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的空中格鬥:投彈手提著籃子在房頂上扔手榴彈
(電視劇《亮劍》)
平漢戰役進入中期階段後,發現難以一蹴而就,劉伯承決定暫不發起總攻,而是「貓逮老鼠,盤軟再吃」,先採用圍困的辦法,消耗對方的精力和實力再說。
國民黨第十一戰區部隊固然能攻善守,但他們初到華北,對地理民情不熟,且從上到下都輕視解放軍,只是一味急於求勝,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蹈入了險地。
由於遠離後方,導致部隊所帶的補給不足,糧食方面尚可支撐,但缺水問題卻無法解決,偏偏「四戰之地」又是一個多沙缺水的地區。在被連著圍了四天之後,各部隊內缺水糧,外無援兵,士氣和戰鬥力都大為削弱。
1945年10月28日,晉冀魯豫野戰軍後續部隊先後趕到戰場。當晚,劉伯承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下令發動總攻,主要攻擊目標為佔據崔曲村的一六師。
崔曲是在第一縱隊手上丟失的,他們對地形及敵軍的特點已經有所掌握,同時基於部隊榮譽感,以及各縱隊之間本身存在著的一種競爭心理,就算不用動員,該縱隊也能在進攻中上足發條。劉伯承非常了解自己的部屬,他根據情況的發展變化,決定將第一縱隊由鉗制隊轉換為突擊隊,其它縱隊則由突擊隊轉換為鉗制隊,負責對崔曲周邊的其它敵軍進行牽制。
(影視劇中的八路軍投彈手)
崔曲爭奪戰實際是一個立體式的三層戰鬥。第一層是對「房頂陣地」的攻擊,這算是「空中格鬥」。由於沒有重武器,又不會用炸藥,在攻擊「房頂陣地」時,一縱主攻部隊組織了兩百人的投彈隊,投彈手除腰系肩挎手榴彈外,每人手上還提一隻裝滿手榴彈的柳條籃子。投彈隊背後是緊緊跟隨的梯子隊,梯子隊後面是全團集中起來的火力隊。
一場「空中格鬥」下來,村子裡已經是一片火海。一六師被從房頂趕下來後,雙方接著又進入第二層、第三層的戰鬥:第二層是依託門窗逐戶爭奪,這算「中間爭奪」;第三層是大家都將房屋的牆壁炸毀,力爭控制街道,這算「地面戰鬥」。
崔曲的面積並不算大,交戰時敵我混雜一處,戰鬥異常殘酷。戰鬥進行到第二天,一縱仍未能完全佔領村莊。縱隊司令員楊得志遂召集三個旅的幹部到縱隊指揮所開會。
當幹部們滿身是汗地趕到縱隊指揮所時,情緒都有些緊張。第一旅政委鄧存倫進門後,抓起一隻碗,一連喝了兩碗水,然後坐在一邊,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啃起來。看起來已經有幾頓飯沒吃了。
楊得志見他啃的饅頭上有血跡,就關心地問道:「你負傷了?」
「沒有呀!」鄧存倫站起來,發現楊得志是看到了他手上拿的帶血饅頭,趕緊解釋道:「這是我剛從戰場上揀來的。」
接著鄧存倫頗為激動地說:「七團打得很苦。我見到了團的幹部,副團長徐中禹哭了……」
(電視劇《亮劍》)
不獨是七團,其它旅的情況也都差不多。楊得志說我知道大家打得苦,可是如果我們不奪回崔曲,「劉鄧首長的整個戰役計劃就會被打亂,我們一縱將無法交代。」
他語氣鏗鏘地對幹部們說:「明天拂曉前把崔曲奪回來!管他什麼李鐵頭、李鋼頭,都要把他砸爛!」
縱隊政委蘇振華接著加以補充:「我們一定要頂住敵人,只許勝,不許敗!」
「對,」楊得志索性把話挑明了,「奪不回崔曲是要掉腦袋的!」
10月30日,一六師被基本殲滅,師長李振清只帶著一個多連的隊伍乘夜突出重圍。
戰鬥結束後,崔曲及四周的小路基本已被屍體所堵塞。為了奪回崔曲,一縱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僅三縱十六團的傷亡人數就超過了三百,二十團團長王大順、參謀長慕斌均犧牲於此役。面對著各部隊報上來的傷亡數字和那些熟悉的名字,楊得志忍不住落下了眼淚。


※斯大林高興地擁抱日本人,說「我也是亞洲人」
※彭德懷評價:晉軍太不會打仗了,閻錫山的軍事指揮笨拙之至
※彭德懷的哪一個建議,讓毛主席整整思考一夜才表示同意
※在土地革命早期,毛主席信任彭德懷,原來跟這封假信有關
※這種軍事學說取法於德國和蘇聯,毛主席把它運用於實戰,立即見效
TAG:執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