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與救贖——《擺渡人》主題解讀

愛與救贖——《擺渡人》主題解讀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讀完《擺渡人》一書,這個問題久久縈繞在心中,一時難以解答。《擺渡人》為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所著,是一本令萬千讀者為之震顫的心靈治癒系小說,同樣也深深地觸動了我。小說講述了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隻身一人乘火車去探望素未謀面的父親,然而遭遇交通事故,她發現自己好像是唯一的倖存者,她的眼前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荒原,她看到了山坡上的一個男孩。命運,從他們相遇的那刻開始,發生了無法預料的轉變……這個如同史詩般的動人故事,跌宕起伏,字裡行間里交織著成長、尋找、生存、死亡,流淌著愛、恐懼、勇敢、信念,小說多重的主題讓我們跟著麥克福爾的筆觸走進荒原,聆聽故事,回歸人性,思考自身,直面心靈,讓心靈接受一次拷問與洗禮。

LOVE

愛情

「原來你在這裡。」

「我在這裡。」

看到故事的結局,我合上書,會心地笑了,為迪倫和崔斯坦的冒險行為擔心的緊張情緒一下子消散了,對,我想,這也是我想要的結局,兩個真心愛著的孤獨的個體歷盡艱難終於走向了圓滿,獲得了新生。

愛情一直以來都是小說的永恆主題,《擺渡人》也不例外,愛是貫穿小說的主線,而這種愛又不同於一般意義和現實意義的愛。首先,它發生在靈魂與擺渡人之間,超越了生命,跨越了生死、時間、空間。迪倫的靈魂與她的擺渡人崔斯坦的相遇,像是命運的安排,不是他或她,而恰巧是你,不是彼時和來時,而恰巧是此時,兩人在穿越荒原的途中暗生情愫,互相依偎。崔斯坦擺渡了無數個靈魂,而真正讓他感覺不一樣的只有迪倫,其他只是過客,對於迪倫來說,崔斯坦無疑是她靈魂最重要的人。其次,它不僅純潔、美好,對於彼此來說還是成長。一開始,迪倫膽小,總是跟在崔斯坦的後面,而當她穿過荒原不得不與崔斯坦分離時,因為愛,她不顧靈魂的破碎、惡魔的吞噬,勇敢地回到荒原尋找愛人;崔斯坦並不像外表那麼強大,他也有懦弱的一面,當迪倫要他與她一同冒險回到她生活的世界時,他感到不安與恐懼,因為愛,他勇敢地邁出了艱難的一步,這意味著跨越界限。 最後,它具有力量。迪倫因為愛的匱乏,她的心曾是一片無盡的荒原,在崔斯坦的陪伴下,她收穫了愛,也收穫了勇氣,蛻變成一個勇敢的擺渡人,將自己的愛人引領回家。

GIF/1K

HOME

穿越荒原的路途中,迪倫一直追問崔斯坦穿越荒原後會通往哪裡,崔斯坦無法回答,因為他沒去過,把靈魂送到荒原的盡頭,他的工作便結束了,迎接他的是下一個需要擺渡的靈魂,生活就這樣永無止境地輪迴,他是怎樣都不能到達另一個世界的。後來,迪倫自己找到了答案,那是被稱為家的地方,在那裡靈魂能夠棲息,能夠找到自己家人的靈魂,也能夠孤獨地等待現實世界家人的到來,那是另一個世界的團聚之地。

圍繞女主人公迪倫展開的的正是一個從逃離家到回歸「家」,再逃離「家」到最終回歸家的過程。只不過一個家在現實生活中,是人生存的地方,一個家在荒野的盡頭,隔開了荒野與天堂,是靈魂聚集的地方,但兩個家都意味著團聚,這一點是共通的。迪倫乘火車去尋找素未謀面的父親,是為了逃離,逃離嘮叨的母親、糟糕的同學、生活的周遭,然而火車出了事故,迪倫沒有逃過一劫,成了唯一一個沒有逃出去的人,來到了荒原,她的靈魂需要擺渡人的擺渡才能穿越荒原最終到達靈魂的歸屬地,當迪倫歷經辛苦終於穿越了荒原,來到了另一個世界,被稱為家的地方,而這意味著她將失去自己的愛人崔斯坦,孤獨地等待家人,但是是永遠都等不來崔斯坦的,沒有愛人怎麼能算家呢?她再一次選擇逃離,義無反顧地打開了通往荒原的門,突出惡魔的重圍,找到了愛人,引領著愛人回到生活世界的家。或許,人和靈魂都是需要家的,因為害怕孤獨,需要情感,並且最終都是要回歸於家的,因為那是情感寄託的地方,有了家,有了情,有了愛人,才能完滿。

GROWTH

成長

迪倫,15歲的小女孩,成長對於她來說,是孤獨而痛苦的。從小缺少父愛,最好的朋友的轉學讓她覺得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她是孤獨而傲慢的,她死後的靈魂也是孤獨的,荒原便是她心像的映射,它似一面鏡子,照出了心靈的孤寂與落寞,她渴求愛,尋找父親,尋找崔斯坦,都是因為愛,心裡的那片荒原,也唯有愛可以澆灌它茂密生長。為了回歸愛人的懷抱,她隻身一人回到荒原與惡魔抗爭,已不再是當初那個膽小的小女孩,心靈變得堅強、勇敢。

崔斯坦也在經歷人性的成長,雖然他沒有自己的身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人。在迪倫之前,他已經擺渡了成千上萬的人,但那些在他看來只是工作,漸漸地,他成了一台冷漠的機器。而迪倫,這個天真無邪的靈魂,不一樣,她讓他鮮活起來。遇到她,他第一次為自己的命運黯然神傷,有了人的情感,得到了關心和愛,也渴望愛人,他願意為了這個靈魂獻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但他骨子裡是怯懦的,擺渡人的身份讓他不敢越過界限,只能將人類愛的渴望、失去愛人的痛苦強壓心底,最終是迪倫擺渡了他。

成長貫穿於男女主人公的故事之中,這種成長更多的是心靈意義上的,小說就像是一部心靈的成長史。讀著書,我們彷彿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他們從怯懦到勇敢,從孤獨到圓滿,我們的心靈也跟隨他們面對恐懼、死亡、掙扎、怯懦,體驗成長,何嘗不是對我們自身的一次洗禮呢?或許,禁錮我們的從來都不是有形的枷鎖或隔門,而是自身,來自我們心裡的恐懼的力量,是我們自己束縛住了自己。只有克服了自己的怯懦,我們才能成長,只有戰勝了自身人性的弱點,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贖。

redemption

救贖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崔斯坦對迪倫如是說,擺渡人的存在,是因為靈魂需要有人保護才能最終到達被稱之為家的歸屬地。

不禁要問,是否真的存在像崔斯坦一樣的擺渡人呢?如果有,那他們為什麼會存在呢?我想,擺渡,不只意味著保護,更意味著救贖,對於靈魂來說如此,對人來說更是如此。或許這才是克萊爾·麥克福爾最想傳達給讀者的主題。

崔斯坦是迪倫靈魂的擺渡人,這是預先設定好的身份,他幫助她跟惡魔鬥爭,穿越荒原,到達彼岸。迪倫在他的鼓勵和愛的澆灌下,不再是那個孤獨而傲慢的小女孩,變得勇敢起來,最終反倒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引領他回到了現實世界的家。他們互相擺渡,成了彼此的擺渡人,又互相救贖,都獲得了新生。其實,擺渡人的存在,是幫你認識自身,直面心靈,與自己鬥爭,克服自身的怯懦,最終實現自我救贖。因為往往困住我們的,不是別人的羈絆,也不是現實的枷鎖,而是我們人性自身的弱點。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面對這樣的發問,相信每個讀者心裡會有不同的答案。我們生來註定是孤獨的,靈魂也是孤獨的,我們需要擺渡和救贖。這靈魂的擺渡人或許是他人,又或許是你自己,或許是他人在擺渡你,又或許是你也擺渡了他人,你們在互相擺渡,命運就好像是這樣一個互相救贖和自我救贖的過程。

每個人的心裡何嘗沒有一片荒原,一望無際,沒有盡頭,就算偶爾出現零星的花草,也被自己的孤獨湮沒,自己困在荒原里無法自拔,正如圍牆一樣,別人進不來,自己走不出去。可是又由誰來擺渡呢?我想,可以是愛,用愛來點綴荒原,為心靈注入點陽光。但這一切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真正了解自己,自己才能救贖自己。也只有克服了自己,才能改變,才能圓滿。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和愛的時候,也正是我們自我救贖的時機,而這本書給我們每個人的靈魂都注入了一種愛與救贖的力量。

-END-

識別上面二維碼你就可以支持作者了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生門Rashomon 的精彩文章:

TAG:羅生門Rashom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