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口Lady M要排五小时队,这蛋糕真的值得吗?
CR | 就是好厉害 ID:thisisholyhigh
Lady M在上海开店啦!今天邀请到厉害姐跟我们聊一聊这家蛋糕店。
话题发起人
厉害姐/专注吃喝玩乐买买买20年
作为一个曾经为了吃Lady M可以专程飞去洛杉矶的忠粉,7月份在朋友圈得知了它要入驻上海的消息,开心的我差点笑成了一个两百多斤的胖子。
不久后,这一消息就火速传遍了美食圈。营销号们都知道这是个超级大热点,于是一波接着一波不遗余力地来蹭。当时看到那个夸张的宣传力度,我心中就有些隐隐的不安:开业的时候别是会出什么问题吧。
果不其然,从9月3号到现在,社交媒体上就一直被Lady M 的消息霸屏。从最初的排队时间赛喜茶、黄牛遍布,到高仿代购微信号漫天要价,最后以国金人满为患而封店暂时收场。
看到这些新闻,心里不禁有些五味杂陈,为何本来是一件好事却会被闹成这个样子。不知该说些什么,但是又觉得一定得说点什么。
所以今天的这篇文章,我想说给这个我爱了很久的蛋糕品牌,Lady M。
说起Lady M 的名字由来,是因为第一家店开在了纽约的麦迪逊大道上(Madison Avenue),因此得名“M”。而Lady,说的的估计就是打扮精致去吃蛋糕的姑娘们啦。
创始人Ken Romaniszyn是一位生在夏威夷的日美混血,从小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熏陶。经由他出品的蛋糕,是日式甜品风格与西方技艺的完美融合。
而我对Lady M 最初的认识,还是来自朋友圈。那时身边的好友们大多在国外读书,生日的时候常能看到他们po照片,而照片里的生日蛋糕经常就是Lady M 的千层。当时就被它的造型所吸引了,毕竟七八年前千层蛋糕并不像现在这般流行。
而朋友们对蛋糕口味清一色的好评,也让我对它尚未吃到就抱有许多向往。
后来去美国玩的第一天,我就缠着朋友带我去了那家位于beverly hills的门店。彼时,“性冷淡”风还未像现在这般流行,Lady M 纯白极简的环境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进到店里,琳琅满目的蛋糕被陈设在冰箱展柜中,而其中就有我期待了好久的千层蛋糕。于是赶紧挑了两只,迫不及待地落座等吃。
记得第一口下去的感觉,是惊艳的,自此便爱上。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蛋糕,改变了我原先几乎不吃甜食这件事。
往后的每次去到LA,好朋友都会很贴心的先去买好Lady M再带来机场接我。一下飞机就能吃到最爱的蛋糕,可以说是非常幸福了。
在滚过了常规菜单上的所有蛋糕之后,还是最爱招牌的千层蛋糕(Signature MilleCrêpe Cake)。
每一层的可丽饼都做的极薄又韧,层层堆叠的奶油铺的非常均匀,叠至20 层后依然足够精致。
奶油一吃就知是好品质,口感轻盈,香味足又柔滑。伴着焦糖的甜美,再配上一壶伯爵茶增香去腻,真是不能更美好。
要说Lady M 的千层最厉害之处,还要属一刀切下后的齐整切面。无论是堂食还是你买一只自己带回家切,都是同样的完美。
叉一落下,你可以感受到非常微妙的阻力感。根本不用担心会像其他千层一样,还没被切就长了一幅即将垮掉的卖相。
再分享一只随处可见的千层蛋糕。对比上下两图,一个20层一个14层看上去却是一样厚。另观可丽饼的厚度还有奶油的均匀程度,高判立下。
这看似是并不复杂的构成,但要做到此般极致真心不易。我曾经问过2位毕业于Ferrandi 的甜品师朋友,她们说Crepe可以做的薄如纸又自带韧性,每一只的出品又非常稳定,是非常考验技艺的一件事。
创始人Ken也表示,这是Lady M才有的独门秘籍,一旦有达不到标准的就会被整只丢掉。
也正是因此,它的千层蛋糕才会一直在被模仿,但是却从未被超越
。就算后来我去纽约吃了与它齐名的Chikalicious,也丝毫没有撼动Lady M在我心中的地位。
除了刚才说的招牌千层,抹茶味也是我的心头好。Lady M用的抹茶粉带有微微苦味,入口细腻柔滑,如果怕太甜不妨试试这款。
季节性的千层也非常推荐一试。
之前吃过的柠檬限定就曾让我印象深刻,朋友也对伯爵茶的那款赞不绝口。而且相比较固定菜单上的两款,季节限定也更加貌美。吃了几次下来,感觉口味都是基于Signature来进行调试的。所以建议第一次到店的人,无论怎么说都一定要试试看招牌。
然后就是要强推这个香蕉味的Mille Fuille啦!真正的甜而不腻,吃口又够酥脆。这个目前上海暂时不供应,如果你们去美国玩刚好碰到,可以试试看。
虽说我是品牌忠粉,但也是个理智粉。平心而论的说,在吃遍了所有常规菜单之后,能让我记住的真心只有千层,所以每逢别人问起我也只推荐千层蛋糕。其他的切块或是Mont Blanc之类,则是全凭个(自)人(求)喜(多)好(福)了。
如今这般动辄三五个小时的排队风潮,除了各种营销号的疯狂刷屏,黄牛的异军突起,还有广大真实群众的带来的排队效应和从众心理。综合叠加到一起,才导致了目前这个尴尬的局面,我想这也是Lady M中国区团队最不想看到的现状。
而现在微博上但凡提到Lady M登陆上海的火爆场景,底下一定会有人留言绝对又是商家的恶意炒作雇了人来排队。而只要在网上给Lady M做宣传或是说好话的(譬如我),就一定会被说:“你一定是拿了钱!”
真的是应吹斯汀!也是真的不懂,这么多戾气重的人究竟是哪里来的。虽说现在言论是自由的,但自由是基于事实,并不代表你可以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Lady M 这家创立于 2004 的精品蛋糕店,在没登陆中国之前,就已经在纽约的上东区红了很多年。
美国的各门店家家生意好不说,位于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的分店也都开一家火一家。但是品牌还是保持着一贯的步调,并没有为了扩张而扩张,食物的品控一直都做得很好。
之前我在香港吃过的两家店,都让我排过一个小时左右的队。所以这次上海店看到有人说Lady M雇人排队,我是不服气的。因为它本身就自带IP属性,根!本!不!需!要!
而这次Lady M之所以有那么多黄牛来排队,是因为黄牛自己觉得有利可图,才造成了这个现象,正如每年9月苹果出新产品时一样。
之前我一直觉得Lady M好吃,和体验好也是分不开的。LA的门店只要避开周末(周末会像上图这样人比较多),基本去了就能有加州大太阳加持的露天位。而纽约店我也只等了五分钟就拿到了位子,半个小时就能吃好走人。
但是反观两年前去香港吃的那一回,虽然东西美味依旧,但是一个小时等待可以说是极大的消磨了我对食物的热忱与耐心。脾气还算随和的我,甚至还和试图插队的人吵了起来。最后虽说吃到了心仪的食物,但是也并没有那么开心了。
对于我而言,美好的食物一直以来都可以带给我极大的幸福感。正如在创始人Ken的心中,亦一直把Lady M看做是一个Happy Business,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美味的蛋糕带来的乐趣。
直到现在我都依然能记得自己第一次吃到Lady M时,那份美好的感觉。就像我那些在美国读书的朋友们,回国后依然对Lady M有所执念。因为那些伴随着食物味道的记忆,都是情节。
然而反观上海的门店,如果一味的像现在这般大排长龙,别说幸福感了,估计只剩下长时间等待的脚酸腿涨与恼怒了。
想想看每次去医院面对乌压压的一片人头和冗长的队伍时的体验吧,那感觉有多糟想必大家都懂。黄牛遍布,搞不好还随时会起暴力冲突。这时候美食能带来的愉悦感则会被无限弱化,最终被这些糟糕的体验所消磨殆尽。
如果上海的门店一定要让我排队这么久,我宁愿选择不吃。
最后想说,Lady M毕竟不是人民币,不可能做到谁都爱它。你觉得不好吃或是不喜欢这都很正常,毕竟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不必强融。
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没吃过只是听说,又或是为了刷存在感凸显自己与众不同比别人高一等而去说它不好,为diss而diss就真的没意思了。
毕竟,吃东西本就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我希望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带感恩的心去享受食物本身的纯净美味。不受外界其他嘈杂因素的困扰,不影响心情,不随波逐流。
“愿大家都能早日可以品尝到Lady M,这一个我爱了很久的蛋糕品牌。而它也的确有在用心经营,值得被期待。”
//也 许 你 还 想 看 看//
▲
吃惯了传统月饼,今年中秋来点特别的
▲
这几颗球球,我已经觊觎很久了


※每个卖冰箱贴的角落里,都有我兴奋的脸
※买过他玩偶的人都赚到了?这两个XX到底什么来头
※换季敏感?这些药妆基本款你都备好了吗
※这几颗球球,我已经觊觎很久了
※这些国内抢不到的新香水,我们帮你配齐了
TAG:取暖生活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