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草木言情丨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草木言情丨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桂花

桂花,又名木犀、岩桂,為木犀科常綠喬木,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分為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4個品種群。其枝葉茂密、四季常青、花香清可絕塵、濃能溢遠,且花期正值中秋佳節,花時香聞數里,有「獨佔三秋壓群芳」之譽。

01

桂花在園林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我國桂花栽培歷史在2500年以上,現存漢中聖水寺院內的「漢桂」相傳為西漢蕭何手植,至今仍枝葉繁茂,芳香四溢。

陝西漢中聖水寺院內的「漢桂」

中國古典園林注重意境美的創造,講究詩情畫意、情景交融,運用植物時注重「重於香而輕於色」,常以芳香植物來提升園林景觀的文化底蘊。而桂花不以艷麗取勝,卻以「天香雲外飄」的獨特風姿,成為園林景觀的重要選材。

聞木樨香

桂花常出現在古代文人所居住的園林中,形成了很多以桂花為主題的建築或景點,著名的有蘇州留園的聞木樨香軒,其中「聞木樨香」典故出自一則佛教公案:黃庭堅到晦堂處求教入門捷徑,晦堂問:「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者。』太史居常,如何理論?」黃庭堅想要回答,晦堂說:「不是!不是!」黃庭堅迷悶不已,一日隨晦堂山行正值桂花盛開,晦堂問:「聞木樨香否?」黃庭堅說:「聞。」晦堂說:「吾無隱乎爾。」黃庭堅一下子開悟。

蘇州留園「聞木樨香軒」

桂花造景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桂花常與建築物、山石等搭配,多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栽植於亭、台、樓、閣附近,假山之上,庭園中對植桂花以「雙桂當庭"或"雙桂留芳"之意,或在住宅窗前栽植桂花樹,達到金風送香的獨特效果。

窗前之桂:桂花清香宜人,又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因此在古時也常被布置於窗前,讓主人品香或自勉。正如元代詩人倪瓚《桂花》詩所云「桂花留晚色,帝影淡秋光」。

小山叢桂:桂花叢與山頭相配,在我國古典園林中十分常見,如蘇州網師園的「小山叢桂軒」。此外,這種配置形式也可延伸到單株桂花與小塊山石的搭配,形式更為靈活。

蘇州網師園「小山叢桂軒」

憑欄之桂:歐陽修《謝人寄雙桂樹子》「曉露秋晦浮,清陰葯欄曲」,描述了詩人把桂樹種植在庭院中的芍藥欄杆之側,桂花的綠蔭覆蓋了欄杆這一景緻。

02

桂花與詩

桂花常在月亮最圓、最亮的中秋開放,月伴花香、花映月光的美景讓人沉醉其中,引得文人騷客廣賦詞章。

東城桂三首之三

唐·白居易

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

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靈隱寺

唐·宋之問

鷲嶺郁岧嶢, 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 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 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 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 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橋。

詠桂

宋·楊萬里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

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桂花·仙友

明·瞿佑滴滴研朱染素秋,輕黃淡白總含羞。

星空金粟知難買,擊碎珊瑚惜未收。仙友自傳丹灶術,狀元須作錦前游。

一枝擬向嫦娥乞,管取花神暗點頭。

往期精彩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園博館已實行實名制入館,請您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入館參觀(學生請攜帶學生證)。

*園博館作為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長期開展各類園林主題校外教育活動,歡迎北京市中小學生持「北京市中小學學生卡」(天壇背景,無照片)到館內中央大廳遊客服務中心進行刷卡登記。

遊客服務中心諮詢電話:010-63915025(周二至周日 9:00-17:00)

園博館倡導綠色出行,推薦您乘坐地鐵或公交前往參觀:

地鐵路線:地鐵14號線至園博園站,換乘專55路公交車至正門下車。

公交路線:乘坐327路、385路、951路至蘆井站下車,向東步行5分鐘即到。

喜歡我們的文章,為我們點贊吧

展覽 | 教育 | 文化丨收藏丨學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庭堅 的精彩文章:

建盞品茶有名句,茶香做伴,盞得此湯!
黃山谷-百戰百勝,不如一忍!
80後女書家梁楚琦:一位具有藝術上的相對獨立性的書者!
筆耕三年,巴蜀文化學者伍松喬榮登"大雅之堂"
楊凝式四大名帖集錦,蘇軾、黃庭堅對其推崇備至!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