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相太殘酷,「謊言」也是善良
洞見
(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Nancy
善意的謊言,也是人性的美好。
朋友大慶是個空中飛人,常年混跡於國內外各大機場,每年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這個一向爽朗的漢子,前兩天給我打電話時,竟然哭了。
原來,大慶父親兩個月前出了車禍,胸部腿部多處骨折,他爸他媽為了不讓大慶擔心便對他隱瞞下來,直到大慶中秋休假回家才知道這件事情。
大慶回想這兩個月的電話,一問家裡怎麼樣,媽媽一律回答:「一切都好。」
就算是視頻聊天也只能看到媽媽的身影,問及父親,便說外出打牌或者釣魚去了。
從他的哭訴中,我能感覺到大慶心疼父母對他的撒謊隱瞞,也懊悔自己對父母的關心有太多疏忽,但慶幸父親在車禍中死裡逃生。
我說,上次你被乘客罵了,跟你爸媽說了嗎?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謊言」的世界。如果真相太殘酷,「謊言」也是善良。
01
對子女說謊
是父母的本能
幼
年家窮時,父母說:快吃吧,我不餓。
童年缺葷時,父母說:快吃吧,我不愛吃肉。
長大工作後,父母說:專心工作,我很好。
給家裡寄錢時,父母說:自己用,我有錢。
節假日時,父母說:不想你,不用回來看我。
買房了要接他們一起住,父母說:城裡我住不慣。
……
其實,父母只想讓你多吃一點,父母只想讓你多多休息,父母只想讓你不要擔心,父母只想不給你增添負擔。
為人父母,每時每刻都在為兒女考慮。
父母習慣於用這種特殊的謊言,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困境中砥礪前行。
他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你快樂地度過童年,無憂地走過少年,歡快地走向青年,目送你成家立業追求未來…
02
對父母說謊
是愛的反哺
前幾天,洞見發布了一篇文章《我們終將與父母和解》中說:
時間一點一點地矯正身上橫生豎長的枝丫,在不知不覺間,將我修剪成了他們的模樣。
不知從何時起,我也跟爸媽學會了「撒謊」。
爸媽怕我們沒錢花,我們看著手裡捧的泡麵碗卻說:「還多著呢,夠花的!」
爸媽怕我們亂花錢,我們拿著幾百塊的口紅卻說:「這個不貴,才二三十塊!」
爸媽問工作累不,我們熬到深夜對接客戶改PPT卻說:「工作不累,挺簡單的!」
爸媽問最近怎麼樣,我們擠著公交一肚子委屈卻說:「挺好的啊,一切都好!」
……
沒錯,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們逐漸變成了父母的模樣。
我們怕父母擔心,所以從來只報喜不報憂;
我們怕父母擔心,所以委屈只往肚子里咽;
我們怕父母擔心,所以只表現堅強的一面。
長大後,這樣的「謊言」,我們不知道說了多少遍。
03
對朋友說謊
是社交的潤滑劑
在社交的過程中,說謊幾乎成為了一種必備技能。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
為什麼我們拒絕別人的方式是直接說謊而不是直接說不?
有人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回答:有人追求你,而你想拒絕。
先感受下這段謊話:
「我喜歡你。」
「原諒我沒有辦法喜歡你。」
「為什麼?」
「你是個好人,我配不上你。」
再感受一下這段真話:
「我喜歡你。」
「我不喜歡你。」
「為什麼?」
「你太丑了。」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感受到,強行拒絕會使人感到不適,用一個簡單的謊言就起到了婉拒的作用,既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又達到自己的目的。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真話,往往是都是殘酷的,就像真相一樣。」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用一種謊言說出,會更容易讓人接受。
前幾天朋友說要來個兩三天的秋遊,邀我同去。
但是我或許因為「秋乏」確實不想出門,又不想給別人留下「不合群」的印象,所以就給他們推薦了出遊路線後以「家中孩子生病,近期不易出門」為由拒絕。
社交上,有時候我們說的一些善意的謊言,可以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繁瑣的步驟,同時這也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04
對陌生人說謊
是溫暖的關懷
就在今年夏天,近40℃的成都,一名環衛工在冷飲店想買一杯最便宜的冰飲。
店裡最便宜的冰飲也要6元中杯,但是店員謊稱打5折,售出一份4元的大杯冰檸茶。
這一幕被網友看到,並迅速在網上傳播開來。
店員事後說:「店裡其實沒有大杯4元的會員折扣,但我覺得這比直接送大叔一杯更貼心。」
有人說:「直接送一杯給大叔多好。」
但是,環衛工人也保持著自食其力的尊嚴,店員小妹也心懷一視同仁的尊重和友善,謊稱折扣一方面讓環衛大叔喝上了清涼解暑的冰飲,另一方面也維護了環衛大叔的尊嚴。
無獨有偶。
今年五月,四川南充的一環衛工老人在打掃時丟失了手機,老人求助路過大學生尋找未果。於是,學生們在校網上眾籌了800元,為老人買了部新手機。
老人堅決不要,說:「你們學生娃娃有幾個錢,咋能要你們的手機。」
但是大家再三表示「手機是活動免費送的」,老人這才收下。
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不勞而獲,也不需要廉價同情的施捨,更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偽善。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標語: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於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和照顧。
用暖心的謊言給予恰到好處的關愛,是一種對弱勢群體的關愛。
05
善意的謊言
也是人性的美好
不誇張地說,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說謊。
英國有家公司,曾關於「人生說謊」的話題調查了4300個成年人。
調查結果表明,人的一生中平均說謊次數達到8.8萬次,按人平均活60年來算,就意味著每人每年要說1460個謊言,每個人每天至少要撒4次謊。
同時調查也發現,最容易脫口而出的謊言是:「沒事,我很好」。
約 · 海伍德曾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孩子和傻瓜不會說謊。」
面對父母的關心,不管好不好,我們都習慣說一句:「我很好。」
面對朋友的求助,即使拒絕,我們也會說聲抱歉歸因於自己。
面對陌生人的無助,我們也總盡自己所能想方設法幫助到他。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處處充滿謊言,有善的有惡的,有成心的又無意的。
我們避免不了說謊,但我們能選擇說謊的性質,我們選擇用善意的、暖心的謊言來傳遞人性的美好。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花錢見人品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在乎幾塊錢的父母,最應該被富養
※四種行為里,藏著一個人的分寸感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