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十陰魔 行陰十境相】㈡ 墮四種遍常惡見(四遍常論)
五十陰魔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第九冊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I2四種遍常(分三)
J1標由示墜J2詳釋其相J3結成外論
今J1
【阿難!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圓常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遍常論。】
阿難!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阿難!這個定中,修定力的一切善男子,他由定而生出一種智慧的正心。現在魔王沒有法術可以擾亂他的定力了,可是他在自己這個行陰裡頭,有的時候就生出來一種變化,就會墮入一種邪知邪見裡邊去。這是所謂自心魔——由自心生出來的這種魔。
窮生類本:他窮盡眾生種類的根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他觀察這一切眾生最幽清這種根本的性,在這種幽清,它也有一種常擾動相——這微細的動相。於圓常中起計度者:在這個微細動相、這個圓常的裡邊,他就生出一種邪見,一種妄度。是人墜入四遍常論:這個人就會墜入四種遍常的知見、遍常的論議裡邊。這四種的遍常論議是什麼呢?
J2詳釋其相(分四)
K1心境計常K2四大計常K3八識計常
K4想盡計常
今K1
【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循環,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第一種,他這個人生出來一種邪知邪見,他就研究窮盡了心和境這兩種的性,這兩處都沒有一個根本,沒有什麼來源,也沒有一個種子。
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由修習這個定力,他能知道兩萬劫裡邊的這十方所有一切眾生的生滅。咸皆循環,不曾散失:都是這麼循環無端的,生了又滅,滅了又生;生了又滅,滅了又生,都是循環的,在這個循環的時候也沒有散失過。計以為常:因為沒有散失,所以他就說:「哦,這是常的,這是不會改變的!」
K2四大計常
【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體恆,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第二種的道理是什麼呢?這個人他研究窮盡地、水、火、風這四大的根元,他說地、水、火、風這四種的性都常住不壞的。實際上,這地、水、火、風都是由眾生的妄想造成的,它沒有體性;那麼,沒有體性,它怎麼會常住的呢?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他因為修習,能知道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的生滅,咸皆體恆,不曾散失:他說這個生滅的體性是常恆不變的,沒有散失過。計以為常:所以他說:「哦,這是恆常不變的了!」這是第二種。
K3八識計常
【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恆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為常。】
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受:第三種,這個人研究窮盡這六根,六根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根這個意識和末那識、執受(就是第八識)。末那識在前邊提到,叫染污,就是那個染污識。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恆故:在這個心意識的裡邊,就是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這個裡邊,本來元由的那個處所,它的本性是常恆不變的。
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他因為用功,用這個反聞聞自性修行的功夫,他能知道八萬劫中一切眾生這麼循環輪迴,來回來回的,生了死,死了生,不曾散失,本來是常住不變的。窮不失性,計以為常:他研究這個不失的本性,說這是恆常不變的。
K4想盡計常
【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第四種,這個人他想陰破了。生理更無流止運轉:他在想陰破了的時候,生妄想這種的理也沒有了,這個念頭也有定力了,也凝明正心了,沒有再生妄想的這種情形了。在他這個行陰流止運轉的時候,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這個生滅的想心,現在已經滅了,不打妄想了。在這個理論裡邊,自然就成了一個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因為這樣子用心來度量,也就認為是恆常不變的。
J3結成外論
【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因為他計度這四種的遍常論,所以就失去正遍知這種的智慧,墮落到外道的理論里去了。他因為跑到這個外道的理論上去,所以對於菩提性,他也就不明白了,就生出一種迷惑。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這個名字就叫第二種的外道,他所立的是圓常論。


※楞嚴咒〉的妙處不可思議
※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
※如何理解「佛魔一如,佛魔不二」
※如何參加共修報數萬佛聖城楞嚴咒/大悲咒全球共修平台
※(三十九)【五十陰魔 行陰十境相】㈠ 墮二種無因惡見(二無因論)(宣化上人)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