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如何「藝術」地批評孩子?

如何「藝術」地批評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很多問題,甚至會犯錯誤。面對他們身上暴露出來的問題,老師該如何正確地引導與教育呢?不妨聽聽下面幾個小故事。

你說過多少這種無意的話

「你枉為特級教師,你和孩子們談話有時太欠考慮。你發現沒有,咱兒子不唱歌?」一天,妻子認真地對我說。「本來我也沒注意,和兒子閑談時才了解到。他上一年級的一天,正興緻勃勃地唱剛學過的一首歌,你在一旁說『跑調了,你怎麼五音不全』,從此,他再也不唱了。」

女兒曾經對我說過這樣一件事:上小學時,她向我請教一道計算體積的題。為了幫助理解,我作了一幅圖,但她看不懂。我批評說:「怎麼空間想像能力這麼差!」一直到現在,她總覺得空間想像能力不行。

無意的一句話,竟為孩子造成了這麼巨大的心理障礙!使他們在學習某一學科或掌握某一技能時,形成了一堵本不應有的、不可逾越的牆。

這使我感到不安,在這以前,我對眾多的學生說過多少這種無意的話?

避免用斥責性語言

我在批評學生時總是努力避免使用諸如「你算是沒法治了」之類的使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語言。

朱飛這學生與他的名字一樣,帶有「飛」的特點。數學老師幾次向我反映:每次考試,應用題很少全對,讀題時目光像飛一樣,讀不進去,理解能力差。

期中考試後,她驗證似的把朱飛的試卷朝我桌上一放:「看看,六道應用題錯了三道,不是理解能力差是什麼?」

「理解能力差?可千萬別這麼對他說。」我說。

下午自習課我把朱飛請到辦公室,交給他一張試卷,請他把其中的三道應用題(即他做錯的三題)做一下。要求他每題至少讀五遍,第一遍慢讀,並要用筆尖指著讀,做到「字字入目」,邊讀邊想。

讀懂了上一句,再讀下一句。如果讀五遍仍讀不懂,再讀第六遍、第七遍。

卷子交上來了,兩對一錯。

我把期中數學試卷遞給他:「看看,為什麼考試時沒做對!」「我最怕應用題,老師說我理解力有問題。」他喃喃地說。

「應用題怕動腦子的人。你不是理解力有問題,而是沒用心讀,沒用心思考。做錯的一題,你也能想出來。回家去想,給你三天時間。」

第二天他就做出來了,並一再聲明,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把斥責性的理解力差、馬虎粗心一類的話變為啟迪性的、期待性的語言,這是一種藝術的批評。

堅持「我」的說法

這樣的師生對抗局面時有所見:

師:你怎麼這麼粗野!凈說髒話!

生:誰凈說髒話了?誰叫他先罵我的!

師:他罵你已經不對,你再回敬一句,豈不是錯上加錯!各自應當考慮自己的錯誤嘛……

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一篇夫妻雙方切勿當著孩子的面爭執的文章。文章說,為了避免爭執,在向對方提出批評時,應堅持「我」的說法。例如說「我感到生氣」而不說「你這麼頑固」。這樣可以避免相互指責。

堅持「我」的說法更適用於批評學生。

一位學生未完成家庭作業,居然逃學半天。早上,他照例背著書包上學,中午照例背著書包回家。家長卻被蒙在鼓裡。

「老師十分生氣!不完成作業已經不對了,再逃學,不是更錯?你爸爸媽媽知道了,不更氣?」我嚴肅地對他說。不但堅持「我」的說法,連家長也「裹」進來了。

他什麼也沒說,眼皮垂了下來。

我繼續說:「我怎麼也想不明白,你會這樣做。要知道,你失去的不只是一上午寶貴的時間,而是誠實。我感到痛心,希望不再出現第二次。當然,你愛面子,沒完成作業怕批評。但你忘了,逃學不更讓老師難以原諒?」

「老師,我絕不會再有第二次了。」他發誓。「我相信你言而有信,不會令我和家長失望。」

逃學的事再也沒有發生。

「榜樣」就是一種無聲的批評

有經驗的老師看到地上有紙屑,會不動聲色地走過去撿起來。這時,凡是看到老師這一舉動的學生會不由得朝自己的座位下面瞅——看看有無臟物。

這既是榜樣起的作用,也是一種無聲的批評。應該說,這也是一種藝術的批評。

批改作文遇到字跡潦草的,總是情不自禁地寫上「希望把字寫工整」的話。寫這樣的話的時候,我總是小心翼翼地一絲不苟地寫。

假如一氣之下(遇到這樣的作文,常常改著改著氣就來了),「意到筆隨」,來個龍飛鳳舞,還不如不寫得好。看到老師寫得比他還潦草得多的字,而且是批評學生寫字不好的字,學生會怎麼想、怎麼說?

有時,我把不認真書寫的學生喊到我跟前,看一些字跡工整、字體娟秀的作文。我什麼也不說。當然也不讓學生評論與表態,看完就離開。

批評,有時需要電閃雷鳴,有時需要和風細雨;有時需要凝重委婉,有時也需要默默無聲。有些事理說清楚了,反倒什麼都沒有了。

「看服」比「說服」更有效果

批評有「說服」和「看服」之分。「看服」就是讓學生看正面的東西,使其受到感化。無聲的批評就屬於「看服」。

說服也罷,看服也罷,倘若能把握好時機,講究點方法,效果會更佳。

張樂(化名)寫了一篇十分出色的作文。我請他在班裡朗讀。讀到精彩處,我在一旁評點,並帶頭為他鼓掌。在班裡當眾讀作文,是一種很高的榮譽,不少人上了六年小學都沒有得到一次這樣的機會。

我端詳著他的作文,愛不釋手,自言自語似的說:「真是出乎意料。寫出這樣好的文章,誰不喜歡!唉,如果不那個,該多好!」說到這裡,我裝著失言的樣子說:「我怎麼說出這樣的話來了呢?人家已經改了,還說!」

張樂的臉頓時緋紅。此時,用話來窘他,效果肯定好。

我說的「那個」,其實學生們心裡十分瞭然。張樂有個偷東西的毛病。前不久,才在同學家裡偷了錢。一犯再犯,後果堪虞。

不久,有一個學生在街心花園拾到一個書包,裡面除了書簿、文具之外,還有錢。從本子上得知,失主是附近學校的一名四年級的學生。

我鄭重地表揚這位拾包者不為錢物所動的品質,教育大家要做「喻於義」的「君子」,不做「喻於利」的「小人」。下午課外活動時間,我請張樂陪同拾包的同學一起將書包送到失主所在學校。

老師們都說我這一招高。是的,一切盡在不言中。

本文選自《給初為人師的女兒20條貼心建議》,於永正著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如何幫助朋友走出抑鬱!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
你會和孩子交流嗎?一個教養情境和13種不良溝通方式
去做你害怕做的事,去見你害怕見的人,這就是成長

TAG:心理夜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