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池穴,身體自帶的「防風牆」
想要防風寒少感冒,增強自身抵抗力才是根本。風池穴是給我們身體增強抵抗
力的重要穴位,它就像豎立在我們身體外側的一道「防風牆」。經常按摩此穴不但可疏散風邪,還能預防感冒,老幼皆適用,輕鬆又簡單換季時節感冒最是多發,天一變,身體稍弱點兒的人,一時沒注意,便不免噴嚏、鼻涕齊上陣了。受了風寒,感冒還是輕的,重者甚至可能出現卒中。所以,換季時節還是需要多注意防範風寒,尤其是體弱的幼兒和老人。那麼如何防風寒呢?防風寒的關鍵又在於哪裡呢?不是吃也不是穿,而是利用我們身體自己的「防風牆」。
現代人對於醫藥方面的知識越來越多,尤其是為人父母者,都知道「是葯三分毒」,因為擔心吃藥對孩子身體的危害性,所以不想多給孩子吃藥。可孩子身體又嬌嫩,感冒、流涕的小病時有發生,於是就帶著孩子來看中醫,希望可以通過補養身體達到祛病強身的功效。這種愛孩子的想法沒錯,但是這種做法卻不能說是對的,因為補身體並不是人人都適合的。
有這樣一位家長,剛入秋時,帶著孩子找到我,非讓我給孩子開服膏方,說:「您幫我孩子開服補身體的方子吧。這冬天眼看到了,我這孩子身體弱,好好補補,省得他到時候總感冒,又是打針又是掛鹽水的,太受罪了。」我為孩子號脈之後,發現孩子體質非常平和,而且沒有什麼弱的地方,憑自身的抵抗力就完全能保持健康,於是就說:「以孩子現在的體質,完全沒有大補的必要,過分的補不是好事。」
家長顯然對我的做法不理解,與我爭執,說:「身體好還會感冒?前幾天就淋了點兒雨,就又是咳嗽又是發燒的,把我們這一頓折騰,我小時候可沒這麼弱過。」我只能和家長解釋:「身體再強也不一定就會不感冒,我們不能為了防感冒,就提前給孩子吃補藥,這對身體不好。」不管怎麼說,家長就是念叨著,一定要讓孩子杜絕感冒。我見說不通,只好告訴他:「你想孩子不感冒,那就每天為他按摩風池穴吧。雖然我不敢保證孩子從此不感冒,但肯定能防風寒,讓他整個冬天都好過一些。」聽了我的話,那位家長才半信半疑地帶著孩子離開。
我給那位家長出的這個主意,可並非搪塞。
風池穴是我們人體的「護城河」,如果它不受風寒,整個身體就能不受風寒的侵邪。《黃帝內經?靈樞》中有記:「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顬後髮際陷者中,手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
風池穴位於頭的後部正中線入髮際往上1寸的地方,在脖子和頭連接處有一個小坑,這就是風池穴。它屬足少陽膽經,循膽經向頭的各部及陽維脈遊走,氣血流經於此時轉化為陽熱風氣,因此可將外部水濕之氣脹散並化熱輸散於頭頸各部,是專門守護腦部入風的屏障。此穴得到加強,那還有什麼風寒可以越過這條「護城河」呢?所以人們把它看成「防風牆」是再形象不過了。
按摩這個穴位時,可用食指和中指,也可用大拇指,注意用力以有酸脹感為度,旋轉按揉,約30下即可。每天一次,日久天長堅持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與感冒風寒越來越遠了。已經得了風寒者同樣可用,按這個穴位有祛風散寒的作用,可以讓感冒更快地好起來。
此外,若在按風池穴的同時,配合按揉風府穴,則效果會更好。如果說風池穴是身體的「護城河」「防風牆」,風府穴就是身體的中央機構了。它位於風池的下方,髮際中線兩側,左右各一個凹坑,與風池呈三角狀。風府穴走於督脈,對它進行按摩就可刺激人體陽氣發散。所以風池與風府相配合,是祛風寒的最佳方法。
如果嫌每天按摩太麻煩,則有一個巧妙的小方法,那就是梳頭,這種方法尤其適用於那些身體健康又無風寒的人群。你完全不用每天專門做按摩,只需用梳子(一定要用木梳)沿著頭髮從前額正中往頸部梳理,每天堅持,每次來回多梳幾次。這樣不但按摩了風池穴、風府穴,也同時按摩到了頭部的其他穴位,令身體保持陽氣充沛,調神舒肝的同時又祛風散寒,絕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版權聲明:文章摘自《小病小痛一按就好:《黃帝內經》對症經絡養生法》
著,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腰俞穴:緩解治療腰脊痛、便血、腹瀉、痔瘡、癲癇、下肢痿痹等
※快乐减肥,吃自己喜欢的
※【心經】陰郄穴:緩解治療心區痛、盜汗、胃出血、子宮內膜炎等
※【膀胱經】意舍穴:緩解治療噁心、嘔吐、腹脹、腸鳴、泄瀉、黃疸、飲食不下等
TAG:穴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