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至今沒有一座能被考古確認,東晉帝王陵「集體失蹤」之謎

至今沒有一座能被考古確認,東晉帝王陵「集體失蹤」之謎

南京俗稱六朝故都,東晉是其中重要的一朝。

令人奇怪的是,葬在南京的東晉帝王陵至今竟然無一座能夠被確認。所謂,1964年在市區富貴山發現晉恭帝的沖平陵、1981年在北郊幕府山發現晉穆帝司馬聃的永平陵、1972年在南京大學北園發現晉元帝興平陵,都是考古界的主觀推測,並無定論。而同樣的現象,在洛陽的西晉帝王陵身上也同樣出現。

是什麼導致一個朝代帝王的最後歸宿處集體失蹤,成了「謎陵」?一是反盜墓,再是盜墓。

圖:南京明代城牆

晉室立下「三不」喪葬祖訓

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寢中,元代的帝王陵是最難找的,曾因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考古探索熱。成吉思汗到底葬在哪,成了最具懸念的考古話題之一。次之的則是曾為中國統一作出貢獻的晉帝王陵建,其陵址、陵主都是考古界苦苦探求的項目。

西晉、東晉有名可考的帝王陵共有15座(並非15位皇帝)。晉帝王們都葬在哪,並不是什麼懸念,但其具體位置,墓中埋葬的是哪位皇帝,屬何人之陵,則是千古之謎,一直搞不清,至今沒有一座能被確認。

圖:東晉時期中國分裂形勢圖

晉陵為何這麼神秘?原因在奠定晉室基礎的宣帝司馬懿身上,司馬懿曾立下了「三不」遺囑——「不墳」、「不樹」、「不謁」。這給後世考古,帶來了莫大的難度。

司馬懿是何什麼樣的人?從史書上記載來看,他確實詭計多端。

司馬懿是曹魏謀臣,與曹操可以說是「老朋友」。雖然史稱「宣帝」,實際上司馬懿一天皇帝也沒有當過,甚至連其大兒子、景帝司馬師、次子、文帝司馬昭,也沒有做過皇帝,是他孫子司馬炎從曹操孫子曹奐的屁股下奪了龍椅後,分別給他們追封的。

圖:司馬懿(圖源《三才圖繪》

雖然司馬懿沒有做過皇帝,但如果沒有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這父子三人的打拚,晉武帝司馬炎也做不上一國之君。

公元265年12月,司馬炎代魏建晉。實際上,司馬家族為奪皇權,進行了半個多世紀的準備。早在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司馬懿即初露政治野心。

當時,漢室衰落,天下大亂。曹操掌握了大權,任司空,在地方上公開進行人才選拔。這在一般人看來,正是步入仕途的絕佳機會,可當時做了點小官的司馬懿聽說後,不願淌曹操纂權漢室這政治渾水,借口得了風痹症,拒絕被選拔。

圖:曹操家族墓,位於安徽亳州

曹操對司馬懿的名聲早有耳聞,便派人去刺探真情。來人果然發現司馬懿象具殭屍一樣,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兩眼睜得賊大,一動不動。建安六年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做丞相後急需人才,便請他到身邊當個教官(文學掾),這回司馬懿應聘了。為啥?原來曹操吩咐,如果司馬懿這回再找理由推脫,就把他抓起來,投進大牢。司馬懿害怕,才不得不跟著曹操一起干。

司馬懿確實有雄才大略,才智過人。如「且屯且守」的屯田制,就是司馬懿的主意,還建議曹操利用劉備蜀國、孫權吳國之間的矛盾,消耗對手力量。可以說,沒有司馬懿就沒有曹魏天下。

魏晉盜墓風影響司馬懿

司馬懿為何要立下「三不」遺囑?難道有難言之隱?確有憂慮!

圖:被盜民墓,民間盜墓之風至今不絕

曹操對司馬懿並不真正信任,不信任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太有才了。曹操僅最高讓司馬懿做了高級幕僚(主薄),而沒有讓他獨霸一方。原來曹操曾做過一個夢,夢中見到三匹馬同時在一個槽里食料。馬即「司馬」,槽即「曹」,生性多疑的曹操特別迷信,擔心司馬懿與他爭天下。從此,曹操對司馬懿更不相信了,一度曾想殺掉司馬懿,以絕後患,因兒子曹丕的保護,才免遭禍害。

但曹操仍警告曹丕,要當心司馬懿。曹丕卻未把老爸的話當回事情,當了皇帝後反而重用司馬懿,給曹魏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輔國大臣曹爽,陪18歲的曹芳(廢帝)到都城洛陽南90里的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叡,這讓時年已70、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揪准了機會,隨即在城內發動兵變,把曹魏大權牢牢控制在司馬家族之手。

圖:魏明帝高平陵

之後,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為齊王,司馬昭殺新君曹髦、扶傀儡曹奐,在十來年的時間內,最終由司馬炎完成了司馬氏「天子計劃」接力賽的最後一棒。

借魏帝曹芳謁陵而成功兵變,司馬懿的「憂慮」就在這裡。他知道自家天下是怎麼得來的,擔心再如此這般旁落旁他姓,故而立下「三不」祖訓。還有,當時盜墓成風,兩漢帝王陵、王公墓屢遭破壞,這對司馬懿立祖訓,也不能沒有影響。

司馬懿「偷師」曹操反盜墓

據《晉書·宣帝紀》(第一卷),司馬懿先有「遺命」,預作《終制》,把自己土葬在首陽山(北邙山一帶),「不墳不樹」;又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再又「遺詔」,「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

圖:河南境內盜墓猖狂,圖為香港《鳳凰周刊》記者現場拍攝

「不墳不樹」,就是不設地面標記,讓盜墓賊難以找到——「秘葬」;「斂以時服,不設明器」,意思是收殮時就穿平時的衣服,不要隨葬品,以絕盜墓賊貪慾——「薄葬」。這實際上,這是當年曹操出於反盜墓考慮,而給曹家立下的祖訓,司馬懿照搬,將之作為「最高指示」,留給了自己的子孫。

竊了曹氏天下,又「偷師」曹操的反盜墓,司馬懿想得真遠,確實夠精明的。

司馬懿的「最高指示」得到了晉皇室的嚴格遵守,不論是西晉,還是東晉,皇帝死後下葬都比較簡單,沒有封土堆,隨葬品也不多。既不像漢代帝王陵寢那樣,有高大的墳頭,也不像唐代帝王陵那樣,有堅固、豪華的地宮。

圖:現代盜墓通道,先垂直打洞,到一定深度後再橫向前挖。方形盜沒事方便上下攀爬

但這特殊葬也帶來嚴重問題,時間一長,這些「不墳不樹」的陵墓後人就難以對上號了。加上朝代更迭,時光變幻,晉帝王陵就成了「謎陵」。

晉陵祖脈在陰宅定地北邙

晉帝王陵,給後世的考古專家製造了很大的麻煩,至今沒有一座陵能被考古學上真正考定。但特殊的葬制難倒了考古專家,卻沒有難倒盜墓賊,已發現的未能確實陵主的晉帝王陵,沒有一座未被盜過,南京一帶的東晉帝王陵更是這樣。

盜墓賊,才是考古專家的天敵和晉代帝王「集體失蹤」的禍首。

晉代共有15位史家認定的皇帝。其中,西晉4位,歷52年;都城洛陽,公元316年為匈奴所建的漢國(前趙)所滅。東晉11位,雖然是半壁江山,卻歷104年;都建康(南京),為宋劉裕所滅,南朝開始。

圖:散落荒野田間的六朝帝王陵前石刻

西晉的帝陵區在都城洛陽附近偃師縣境內的北邙山一帶。北邙山位於黃河南岸,「地勢軒然,風景絕佳」,是中國古代營建陰宅的最佳風水寶地之一。過去,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一說。

秦丞相呂不韋、包括漢光武帝劉秀在內的五位東漢皇帝、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南唐李後主李煜等,都先後葬於此。此即唐代詩人王建《北邙行》一詩中所謂,「北邙山頭少閑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處買……」

圖:邙山古代大冢,俗話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因風水好,邙山成了古人過世後首選長眠之地

葬於北邙山的分別是西晉皇帝分別是武帝司馬炎(峻陽陵)、惠帝司馬衷(太陽陵),還有追封的宣帝司馬懿(高原陵)、景帝司馬師(峻平陵)、文帝司馬昭(崇陽陵)。

這些陵離都城都很近,其中峻陽陵離洛陽僅20來里。而「近國都」的特點是西晉室皇陵的顯著特點,並為後來的東晉所承襲。東晉陵墓,比西晉還近,有的甚至在皇宮的邊上下葬。

漢將劉曜盜陵壞晉室「龍脈」

雖然晉帝陵是「不墳不樹」,子孫也不謁陵,但在當時還是很好找的,並不像成吉思汗等元代皇帝那樣,是真正地實行「秘葬」,一點地面痕迹也不留,讓盜墓者無從下手。

圖:中國龍脈形勢圖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北方漢始主劉淵侄子、大將劉曜(後改漢為趙,自己當皇帝)先後在洛陽、長安俘虜了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滅了晉室。太興二年(公元319年)正月二十五,劉曜就開始盜掘北邙山上的晉帝王陵了。當時劉派兵先挖了崇陽陵,五月再挖太陽陵。

劉曜為何急於盜晉陵?他並不是貪圖隨葬寶物,晉帝都是薄葬,陵內也不會有多少好東西。劉曜的動機是想破壞司馬家的風水,斷掉司馬家的「龍脈」。

圖:帝王下葬必有哀冊,圖為在南京江寧發現的南唐二陵中出土的玉哀冊,已遭掘陵砸毀

劉曜盜墓不同於一般的盜墓賊,摸了寶物即走,因為帶著破壞風水的目的,劉曜把西晉帝王挖掘得一塌糊塗,搗毀陵內器物。特別是能證明陵主身份的哀冊、墓碑,都砸了。而這些東西,正是考古專家眼裡的能確定陵主身份的「寶物」。

因為這層原因,考古專家明明在理論上知道哪座是西晉某位皇帝的陵寢,也不好說「就是的」,只稱「應該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帥醒的 的精彩文章:

曹操也曾遇到「王寶強事件」,她也是唯一讓曹操流淚的女人
小販賣餅回家途經山間小路,竟然遇到恐怖怪物,差點被嚇死!

TAG:我是帥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