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種最易混淆的兒童疾病,誤診誤治後果嚴重!

4種最易混淆的兒童疾病,誤診誤治後果嚴重!

新生寶寶由於體內還帶著媽媽的一些抗體,所以很少生病。隨著年齡增長,這些抗體逐漸降低,出生後3-7個月降至最低點,這時就容易出現發熱等問題。寶寶普通感冒發燒一般伴有頭疼、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等癥狀,如果寶寶沒有任何徵兆突然高燒,而且易反覆,退燒後身上出現玫瑰紅色的疹子,很可能是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有以下特點:

1、發病年齡在2歲以內,特別是6個月-1歲的寶寶;

2、突然發熱,以39℃或以上高熱為主,退燒藥效果不好;

3、咳嗽、流涕、噴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不明顯;

4、寶寶精神食慾影響不大,發熱時精神稍差,熱退時玩耍如常;

5、檢查血常規常提示淋巴細胞增多,考慮病毒感染;

6、退燒後出現面部、軀幹部散發的玫瑰紅色的皮疹,壓之褪色,皮疹持續3-4天,很快消退,無色素沉著,也不脫皮。

專家提醒:

幼兒急疹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但在發熱期沒有特異性,常常在體溫驟降,出現典型皮疹時才真相大白。因此寶寶發熱時,家長如何分辨和護理,非常重要。如果懷疑是幼兒急疹,要積極退熱,常用藥有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切不可亂用其他藥物。

便秘 vs 攢肚

專家: 湖南省兒童醫院

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趙紅梅

健康嬰兒和兒童的排便次數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生後第1周的新生兒平均排便次數通常為4次以上,而到4歲時減至每天1-2次。

寶寶便秘不僅指次數減少,更重要的是大便硬結、乾燥、排出困難,寶寶易激惹,容易食慾減退和/或早飽,一旦大量糞便排出,這些癥狀很快會消失。

有一種情況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便秘:即寶寶大便次數慢慢減少,甚至四五天、七八天都不便,可能有腹脹、愛放屁,但沒有不適表現,拉出來的大便是糊狀的,就很可能是攢肚。

便秘好發於3個階段:

1、在嬰兒期從乳汁餵養過渡到奶粉或添加固體輔食後,大便變得堅硬;

2、幼兒期要求排便訓練時,他們試圖控制排便但發現排便有疼痛;

3、幼兒園階段在學校里孩子一般都盡量避免排便。

便秘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1、半歲以內的寶寶出現便秘即需就醫;

2、反覆便秘,有腹脹及嘔吐,生長發育遲緩時;

3、大便排解通暢後仍有便血;

4、患兒便秘經過規律排便訓練,飲食結構改變,甚至緩瀉劑的應用後超過2-4周以上無任何改善者;

攢肚是正常現象

約60%的寶寶會發生,多為母乳餵養兒。正常的母乳餵養兒大便中水分佔80%,有形成分里2/3是食物殘渣,1/3是腸道正常細菌,還有微量的礦物鹽類、膽色素及衍化物、脫落的腸上皮細胞等。這些細菌是對人體有益的大腸桿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糞鏈球菌等,能充分分解食物殘渣、產生維生素供人吸收利用。

攢肚問題巧解決:

1、訓練寶寶定時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讓寶寶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堅持腹部按摩,做排氣操:

關注小樂,回復「排氣操」即可查看視頻、圖文操作詳情。

3、適當多喝水。每天在兩次奶之間喂一些白開水或菜水、果水,待到滿4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可徹底解決這種大便狀況;

4、增加奶量。如果寶寶大便減少,體重增加不理想,可增加一些配方奶;如果寶寶已經3個多月了,還可以添加一點米湯,能較好改善大便的狀況。

專家提醒:

攢肚說明媽媽的母乳質量相當好,營養均衡,寶寶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導致腸蠕動不充分。

痱子 vs 濕疹

專家:湖南省兒童醫院

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韋祝

痱子是寶寶常見病,一般在前額、頭皮、前胸、背部、大腿等多汗部位出現,最容易與濕疹混淆。

痱子是春夏季常見病,主要是環境溫度高、悶熱,皮膚出汗過多又不能很快蒸發,導致汗腺開口阻塞,汗管內的汗液滲入毛孔周圍組織,引起局部發炎,出現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

而濕疹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病,多見於面頰部,分布較對稱,疹子可以是紅斑或紅斑中夾有紅色丘疹,有時會有滲水和結痂,有的頭皮上有黃色「桐油樣」滲液或結痂,好轉後皮膚干、摸著不光滑,最重要的是濕疹非常癢。

兩者最顯著的不同點:

1、速度,濕疹一般都是幾顆幾顆較緩慢地冒出來,不會猛然冒出來一大片,而痱子恰好相反,短時間內就是一片;

2、長相,雖然濕疹和痱子都是紅紅的、一層小疹子,但濕疹的小疹子沒有白色或黃色的小尖尖,痱子一般都有發白的小尖;

3、膚質,濕疹患處的皮膚比較乾燥粗糙,像是結了一層痂,長痱子的地方不會這樣;

4、時間,痱子好發於炎熱季節,涼快後就會自行慢慢消退,而濕疹一年四季都很常見,不容易好。

除了痱子外,濕疹也經常與嬰兒痤瘡、水痘、蕁麻疹、接觸性皮炎、毛囊炎、疥瘡、猩紅熱、手足口病等皮膚病混淆,關注小樂,回復「濕疹鑒別」,可查看專家對這些皮膚疾病鑒別的具體講解。

餓了vs 腸絞痛

湖南省兒童醫院

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劉莉

寶寶愛哭,家長通常會挨個排查:餓了、尿了、便了、困了、熱了、冷了......但如果排除這些因素,寶寶總是不停哭鬧,就要考慮一種特殊情況——腸絞痛。

什麼是腸絞痛?

寶寶每天哭鬧至少3個小時,每周哭鬧至少3天,發作超3周,而生長發育正常,就很可能是腸絞痛。約20%的寶寶會發生,通常從出生2-4周開始,60%到3個月左右會好轉。腸絞痛是發育中常見的問題,病因不明,普遍認為可能與嬰兒腸道神經發育不成熟、腸脹氣或乳糖不耐受有關。

腸絞痛有哪些特點?

1、陣發性發作。寶寶總是一陣一陣的突然間發作煩躁、激惹、大哭。哭時較聲嘶力竭,哭聲的分貝亦會比一般情況高;

2、發作時全身用力,哭得很使勁。出現面部漲紅,握拳蹬腿,腹部鼓脹等表現;

3、無法安睡。睡眠不安穩,易被吵醒,只有抱著睡才安靜;

4、排氣多,易打嗝和溢奶,有些寶寶排便費勁,但大便並不幹;

5、很難哄。無論如何搖、抱、哄,往往都不會太有用,直到小孩筋疲力竭才會罷休。有些寶寶排完大便或者放屁後情況似乎會好點。

腸絞痛寶寶怎麼護理?

1、餵奶或使用安撫奶嘴,這是最容易讓孩子恢復平靜的辦法;

2、寶寶哭鬧時,用小被子將寶寶輕輕包裹起來,襁褓的作用相當於媽媽的子宮,可以使寶寶找回在媽媽肚子里的感覺,慢慢安靜下來;

3、在手上塗一層嬰兒潤膚霜或者嬰兒油,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揉寶寶的小肚子,有助於排除腸道內的氣體;

4、保持房間安靜,說話輕一點,照顧寶寶的動作要慢一點;

5、豎抱或者讓寶寶趴著,這樣的姿勢對孩子的腹部有一定壓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腹部疼痛。豎抱時需注意保護好孩子的頸椎。

專家提醒:

牛奶餵養的寶寶,可以改為水解蛋白牛奶餵養,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飲食上避免攝入容易過敏的食物,如牛奶、花生、雞蛋、堅果、豆製品及海鮮類等,有利於寶寶腸絞痛的控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母嬰-母乳餵養 的精彩文章:

哺乳 ing 蔬菜少不了
母乳餵養有技巧
哺乳期的正確減肥辦法
產後有沒有奶關鍵就在這幾天,月嫂抓住6個時機輕而易舉實現母乳餵養
產後選擇去月子會所的「兩」大好處!

TAG:搜狐母嬰-母乳餵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