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超快機動導彈可以達到12倍以上音速

中國超快機動導彈可以達到12倍以上音速

中國超快機動導彈可以達到12倍以上音速,可以覆蓋整個地球 美媒文章指出,介紹中國高超音速巡航飛行器工作細節的出版物《指揮控制與模擬》,暗示中國正在研發第二種能夠以12倍以上音速飛行的超快機動導彈。 自中國於2015年1月9日測試了一款高超音速滑翔式導彈之後,中國近期又試驗成功另外一款噴氣式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它採用高超音速衝壓式噴氣發動機推動,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它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的X-43試驗機幾乎相同。

HTV-2飛行器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研製 中國軍事文章《指揮控制與模擬》描述了由超燃衝壓發動機驅動的超音速巡航飛行器以大於10馬赫的速度飛行的技術細節,並探討了如何為飛行器機體集成超燃衝壓發動機推進裝置的問題。超燃衝壓發動機是指燃料在超聲速氣流中進行燃燒的衝壓發動機,是一種高效的推進系統。

此前,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斯提里恩闡述了高超音速武器的特點,以及目前各國超音速武器情況。據斯提里恩稱,按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定義,高超音速是指速度大於5馬赫小於25馬赫。而高超音速又可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超高音速",即速度在10馬赫到25馬赫之間,而速度在5馬赫至10馬赫之間的就是"高超音速"。

美國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想像圖 中國已經首次進行WU-14無動力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試驗,美國情報機構認為它將被用於穿過美國導彈防禦系統投放戰略核彈頭。美國一些分析人士稱,試驗高超音速滑翔式飛行器預示著新型軍備競賽開啟。 《指揮控制與模擬》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6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技術類刊物,中國主要海軍武器製造者對此領域投入研究表明,中國軍隊可能正在考慮用這種武器來對付美國航母和戰艦,以此作為"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系統的一部分。

美國智庫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的里克·費希爾說,超音速衝壓式噴氣發動機推動的飛行器比WU-14飛行器具有更大的優勢,包括更好的持續速度和一些機動性能,那會給攔截超快機動打擊導彈的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帶來巨大麻煩。他還表示,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直在引領發展一種超音速衝壓式噴氣發動機試驗平台。

美國陸軍高超音速概念武器 美國也在發展超音速衝壓式噴氣發動機推動的飛行器和高超音速滑翔導彈。俄羅斯政府把發展高超音速導彈放在優先事項。中國軍隊在一份戰略評估中聲明,美國等國家研製的高超音速武器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中國軍備爆發速度驚人 殲20與導彈雙突破!

殲-20的加速服役意義重大

在所有的軍種中,中國空軍的發展速度是最快的,無論是殲-20的加速量產,還是新型殲-16、殲-10C等機型的升級換代,都使得中國空軍得以快速的提升自己的戰鬥力。

隨著殲-20的服役,使得中國空軍進入了隱身戰機時代,這也意味著中國空軍有能力在對手毫不知情的前提下對敵方實施「斬首」式打擊。

這也極大的刺激了周邊國家空軍的脆弱的神經,例如:越南就從白俄羅斯訂購了「東方-E」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號稱可以在350公里外發現B-2隱身轟炸機;韓國也從以色列採購了「綠松」相控陣預警雷達,也具備反隱身能力了;印度也在積極跟以色列合作,計劃開發出國產的米波空勤預警雷達。

無疑,這些國家近期的一系列動作,都跟殲-20的服役有關聯,可以說是當美軍展示了F-22和B-2「隱身戰略」之後,讓他們都有些心有餘悸,如果殲-20,甚至未來的轟-20,採取這樣的行動會如何呢?

殲-10C這款新型導彈更值得關注

只不過「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你有看門狗,我們自然有「打狗棒」。最近就有照片現實,在中國空軍的某實驗基地中,兩架殲-10C的戰鬥機攜帶了一款特製的新型導彈,結合此前一些數據分析來看,這款導彈可能跟美軍的新一代反雷達導彈AARGM-ER屬於同一類型,可以在中遠距離上對敵方戰略預警雷達進行有效的硬殺傷。

其技術來源應該是高超速遠程空空導彈

從這段疑似視頻截圖的畫面中,我們不難發現,該型導彈只有一組尾翼來控制方向,而整個彈體並無其他控制舵面,顯示出改型導彈主要就是為了超高速而設計,並且整個彈體結構簡單,重量也校輕,方便收納到大彈艙中進行發射。

這也讓聯想到前一陣在殲-16上出現的超高速空空導彈,有可能二者有一定的技術繼承性。這也說明這款新型反輻射導彈的射程相對於以往的100公里級別,則有較大的提升;參照美軍的AARGM-ER blockII的目標,採用高彈道的射程會超過200公里以上。配合上殲-20的隱身能力,完全可以在敵方沒有發現它之前,直接打爆預警雷達。

目前的鷹擊-91個頭還是太大

解放軍目前的自用反輻射導彈是鷹擊-91,來源是俄羅斯的Kh-31P重型反艦導彈,由於採用了衝壓發動機,使得該型彈體個頭偏大,所以只能採用外掛。而中國在外貿領領域有一款小型化的反輻射導彈,LD-10,是基於中程SD-10導彈改進而來。

該款導彈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主被動雷達複合制導系統,在電子集成度和靈敏度上都比Kh-31P有優勢。結合來看,殲-10C攜帶的可能就是介於鷹擊-91和LD-10之間款的新型反輻射導彈。

而且,現在的殲-10C主要執行的任務就是類似於以往的「野鼴鼠」任務(壓制敵方防空力量),所以殲-10C率先裝備該款導彈也是為了驗證該款導彈的實戰能力。

殲-20的任務不僅僅是空戰

在執行俗稱「踹門「的進攻通道開拓任務時,殲-20是不二的機型,具備較好的正向隱身能力,同時具備較大的靈活機動性,再配合電子戰戰機的壓制干擾,對於前面提到的多款雷達都可以發動「一擊致命」的精準打擊,所使用的就是這款新型反輻射導彈。

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殲-20的意義不僅僅是提升了我們的空戰能力,更是在多用途打擊方面,使得中國空軍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既在體系上至少領先於對手一代水平。

中國這款新艦載機竟勝過殲20?可擊落美F-22

說到航空母艦,大家都知道,這是海上的絕對力量,這一點在二戰中表現的是淋漓盡致。

但是航母要形成戰力,必須配備航母編隊,並且攜帶艦載機,如果不攜帶艦載機,那航母也就沒有什麼用了。

艦載機的主要任務分為三種,對空作戰,對海作戰,然後就是電子戰,因為美國的先進,還是以美國為例美國為了追求多用途,就選擇了多功能艦載機,比如大黃蜂,可以兼防空和作戰為一,注意的是,雙座版的哦。

那中國的殲15艦載機,其實很早以來到現在都是以為是防空型的,但是殲15S雙座版的出現,就讓人不得不深思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國的殲15艦載機也要向著多功能艦載機發展呢?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美軍以F18平台改進的的EA-18G電子戰機曾在模擬空戰中擊落F22戰機,那殲15S怎麼就沒可能呢?要知道,殲15S各項都是優於F18的,有美國這個先例,中國改造成電子戰機之後,F22還牛什麼?

中國隱身艦載機方案曝光 非殲-20和FC-31

近日,備受關注的我國航空母艦實驗平台再現重大新動向。位於湖北武漢的這個水泥製作實驗平台,是中國海軍大中型水面艦艇實驗平台之一。除了遼寧艦、002航母、003航母等電子設備和艦載機模型在上述平台進行相關實驗以外,055型萬噸級驅逐艦的電子設備、武器系統也在類似平台上進行實驗。所以,這些平台是海軍水面主戰艦艇進行實驗的整套體系的下屬平台。

有網友近日在國內各大軍事論壇發布航母實驗平台最新照片顯示,平台上據稱是003常規動力彈射航母艦島的模型已接近完工。更令人驚訝的是,一架全新隱身艦載戰鬥機全尺寸樣機出現在平台上。該樣機外觀既不像我國首款國產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也不像另一款國產隱身戰鬥機FC-31,竟像是一款全新研製的隱身艦載戰鬥機!

網友拍攝時顯然距離非常遠,所以照片比較模糊,只能大致看出這架隱身艦載戰鬥機模型與殲-20和FC-31兩款隱身戰鬥機外形有一定區別。但結合此前國內外輿論和軍事論壇不斷曝出的我國隱身艦載戰鬥機進展消息判斷,殲-20的「上艦」動向傳聞一直不多。FC-31雖然不時有從研製單位、生產廠家到輿論的「上艦」呼籲,但從中國海軍遲遲未給出回應來看,顯示其對FC-31成為下一代隱身艦載機並不怎麼看好。由此,如果最終海軍選擇的是不同於殲-20和FC-31的一種全新隱身艦載機方案,也是其來有自。

然而,來自業內的消息顯示,包括殲-20、FC-31等型號在內的數家國內戰鬥機設計單位,都已向海軍遞交了下一代隱身艦載戰鬥機的設計方案。其中殲-20設計單位提供的是以殲-20為藍本的艦載型號,曾有CG高手繪製了一款雙發重型隱身艦載機CG圖,據稱對上述方案有所體現。

一直有專家和軍迷認為殲-20的全動鴨翼、修長機身等設計不利於上艦。關於第一點,有法國「陣風」M型艦載戰鬥機的成功先例可證明,是否有鴨翼與能否上艦並無必然聯繫。而第二點,則是因殲-20機身線條筆直,不像殲-15艦載機那樣有機頭隆起曲線而產生的視覺誤會。

數據顯示,殲-20機長約20米,比殲-15短約2米;翼展更是遠低於殲-15的14.7米。此外,由於採用了大量新型複合材料,機體結構設計合理,無需配重,殲-20的空重也比殲-15要輕很多。殲-20氣動性能優秀,能產生更大升力,起飛和降落的速度比殲-15低很多。

因此,從艦載戰鬥機尺寸、起降性能兩個十分關鍵的指標來看,殲-20現有設計完全不會妨礙其上艦。甚至有軍事專家指出,殲-20現有版本就可以直接從遼寧艦或002航母上起飛,只是因為機體結構未根據上艦要求加強,起落架也是按陸基起降要求設計,所以還不能在上述國產航母攔阻降落。

至於FC-31戰機上艦問題,據稱相關設計單位的設計方案也已出爐。近期,被稱為FC-31戰機2.0版本的原型機頻繁開展試飛,被部分輿論和軍迷認為是其被解放軍相中,即將「從軍」的標誌。

其實,結合此前FC-31戰機模型不斷在包括阿布扎比防務展在內的國外防展上亮相,以及權威媒體報道已有中東、南亞等地區國家表示出購買意向可以推測,FC-31戰機2.0版近來的試飛,是在應國外客戶要求進行測試,以獲得相關數據後進行改進。也就是說,這些試飛並不能成為FC-31被中國軍方相中的證據。

而FC-31設計單位提出的艦載型號方案,相比其2.0版又有大幅度改進,除了摺疊機翼、修改機體結構、加強起落架強度等必改項目,還著重在載重量、航電系統、飛控系統等方面進行了優化設計。

然而,中國海軍從未來作戰和遠洋護衛需求角度出發,一直希望為國產航母配備雙發重型戰鬥機,對雙發中型機的接受度很低。

作為主要參照對象,美國海軍隱身艦載戰鬥機雖為單發F-35C,但其機長比FC-31短1米多,翼展少0.8米,最大起飛重量卻足足高出4噸。這意味著F-35C在航母上的佔用面積比FC-31小得多,載彈量、載油量卻遠遠超過FC-31,更不要說FC-35C的作戰性能指標本就比FC-31高很多。

假設是同樣大小的航母,如果中國海軍選擇以FC-31改進的艦載機上艦,不但載機性能不如美軍F-35C,就連載機數量也比美軍航母少不少,這顯然是中國海軍無法接受的。

鑒於我國航空發動機水平仍與西方發達國家有二三十年差距的現狀,中國海軍只能傾向於採用雙發重型隱身艦載機方案,以容納更大尺寸、更大功率的電子設備,搭載更多武器彈藥,從而抵消F-35C大推力發動機,先進網路中心戰能力的優勢。

結合網友此次發布的航母實驗平台也可以看出,雖然最新亮相的隱身艦載機從外形來看,既不是殲-20,也不是FC-31,但其外形特徵卻與殲-20更為接近。所以可以推斷,中國海軍的下一代隱身艦載機「選秀」很可能已有定論,而中標方案,則有很大概率是殲-20設計單位提出的將殲-20大幅度改進後,產生的艦載版殲-20方案。按照中國軍方的慣例,經過如此改進後的戰機型號,很可能會給予全新型號,比如殲-30(相對於殲-20而言)、殲-25(相對於殲-15而言)等。

預計這一隱身艦載機的研製周期可能在5-6年之間,與003常規動力彈射航母建造周期大致相當。但考慮到全新型號飛機還需要與航母有較長磨合期,所以003航母初期搭載的主力艦載機可能還是殲-15彈射型號。(作者署名:百戰刀)

殲15造價貴!此國送華核心技術,俄坐不住

目前,隨著國產第五代發動機WS-15震撼問世,殲-20「心臟」問題的圓滿解決!殲-20真正實現量產,並正式列裝我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殲-20的心臟問題是順利解決了,但中國另一款至關重要的戰鬥機卻還存在被卡脖子的情況。

近日,據央視報道中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一架殲-15艦載機價值4億多人民幣。從目前專家預測的殲-20、殲-16的價格來看,殲-15艦載機的單價僅低於殲-20,比剛問世的殲-16價格還要高!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源竟出在殲-15艦載機的發動機上,專家指出,為了讓殲-15順利上艦,中國特意對殲-15進行多次升級、調整,每一架的製造成本自然要增加。

另外,現階段的殲-15艦載機使用的發動機是購自俄羅斯的AL-31,按照俄羅斯一貫的套路,出口發動機時俄想必會獅子大張口,這是目前殲-16價格高昂的重要因素!

原本靠著出口發動機,俄羅斯能夠狠狠的賺一筆。不過,中國的老朋友烏克蘭卻在關鍵時刻出手,攜多款頂級發動機來到中國合作。

目前,烏克蘭經濟持續惡化,整個軍工產業瀕臨崩潰邊緣,數十萬工人等米下鍋。烏克蘭已經意識到,中國才是最佳合作夥伴,索性拿出壓箱底的家當找中國合作。日前,烏克蘭已將TV3-117、D-18T、D-27等多款發動機技術賣給中國。值得一提的是,D-27是全球唯一投入可以使用的槳扇發動機,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找烏克蘭討要26年未果。

另外,烏克蘭在與中國進行技術合作的同時,鼓勵技術移民,當前,在陝西便專門有為烏克蘭技術人員及家屬建立的社區,中烏兩國將在航空發動機方面鼎立合作,力求儘早為殲-15艦載機換「心」。

中國和烏克蘭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尤其是在航空發動機方面,目前中國已經成功攻克航空發動機技術,再加上烏克蘭在該領域數十年的經驗,所產生的效果絕對驚人,想必打算坐在家裡把錢賺的俄羅斯心裡不怎麼爽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劍網 的精彩文章:

這國曾山寨中國多款裝備 今又搶走中國訂單
中國這一戰略領域已領先 這國卻仰仗美技術
故宮匾額上的一個錯別字 竟源於大臣的私心
六代戰機喜訊,中國隱身材料年產6000噸
巴鐵要購中國軍艦為何非要054A?原因曝光

TAG:亮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