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打政治仗敢下本钱:刘伯承派参谋长亲赴敌营劝说起义
(电视剧《刘伯承元帅》,高树勋)
国共双方正在平汉战场打得难分难解,一个震动全线的消息传来:高树勋宣布起义。
高树勋的新八军虽然实力较弱,但也不是不能战。三纵跟新八军交了一次手,一打就是几百人伤亡。不过与其它两个军的指挥官不同,高树勋与中共方面早有联系,他的好友、“座上客”王定南就是地下党员,而且一直在对高树勋做政治争取工作。
高树勋和孙连仲一样,都是原西北军将领。孙连仲投蒋后颇得重用,官至战区司令长官,高树勋则相对受到排挤和冷遇,部队的给养供应一直被严格控制,尤其是他与中央军嫡系将领汤恩伯、胡宗南不睦,双方矛盾很深。这些都是促使高树勋起义的诱因,当然,如果不是军事上已处于被动局面,他也未必肯断然发动起义。
邓小平后来解释为什么要争取高树勋:“没有他起义,敌人虽然不会胜利,但是也不会失败得那样干脆,退走的能力还是有的,至少可以跑出主力。”
(电视剧《刘伯承元帅》,毛泽东亲自安排对高树勋的争取工作)
这是在解放战争初期,南京政府尚未到风雨飘摇的时候,国民党军队里主动起义的部队也还不多。高树勋在下决心起义之前,思想斗争就非常激烈,他明白自己一旦起义,四十军、三十军必然会面临被歼的厄运。大家都是老西北军出来的,他害怕因此背负骂名。
早在一九四年,高树勋曾诱杀同为西北军将领、以前还做过他上司的石友三,当时就被西北军老人骂为“不仁不义”。他推心置腹地对王定南说,如果这次再因为他的原因而导致四十军、三十军覆灭,“旧西北军同仁,会对我恨之入骨,骂我专干不利于西北军的事情。”
虽经王定南再三劝说,但高树勋仍犹豫不决,神思恍惚。刘邓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除帮其解决后顾之忧,将高树勋的家眷从徐州接至根据地外,还决定采取一个大胆行动:由参谋长李达亲自前去进行会晤。
这是个政治仗,不能不下本钱,而且本钱还不能小。邓小平认为只有派李达亲自前去,才能显示出己方最大的诚意。刘伯承也表示赞同:“对,非常之时,这样作用更大呀。”他还写了一封亲笔信,让李达带给高树勋。
(电视剧《刘伯承元帅》,刘伯承对敌将知之甚深)
身负重要使命的李达当即动身出发。他脱下军装,换上了一身长大褂——即便是平时相熟的干部,若不仔细辨认,也看不出他就是自己的参谋长。
看到众人都显得有些惊异,李达一边用两只长袖把身上掸了掸,一边操着一口浓重的西北口音笑着说:“哈,多年不穿这玩艺儿了!今天要过河去走‘亲戚’,不得不穿上应酬一下。”
李达只带了两名同样乔装改扮的警卫员,便秘密越过前沿阵地,然后在王定南等人的接应下进入了新八军军营。一到那里,他们就发现所有的汽车、马车都头朝南面,显然高树勋同时还在做撤退准备。
见李达这样的解放军高级将领能在这种情况下,不避危险,亲自前来会晤,高树勋大为感动。另一方面,李达的经历也很特殊,在土地革命时期,他曾是孙连仲部队的一个旅部副官,后来经过宁都起义,才随董振堂等人参加了红军。这使得高树勋更觉亲切,两人相谈融洽,第二天高树勋即正式宣布起义。
(欢迎高树勋起义部队现场)
对高树勋的争取一直在秘密进行中,国民党阵营始终被蒙在鼓里。当孙连仲在北平听到消息时,只剩下了懊恼和沮丧的份,“前边有个董振堂,今天又出了个高树勋,真是该我倒霉。


TAG: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