奧委會的首席技術官、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等人群,此外茅台、長安汽車、聯想等客戶也在主會場亮相,探索計算對工業的提升。而新零售則是阿里巴巴牽頭的「試驗田」,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嘗試用技術改變零售格局。

此外,雲棲大會現場的科學家陣容也成為看點之一,這些之前在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彙集到阿里巴巴的「神秘組織」,比如曾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 Career Award、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終身教授、阿里iDST的院長金榕;曾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成就獎、雅虎,谷歌研究獎等,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iDST Natural ArtificialIntelligence 團隊負責人司羅;亞馬遜級別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以及最年輕的資深主任科學家之一,iDST副院長任小楓;視覺識別和搜索領域的國際級權威學者、IEEE院士出身的副院長華先勝。

此外還有最新加入的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施堯耘;來自天貓精靈出生地AI Labs的首席科學家王剛;從貝爾實驗室走出來的首席通信科學家謝崇進;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終身教授李明;國際著名語音識別專家李錦輝;微軟雷蒙德研究院視覺技術組首席研究員張正友;創建了Elastic公司,擁有最受歡迎的開源軟體的ShayBarnon……

(排名無先後)

通過對頂尖人才的「搜集」,阿里雲技術實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整體來看,阿里雲作為底層、核心的技術驅動力,對阿里內部、對外部客戶的改變越來越明顯,從服務企業到服務社會、行業。在此基礎上贏得了客戶的信賴,隨著客戶的升級,進而帶來更大的格局。形成了生態圈、朋友圈越來越多,合作夥伴越來越重頭的良性循環。

從8年前看,阿里雲的發展考驗重重且收穫滿滿。從現在來看,這是順應趨勢帶來的繁榮。從未來看,也許是浪潮將至之前,拍打岩石的跳躍浪花。

賬號關注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領域各種有趣的、坑爹的、逆天的合作以及各種案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舉個栗子 的精彩文章:

TAG:舉個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