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食養在治病中的重要性

論食養在治病中的重要性

在《千金要方》第二十六卷,孫真人引用仲景語:「人體平和,惟須好將養,勿妄服藥,葯勢偏有所助,令人臟氣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氣之類,未有不資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敗,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難識。」身邊的患者乃至親友,往往一生病想到的就是吃藥,而忽略食物的攝取和合理的烹調。

張仲景的弟子河東衛汎,引用扁鵲語:人之所依者,形也;亂於和氣者,病也;理於煩毒者,葯也;濟命扶危者,醫也。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靈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學,誠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痾,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常年餌老之奇法,極養生之術也。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藥性剛烈,猶若御兵,兵之猛暴,豈容妄發,發用乖宜,損傷處眾,葯之投疾,殃濫亦然。

是以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肉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精以食氣,氣養精以榮色;形以食味,味養形以生力。神臟有五,形臟有四,以此輔神,可以長生久視也。精順五氣以為靈也,若食氣相惡則傷精也;形受味以成也,若食味不調則損形也。是以聖人先用食禁以存性,後製藥以防命也。故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氣味溫補,以存形精。

臨床醫生,制方用藥,必須深思,孫真人,張仲景,扁鵲三位先師之語。如能飲食調整治療,先從調整飲食下手;如輔以真氣導引之術,則基本小病都可痊癒;如還不行,則用針灸之法或用湯液之法,湯液之法,則如用兵,必須掌握精當,不容妄發,殃濫。此是自古傳承中醫之術,治病之次序,如此尚不至庸醫濫用方葯而傷人害己。

依孫真人所傳「養性心法」:去禮去聖,守愚自養。「養性十法」:嗇神、愛氣、養形、導引、言論、飲食、房室、反俗、醫藥、禁忌的先後重要次序,來護神愛氣,順應天地自然之變化,自會少病少殃,身心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郝威威中醫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郝威威中醫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