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龍葵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龍葵

概述

龍葵(學名:Solanum nigrum L.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30-12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型葉子互生,近全緣;夏季開白色小花,4-10朵成聚傘花序;球形漿果,成熟後為黑紫色。漿果和葉子均可食用,但葉子含有大量生物鹼,須經煮熟後方可解毒。全株入葯,可散瘀消腫,清熱解毒。

別名

苦菜、苦葵、老鴉眼睛草、天茄子、天茄苗兒、天天茄、救兒草、後紅子、水茄、天泡草、老鴉酸漿草、天泡果、七粒扣、烏疔草、野茄子、黑姑娘、烏歸菜、野海椒、黑茄、地泡子、地戎草、山辣椒、山海椒、野茄菜、耳墜菜、野辣角、天茄菜、狗鈕子、野辣椒、野葡萄、酸漿草、水苦菜、野傘子、飛天龍。

圖片

產地

中國幾乎全國均有分布。喜生於田邊,荒地及村莊附近。廣泛分布於歐、亞、美洲的溫帶至熱帶地區。

形狀鑒別

莖圓柱形,多分枝,長30-70cm,直徑2-10mm,表面黃綠色,具縱皺紋。質硬而脆,斷面黃白色,中空。地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橢圓形,長2-12cm,寬2-6cm,先端銳尖或鈍,全緣或有不規則波狀鋸齒,暗綠色,兩面光滑或疏被短柔毛;葉柄長0.3-2.2cm。花、果少見,聚傘花序蠍尾狀,腋外生,花4-6朵,花萼棕褐色,花冠棕黃色。漿果球形,黑色或綠色,皺縮。種子多數,棕色。氣微味淡。以莖葉色綠、帶果者為佳。

炮製

凈制:除去雜質,老梗及殘留根。泡水洗凈,晒乾。切段;晒乾或烘乾篩去雜質。

性味

苦,寒。

《唐本草》:味苦,寒,無毒。

《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綱目》:苦微甘,滑,寒,無毒。

《貴州草藥》:性平,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

用於瘡癰腫毒、皮膚濕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氣管炎、白帶過多、前列腺炎、痢疾。

《唐本草》: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

《食療本草》:主丁腫,患火丹瘡。和土杵,敷之。

《本草圖經》:葉:入醋細研,治小兒火焰丹,消赤腫。

《救荒本草》:敷貼腫毒、金瘡,拔毒。

《滇南本草》:治小兒風熱,攻瘡毒,洗疥癱癢痛,祛皮膚風。

《滇南本草圖說》:治小兒風邪,熱症驚風,化痰解痙,亦治痘風瘡,遍身風癢。疔,可攻能散。葉:洗瘡。

《綱目》:苗:消熱散血。

《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消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

脾胃虛弱者勿服。

相關配伍

治疔腫:老鴉眼睛草,擂碎,酒服。(《普濟方》)

治癰無頭:搗龍葵敷之。(《經驗方》)

治一切發背癰疽惡瘡:蝦蟇全個,同老鴉眼睛藤葉搗敷。(《袖珍方》)

治瘰癧:山海椒、桃樹皮各等分研末調麻油敷患處。(《貴州草藥》)

治天庖濕瘡:龍葵苗葉搗敷之。(《綱目》)

治跌打扭筋腫痛:鮮龍葵葉一握,連須蔥白七個。切碎,加灑釀糟適量,同搗爛敷患處,一日換一、二次。(《江西民間草藥》)

治吐血不上:人蔘一分,天茄子苗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新水調下,不拘時。(《聖濟總錄》人蔘散)

治血崩不止:山海椒-兩,佛指甲五錢。煎水服。(《貴州草藥》)

治痢疾:龍葵葉八錢至一兩(鮮者用加倍量),白糖八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治急性腎炎,浮腫,小便少:鮮龍葵、鮮芫花各五錢,木通二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相關論述

1.《本草正義》:龍葵,可服可敷,以清熱通利為用,故並治跌仆血瘀,尤為外科退熱消腫之良品也。

2.《唐本草》: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

3.《食療本草》:主丁腫,患火丹瘡。和土杵,敷之。

4.《本草圖經》:葉:入醋細研,治小兒火焰丹,消赤腫。

5.《救荒本草》:敷貼腫毒、金瘡,拔毒。

6.《滇南本草》:治小兒風熱,攻瘡毒,洗疥癩癢痛,祛皮膚風。

7.《滇南本草圖說》:治小兒風邪,熱症驚風,化痰解痙,亦治痘風瘡,遍身風癢。疔,可攻能散。葉:洗瘡。

8.《綱目》:苗:消熱散血。

9.《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消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葯博商城 的精彩文章:

TAG:葯博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