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殉葬嬪妃葬地被考古發現,朱棣秘遷朱元璋真身於北京「國運山」?

殉葬嬪妃葬地被考古發現,朱棣秘遷朱元璋真身於北京「國運山」?

原題 「十三城門抬棺材」另解,——抬出的可能是殉葬嬪妃棺材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文章《朱元璋僅當31年皇帝,何來「洪武三十五年」?》一文中,談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孝陵的反盜墓和秘葬的傳說。幾百年來,在南京及周邊安徽民間,有關這方面的傳還有不少,比如,有一種說法是,朱元璋後來被篡奪皇位的明成祖朱棣遷葬到北京了。

圖:北京景山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景山前街北側,明清皇家園林

朱棣與朱元璋一樣,很迷信,營建北京紫禁城時,覺得大內少了一座風水山,便用城內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挖出的泥土,堆了一座人工山,將之當成「鎮山」、「國運山」,以彌補紫禁城風水缺陷。同時秘密遷葬朱元璋於此,因名「萬歲山」。此山即今景山,又名煤山。

這種說法太玄乎了,常人都不相信。清人甘熙便稱這是以訛傳訛。其在《白下瑣言》中稱,「萬歲山在燕京,其時方以會葬不從,興師靖難,焉有奉移梓宮不遠數千里而往之事?」

但不知是不是巧合,反正大明王朝最後確實在此「風水山」上結束的。李自成破城時,末帝朱由檢驚慌、絕望之中,以身殉國,弔死於煤山的歪脖子樹上。

圖:末帝朱由檢殉國處,歪脖子老槐樹為後人重植,原來那棵早死了

關於朱元璋的真身葬處,安徽民間還有不少傳說,如朱元璋秘葬回老家鳳陽,巢湖周邊則傳藏在巢縣的一處風水寶地,寶地格局是左青龍,右白虎,正面對大巢湖。

為了證明朱元璋真身未葬在孝陵內,民間還有「馬皇后傷心夜哭」的不可思議傳說——

在當年,孝陵陵園內每到夜裡,就會傳出一個老婦人的哭聲,在寒冷的冬夜,尤覺凄憐,孝陵周邊衛所的住戶都曾聽到。時人遂傳,這是馬皇后的哭聲。馬皇后為什麼夜哭?傳說是她一人空守一座孤墳,悲傷所致啊,「後來孝陵傳夜哭,應緣馬後悲孤獨」,說的就是這到一回事情。為了安慰馬皇后,皇家在孝陵前大做法事,後來夜哭才漸漸消失。

圖:明太祖朱元璋皇后、孝慈高皇后馬氏畫像

這些傳說雖然傳得神乎其神,有的還是一種迷信,一種附會,但從民俗學的角度來看,未必沒有影子。比如,朱元璋下葬時「十三城門抬棺材」的說法就很可信,應該是由老百姓形容下葬時抬出棺材較多的說法流變而來。如果真的有這麼棺材往外抬,則很可能與朱元璋的殉葬有關,而現代考古發現,孝陵附近確有隨葬坑。

圖:北京故宮,明朝皇家紫禁城

殉葬本是秦漢以前的喪葬制度,活殺死者身邊的妃妾新侍,到陰間給死者站崗放哨當「服務員」。秦始皇死後,秦二世便曾父皇生前多得不清的後宮女人全都處死了,天怨人恨。劉邦當皇帝後,果然地廢除了這一沒有人性的陋俗。但已消失了幾個朝代的殉葬,到朱元璋當皇帝時,又恢復了這一制度,死灰復燃。

後為子孫皇帝仿效,明成祖朱棣死後,便用30多個宮妃殉葬,甚至連藩王都有殉人。如郢靖王朱棟位於湖北鍾祥市的墓被盜後,當地考古專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便發現了殉人,在左右耳室里,各發現了六棺材,從遺骸鑒定分析來看,年齡都不是很大,都是女性,早都爛了,只剩下牙齒和金屬飾物。這些女人當是朱棟生前年輕漂亮的妃侍,她們不可能同時生病死去,惟一的解釋是非正常死亡,殉葬的。

圖:南京明城門神策門

在皇太子朱標早喪的情況下,朱元璋依傳統禮制,立朱標的大兒子、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後,朱允炆承繼大位,史稱建文帝。

朱允炆遵遺詔,依古制,在朱元璋生前凡沒有生育過的後宮嬪妃,全部下令處死,殉葬,另有若干宮女從死。至於如何處死這些活生生的殉人,一直是個謎,有的說是毒死。有的說是勒死。

圖:《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封面,史專家吳晗主編

但根據朝鮮李朝世宗朝實錄(見《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上的記載,是弔死——

「帝(明成祖朱棣)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從上文所記可見,是讓殉葬者站到小床上上吊,脖子伸進繩套後,太監猛然把下面小床抽走。當時,嗣新皇帝、朱棣的大兒子明仁宗朱高熾還親自到場,與她們話別,實際是「監刑」。兩個朝鮮選獻進宮的美女韓氏和崔氏,也都處死了。

圖:明仁宗朱高熾

韓氏臨死前哭喊,「媽媽,我去了!媽媽,我去了!」未等話說完,太監就抽去了她腳下的小床。其狀之慘不忍細想,連後皇帝都看不下去,明英宗朱祁鎮果然地廢除了殉葬制度。朱祁鎮當皇帝時曾被瓦剌俘獲,此是他的一大恥辱,但因廢除殉葬,使他有了一個良好的歷史形象。《明史·英宗後紀》(卷十二)給他的蓋棺定論是,「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給朱元璋殉葬的人具體有多少人,史上並無確切的記載。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後來,朱允炆對這些生殉后妃宮女的家屬進行了表彰和封賞。張鳳、李衡、趙福、張弼、汪賓、孫瑞、王斌、楊忠、林良、李成、張敏、劉政等人都被封賞,授以「千戶」、「百戶」之職,其官皆世襲。他們都是給朱元璋殉葬宮人的父兄,即所謂「朝天女戶」。

圖:明朝後宮嬪妃(現代影視 形象)

那麼,這麼多的殉葬者都要用棺材裝殮吧,然後陪葬於孝陵。所以,在下葬那天,十三城門同時朝外抬棺材就很好理解了,是當時的南京人對那天出殯時所見,抬出棺材很多的形象說法——應該不只13口棺材,可能是附會了朱元璋所建內城門13座這一數量詞。

其實,在當進陪葬也是一種榮譽。但這些殉葬者,可能並全部進入孝陵,而是葬在陪外,具體地點成謎。

據中山陵園管理局的資料,1937年3月,在明孝陵東側的紫霞湖建水壩時,曾發現一座明代古墓,墓室高約3米,分內外二室,但奇怪的是室內竟然空無一物,此處是不是給殉葬者準備的?

1976年,在距離明孝陵西側約300米的山麓處,又發現一座磚砌墓葬,出土了大批雕金首飾。一一隻金鐲的內部印有「匠作局」三字,這是專門皇室製作首飾的官方工場。由於明代這裡曾是禁區,非皇親國戚不能葬入,因此這兩座墓很可能是殉葬墓。

圖:明朝嵌寶石花蝶珙金飾(南京太平門外板倉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家族墓出土)

當年在明孝陵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時,由南京大學相關專家牽頭的考古隊,曾對孝陵及周邊地下情況作全面的勘探和調查,已發現了宮妃的葬地。最後形成的考古勘探結論是,朱元璋殉葬的宮妃葬地可能分布在三個地方:一處在今天陵西側百米處,今植物園內;二在孝陵陵宮牆外西南角處;第三處位於明孝陵右側,與東陵(太子陵)遙遙相望。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朱元璋在陰間艷福同樣不淺,被成群的美女「抱著」呢。(部分內容見倪方六《風水三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缺席你的婚禮 的精彩文章:

10首絕美中秋詩詞!美醉了!
砒霜有巨毒,可是古代竟然有人吃砒霜來治病,厲害了我的哥!

TAG:缺席你的婚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