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印章拍賣興起 哪些因素決定印章價值?

印章拍賣興起 哪些因素決定印章價值?

印章的收藏自古有之,印章,用作印於文件上表示鑒定或簽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會先沾上顏料再印上,不沾顏料、印上平面後會呈現凹凸的稱為剛印,有些是印於蠟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蠟印。製作材質有 玉石、金屬、木頭、石頭等。中國印章是漢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清末及民國時期,印章的收藏更是形成一種熱潮,具有影響力的藏家輩出,其中就有丁輔之、張魯庵、華篤安、高絡園、葛書徵等印章收藏大家,以及近代錢君匋等人。

印章種類繁多,基本上可分為官印和私印兩類。

官印:官方所用之印章。歷代官印,各有制度,不僅名稱不同,形狀、大小、印文、紐式也有差異。印章由皇家頒發,代表權力,以區別官階和顯示爵秩。官印一般比私印大,謹嚴穩重,多四方形,有鼻紐。

私印:官印以外印章之統稱。私印體制複雜,可以從字意,文字安排,製作方法,治印材料以及構成形式上分成各種類別。

近年,隨著印章拍賣的興起,名家篆刻、印章逐漸為藏家所關注,市場行情也在不斷攀升。然而多年來名家篆刻、印章在拍賣市場中因為藏品鑒定、徵集等各方面原因,一直是零星地依附於文玩雜項專場之中,使得印章收藏很難成為系統性的收藏。

在近現代印章收藏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丁輔之。丁輔之歷經數輩所集,收藏西泠八家篆刻印章五百餘方,又多次刊譜,傳以後人,為浙派篆刻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56年丁輔之將這批印章轉讓於無錫巨富華篤安,1983年9月華篤安的夫人毛明芬女士秉承先夫遺願,將這批西泠八家篆刻印章及華篤安歷年所藏印章共計千餘方,以及其他書畫藏品一同捐獻給上海博物館收藏,築就了上海博物館在印章收藏界的權威地位。

另外一位印章收藏大家是張魯庵,他早年受業於趙叔孺,喜好搜集歷代印章、印譜,其中最為著名的藏品即是大家所熟識的鄧石如篆刻代表作「燕翼堂」五面印。1962年12月,在張魯庵過世後,根據他的遺願,家人將其歷年所藏曆代印章1500餘方,印譜493部全部捐獻於西泠印社。

哪些因素決定印章價值?

1開派人物篆刻作品

名家篆刻印章與書畫同理,篆刻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開派人物和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篆刻作品,無論是官印還是私印,為名人使用或名家鐫刻的都十分珍貴。官印是國家行政官爵等級制度的象徵,存世稀少,價格昂貴,在民間很難覓到。其價值往往要高於其他篆刻家的作品。如吳讓之、吳昌碩、齊白石,以及新浙派代表人物王福庵和有「元朱文第一」之稱的陳巨來等人的作品,他們對篆刻的發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在篆刻史上具有相當的歷史地位和重要意義,這些因素自然影響其價值和市場行情。

2印文內容

印章的內容和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直接影響其價值和市場行情,西泠拍賣2006年秋拍中方介堪刻張大千象牙用印「瀟湘畫樓」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印不僅因其刻制精美,規格較大且品相完整,同時也承載了方介堪與張大千之間的友誼,創造了99萬元的天價。而相比之下,方介堪的一般篆刻作品則在萬元左右。該場拍賣中另一方吳昌碩刻象牙閑章「人生只合住湖州」也因內容的特殊性,以78.1萬元的高價成交。

一方印章在有好的內容的同時,刻制的精美程度對其價值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特別是一些在篆刻家作品集中有所注錄的篆刻作品,這類作品相對來說屬於作者的代表作,其價值與其他作品的區別也可想而知。

3材質及印鈕

近年因各類名貴印材資源逐漸稀少,其價格也不斷攀升。特別是田黃、雞血等名貴印石,價格更是如日中天。在西泠拍賣2008年春拍印章專場中,一方4厘米見方,高8厘米的田黃凍雙鳳鈕閑章,因其高、大、方的完美品相,最終以431.2萬元成交。此外印鈕雕工也是影響其價值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印鈕發展的歷史上,名家輩出,清代有楊玉璇、周尚均等,近現代又有林清卿、林文舉等人。這些名家精良的雕工,其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4名家用印

名家用印就收藏而言,具有相當的人文價值,在歷次拍賣中,曾有多次名家用印專題,如潘伯鷹、溥儒、殷梓湘、任政等書畫家用印,以及周湘雲等藏書家用印等,它們的價值不僅在於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更是承載著一段歷史,其人文價值不可輕視。

5年代及用途

在材質、工藝相同的情況下,年代越早其收藏價值越高,但同時還應參考存世量的多少來決定其價值的高低。按印章的款式內容可分為姓名章、成語章、年號章、收藏章、齋館章、謎語章等。一般來說,收藏章、齋館章、謎語章多為名人名家所擁有,具有專門用途,價值高於一般姓名章或成語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揭秘塵封幾千年的歷史真相:周瑜之死
劉邦的老婆是賢妻良母?其實是心機girl
銅幣收藏,知別知辨還得知源
崖柏手串詳解,這些知識沒人會教你
抓住「十一」假期的尾巴,盤點那些不容錯過的國寶級藝術展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