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伯承不會下棋,但用兵卻像一個老練的棋壇高手

劉伯承不會下棋,但用兵卻像一個老練的棋壇高手

(電視劇《劉伯承元帥》,毛澤東誇讚劉伯承用兵有方)

在平漢戰役中,第一縱隊因將重武器移交給了兄弟部隊而吃了虧,相比之下,國民黨第十一戰區部隊具有更為明顯的火力優勢,尤其是第四十軍和三十軍還都有一些半美械裝備,士兵配備有美式衝鋒槍。

在既無足夠火力,又無法構築工事的情況下,無論是全面阻擊還是節節阻擊,都不易達到遲滯對方前進的效果,而且部隊傷亡必大。按照劉伯承「行動要靈活」的指示,第一縱隊司令員楊得志選擇了以小部隊奔襲,大部隊另行擇地構築防禦工事的打法。

平原之上,奔襲戰術對非騎兵部隊的體力是一個極大消耗,而且襲擊也難以取得戰果,往往不是撲空,就是因敵人兵力集中而無法取勝,最糟糕的是,有時絞在一起後想撤都撤不下來。

1945年10月24日,第十一戰區三個軍全部渡過漳河。之後第三十軍就地掩護,四十軍和新一軍繼續向北推進,直逼邯鄲以南的崔曲。

崔曲是個大村,人口比較稠密,戰前住了兩三百戶人家。老百姓為了防沙,又在村與村之間的沙窩地里種了不少樹。第一縱隊大部隊即以村莊和樹木作為掩護,在這裡建立防禦陣地,但工事尚未完全築好,敵軍已經發起了連續攻擊。

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和殘酷。縱隊司令員楊得志接連一兩個小時都未能得到戰況通報,一問才知道旅指揮所與前線部隊的電話聯繫已經中斷。到了當天黃昏時分,崔曲終於失守。

(右四為第一縱隊司令員楊得志)

在平漢主戰場,劉伯承也按照自己的突擊鉗制理論,將參戰部隊分為突擊隊和鉗制隊。第一縱隊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鉗制隊,任務只是牽制敵軍,不讓敵軍過於逼近邯鄲,整場大戲的主角其實是突擊隊,即從山西趕來的那三個縱隊。

古人云,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劉伯承不會下棋,但論其用兵之道,卻絕不亞於一個棋壇高手。就在一縱隊局部失了一「子」的同時,他已經悄然贏得了那個至關重要的「勢」——三縱隊全部和二縱隊大部於當天趕到,並對敵軍形成了三面包圍的態勢。

劉伯承對此十分興奮,他隨手摘下眼鏡,說:「現在勢態非常之好,敵人鑽進牛角尖了,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

當晚,劉伯承命令各縱隊向敵軍發動反擊。孰料一夜激戰後,戰果並不大。

老西北軍擅於就地構築野戰工事,包括依託村莊組織防禦,這在第十一戰區部隊里得到了體現。本來在「四戰之地」構築工事是最難的,要在野地里挖個坑,往往剛剛挖好馬上就會被風沙填平,想依託村莊,村舍的門板、窗框、桌凳等又都在積年的兵火中被當作柴禾燒掉了,每間房子都形同一個個空殼,難以對己方形成保護。

(電影《血戰台兒庄》,西北軍的野戰能力在台兒庄戰役中得到充分體現)

他們想到的辦法是利用房頂——這裡村民的住房幾乎全是平頂,平時房頂上可以曬糧食,搭個梯子便能攀上攀下。

房頂被改造成了天然堡壘,解放軍即便攻入村莊,也無法將守軍趕出去,反而會被居高臨下的火力網所困。

此外,老西北軍打仗拚命,作戰風格與八路軍近似。第十一戰區在這方面同樣有所繼承,特別是第四十軍,能打近戰,也能拼手榴彈,這在國民黨軍中是不多見的。首先突破第一縱隊防線的四十軍主力一六師即在此例,師長李振清外號李鐵頭,他自己就經常赤膊上陣,更不用說手下部卒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彩說史 的精彩文章:

彭德懷在接見新聞記者時宣布:「第八路軍決定永遠不過黃河!」
這世上真沒幾個人能經得起權力的誘惑:袁世凱即便落魄都不肯交權
周恩來因傷赴蘇聯治療,期間做了幾件大事,還帶回了好東西
他敢與主席拍桌爭執,主席沒追究並委以重任,犧牲後主席痛哭流淚
他八千頂住日軍三萬打得全軍覆沒 卻死在調戲他老婆的黑社會手上

TAG:精彩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