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說:我只要——你能看見我

他說:我只要——你能看見我

兩周歲不到的寶寶蹲下來,準備嘗試著自己打開水龍頭玩水。外婆不允許,扯著大嗓門道:你又要浪費水啦,還是回房間搭積木去吧!可是,寶寶不想搭積木,寶寶當下只想玩水?他一個勁兒「撒潑」,外婆覺得,寶寶怎麼那麼不可理喻。他還不會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他一遍遍喊著:要開開來,要開開來!一邊因為得不到外婆的許可而急得直跺腳。外婆當然不能理解,寶寶當下要玩水,他只想體驗水流從水龍頭裡噴涌而出,一瀉而下的水注觸到他指尖的美妙感覺。在媽媽給他洗澡的時候他體驗過,當下他想要重複這種美妙的體驗,可是寶寶的情感流動趨向,以外婆的認知是無法企及的。搭積木是外婆自己的意願,她擔心寶寶把自己的衣服打濕了,衣服打濕後,她又得給寶寶換衣服,她覺得那樣又給自己增加了額外的家務,外婆當然嫌麻煩。

細想來,對於一個全職帶寶寶的成人來說,那一件件瑣碎的事累積起來,確實會讓人覺得體力不支。當然,孩子越乖,大人越省心;孩子越聽話,大人越輕鬆。也難怪那些電視新聞揭露的「喂孩子吃安眠藥讓寶寶乖乖沉睡的無良保姆」,做父母的自己形影不離帶一兩天孩子也會嫌累,做長輩的天天帶孩子,難免會怨聲載道;對於非親非故的保姆,她們奔著收入而來,能無愧於良心能給娃伺候好吃喝拉撒不讓他身體生病的已是萬幸;要遇到無良的黑心保姆,那也只能認栽,天理難容的是,明明有條件自己在一旁看著保姆帶孩子的那一類全職太太,讓保姆喂孩子安眠藥的事一再發生,做父母的難辭其咎;做父母的自己也並沒有做到位,他們看不見自己的孩子,他們只看見了自己的需求,掙錢第一,回家不帶孩子而是娛樂第一,把孩子全權委託給保姆或老人,真的好嗎?

自始至終,成人看不見孩子,也不能設身處地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潛意識裡覺得那會給自己帶來不便,為了省事,當然不把孩子帶身邊比較好。

上文中,對於外婆來說,當然搭積木比玩水更適合寶寶,她不會去滿足寶寶當下的需求,因為搭積木才是大人自己的需求。她一把抱起寶寶,一邊安慰哭泣的寶寶,一邊帶他脫了鞋子進房間去,用積木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等寶寶安靜下來,開始搭積木,他還搭不出很有意思的作品,於是外婆再次干預,「寶寶,外婆搭給你看,諾,這樣子搭!」她一邊示範怎樣搭平穩,寶寶一開始都會反抗,他想自己搭,用手去推外婆,但時間久了,他知道自己是拗不過外婆的,就像外婆不讓玩水他就玩不成,因為孩子太小,沒法跟大人對抗,沒法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他後來索性就不反抗,一動不動看外婆搭。當他動手,模仿外婆搭的「高樓」搭到一半時,積木倒了,寶寶氣急敗壞,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好暴躁、易怒,他焦慮得像頭髮脾氣的小公牛,他沒法搭得像外婆那樣四平八穩。可他又追求完整,他希望自己搭起來的高樓一直穩穩地佇立,他不能容忍自己眼睜睜地看著他倒下來。

媽媽下班回來了,也陪寶寶搭積木,寶寶見積木一倒就焦慮不安,急得團團轉。媽媽見狀,淡定地拍拍寶寶的小肩膀,驚訝地說道:「呀!倒掉了!」一邊整理好亂七八糟的積木,一邊對寶寶說:「我們再搭一遍,來!」媽媽陪寶寶一起重建「家園」,寶寶很快平靜地從頭開始,當積木再次倒下,寶寶又不淡定了,急得直跺腳,媽媽說:「沒關心,沒關係的!倒掉了,我們重新搭。」媽媽再次抱抱寶寶,從容地微笑,陪著他重新搭一遍。就這樣,重複幾天後,當媽媽再次陪寶寶搭積木,當寶寶看到他的高樓倒了,不再忐忑,不再狂躁,而是跟媽媽一樣驚嘆:「呀!倒掉了!」他著手準備重新搭一遍。

晚上,當外婆又要示範,媽媽及時制止:「媽,你讓寶寶自己搭!搭積木的方式有很多,你這樣太限制寶寶的思維了。」外婆於是放下積木,讓寶寶自由搭。寶寶很開心,他開始自由發揮,他可以搭出新花樣嗎?可是他現在只會一種,壘高!不斷往上搭高樓,一塊接著一塊往上疊。

在愛和自由里長大的孩子,一定是最會愛人愛己,也是最富想像力,最有創造力的。但是成人太容易犯自以為是的錯誤,循規蹈矩地限制孩子很多的行為,導致他們連最簡單的一些事情也不會做。當媽媽看到小寶在二十個月還不知道怎麼打開水龍頭的時候,內心受震撼,明確告知外婆,在寶寶自主地做這些事情時不要阻礙他,不要干預他,不然他的動手能力太弱了。媽媽有時候也會自責,下班後陪伴他的時間還是不夠,外婆畢竟是隔代帶孩子,何況有她自身的局限。二十八年前外婆帶自己的孩子也不用這麼辛苦啊,那時候,有她的公婆全心全意幫襯,有她的丈夫鼎力相助,有未成家立業的小叔子幫忙,還有個光棍大伯搭把手,那時候,大家都圍著她的女兒——這一個孩子轉,如眾星捧月,哪裡像現在這麼孤軍奮戰。眼前,外婆還沒到體力不支的地步,已是萬幸!不然做媽媽的更焦頭爛額,分身乏術啦!

回到主題上,我們很多人看不見孩子,我們有時候連自己也看不見。因我們中的一部分,小時候也是那樣被對待,被撫養者控制、干預,所以當我們面對弱小的還不能自主的孩子,我們也採取了同樣的方式對待。

直到作父母的不再停滯不前,故步自封,按照老方法養孩子。當我們開始主動探索孩子的成長規律,開始學習育兒知識,求助一些專業的心理學讀物,才算做到「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讀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的書——《巨嬰國》,我明白了中國式養育的問題所在。我對自己也對父母說:我們不要抱著養出懂事孩子的宗旨去養育他,如果孩子小的時候不給大人添麻煩,長大了他就會把小時候沒給你添的麻煩堆積起來,長到一定年齡,一股腦兒還給你。何況,懂事、怕麻煩通常來自絕望,因為他習慣了大人不給予回應的行為,他再也不指望你滿足他的任何需求,他只能壓抑有需求的真實的自我,乖乖地行事,絕望地自處,伴隨著一種深深的孤獨。我們要真想養一個健康有活力的孩子,就不要期望那麼小的孩子像一個成人那麼乖癖、老成,要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性十足、好奇、喜歡探索。要讓他們把自己的「活力」活出來,年幼的孩子每一天都像打了雞血,有使不完的激情和氣力,他們瘋玩起來是有多希望滿世界都為他們讓路。所以,孩子越小,受到的干預和控制越少,等他成人後,越有擔當,越有責任,並且越懂得愛己愛人。

武志紅曾在他的微博感慨:「放下對錯,只有愛恨;放下評判,只有感覺。這真好。世界在搖曳生姿。」

真愛,是以孩子的成長需要為核心的。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就請我們看見他,允許他弄髒地面,允許他自己拿著調羹把米飯吃得糊滿整個腮幫子,允許他打濕衣襟,允許他在你的跟蹤下遊走出家門,去一個他想去的「神秘之地」,允許他穿大人的拖鞋,就像撐著一條船;允許他吃糖果,允許他往地上丟東西。相信我,他不會變壞,即便他扯你的辮子他咬你大腿也請你擁抱他,接納他,告訴他:(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孩子的眼睛會閃閃發光的。如果你還想被他擁抱就放下自己固有的思維、成見,放下我執,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更愛我們。因為我們的愛,他在離開暗黑卻充滿安全感的母親的子宮後才存活了下來,因為正確的愛,他可以成長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成人後的他得以成為「別人家的小孩」,他不僅不給你添麻煩,他還出眾得令人生羨。從嬰孩時期開始,他的所有需求如果能在第一時間就得到撫養者的滿足,成人後,他就能順利地成為那種情商高智商也不低的「完美無缺」的「國民老公」、「國民老婆」「世界好公民」,而非給他人帶去痛苦的「別人的噩夢」「別人的地獄」。

讀李雪的《當我遇見一個人》,我更加確信自己主張的育兒理念,李雪寫道:「做好父母,需要強大的自我認識、自我成長的意願,然後像母獅子一樣充滿力量,捍衛自己的孩子。」

生養孩子的過程,如果不放棄自我成長,不放過無處不在的學習的機會,我們可以「自我療愈」,這有益於孩子,更有益於自己。我們最終能接納自己內在的小孩,擁抱他,愛他。當我看到身邊一個個十月懷胎,抑或分娩後的同學、朋友、親人、同事,發現現在的他們都變得跟過去沒有孩子的他們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更可愛更近人情了。在天真無邪的嬰孩面前,我們卸下盔甲,真實的自己才得以展現,我們會毫無保留地去付出,再苦也是甜。

既然我們生孩子的初衷是愛,那麼就讓我們真正地愛吧,不要被條條框框迷亂了雙眼,不要墨守成規,讓我們還原最原始的方式,愛他們,看見他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虧我們生了二胎 的精彩文章:

TAG:幸虧我們生了二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