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莫待今日成昔日,卻道當時已惘然

莫待今日成昔日,卻道當時已惘然

博物館外觀圖

座落在鶴鳴園裡的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古樸安靜

展廳內卻縈繞著來自熱帶雨林的獨特喧囂

伴隨著精心播放的南美洲民族音樂

不同的形狀呈現在各自色彩紛呈的框架里

組構成一幅幅獨特的畫作

展廳圖

這是博物館第五年邀請傑出藝術家來到中國

他們與策展人一併圍繞特定主題進行創作

今年受邀的藝術家是尼古拉斯·埃雷拉

這一次,他把家鄉安第斯山脈的美貌和劫難

帶入到人們的視野中

厄瓜多畫家、詩人尼古拉斯·埃雷拉在工作室

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熱帶雨林

暗河密布,隱秘富饒

他曾是傳說中

探索者的禁區,動物的天堂

然而根據估算,在過去40年中

亞馬遜森林約有超過五分之一的樹木被砍伐

這個數量甚至超越了

過去45年的森林損失總和

正是擔憂於現代化與社會發展給亞馬遜森林帶來的破壞

迷人的自然:森林砍伐與環境

這個從字面上看就富有戲劇衝突的主題

成為藝術家和策展人共同奉獻給所有觀者的思索

進入展廳,映入眼帘的是

一些奇怪而又帶有強烈魔幻色彩的畫作

死亡的樹木被賦予冷冰冰的金屬質感

樹枝幻化成具象的人

樹葉則是森林中動物

作品《呼嘯》,樹木和竹子一起構成尖叫吶喊的人形

作品《晚禱》,枯死的樹木呈現出人類熟悉的祈禱的姿勢

作品《婚禮》,冰冷的金屬色下纏繞著掙脫束縛的鳥兒,

他們相互親吻,和樹木構成一個循環的整體,象徵著生命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比起普通美麗的鳥類攝影,我們想呈現給觀眾更深刻的內容」

似乎當某種聯繫於物與人之間

並且充滿控訴的隱喻意向存在時

我們的感官能夠敏銳察覺出那些

猶如鬼魅般隱匿在畫面之外的東西

並且在第一時間給予本能反應

漫遊展廳時,這種情感更加強烈

從人們想像的森林世界到森林的現狀

從原始森林到鋼鐵森林

自然的界限被藝術所模糊

光與影的世界裡,破壞和希望在互相撕扯

當所有生物被賦予人的影像時

這些殘缺的「身體」甚至充滿了驚悚

作品《禱告》,殘缺的人體和動物共同在祈禱,一齊構成人類心臟的形狀

這種詭異的氛圍讓藝術展的美變得矛盾

藝術家本人的解釋或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角度

「Feel sorry and Feel hope」

或許地域的隔閡讓普通人

無法顧及和體會視野之外的土地上

究竟正在發生什麼

當藝術成為一種傳達情感的途徑時

博物館恰好提供了這樣感同身受的空間

展廳《唧唧》,畫中端坐著的自然神似乎正注視著人類

這些畫作「遠道而來」

他們喚醒的是另一片土地上人們的感知

既是對過去的思索,也是面向未來的靈感

對遠在幾萬公里之外自然森林此刻遭遇的憐憫

反思自己當下所作所為對自然同樣帶來的災難

這種強烈畫面之中產生的共鳴與互動

使得藝術的評判標準更加多樣化

因此我們看到那些飽受美譽

並直指人心的藝術作品中

其中很大一部分往往都不是傳統意義上

美麗和令人愉悅的

2017年邢丹文個展《愛之囚-絕緣》,大型攝影作品佔據了整個展廳,藝術家審視和捕捉科學垃圾的美學,表達對環境的關切和沿海地區工人生活變化的擔憂

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 All the World』s Futures》,參展的藝術家都試圖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回應時代的問題,關於環境、工業、科技發展....

1974年南斯拉夫的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曾在義大利表演《節奏0》,觀眾可任選包括槍、菜刀、鞭子等72種危險道具,對她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藝術家不作任何反擊。直到有人用上了膛的手槍頂住了她的頭部,她的淚水奪眶而出。「這次經歷讓我發現:一旦你把決定權交給公眾,離喪命也就不遠了。」

無論是攝影、繪畫、裝置藝術、行為藝術...

藝術家們之所以創造出瑰麗多彩的世界

或許正如尼古拉斯·埃雷拉本人所言

「我的作品不僅僅是為了妝點牆面,

而是為了讓人們駐足。」

再次回到展廳,停留在一幅幅作品前

我驚訝於這些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並不熟悉的西方畫作

還有那些帶有濃重文化色彩

又面目全非的亞馬遜森林意象

卻能奇蹟般準確向所有人

傳達出一種超越文化代溝的震懾力

更驚訝於藝術家對於自己和藝術本身的自信心

相信並肯定藝術對於全人類不可忽視的美育力量

藝術評論家大衛·安德拉德·阿希雷

曾這麼評價道

「如果要用什麼來定義藝術家尼古拉斯·埃雷拉,

那就是他對無形之物有著不懈的追求,

全心投入探求人與自然內在奧秘的深層含義。」

山川

GIF/2K

湖海

GIF/1K

日月

GIF/1K

星辰

...

千年前,道家提出「天人合一」

從此成為中國人對於

天地萬物,和諧相處的美好設想

如今,尼古拉斯·埃雷拉又選擇把自己的這種

對自然和人類關係的解讀通過富有想像力繪畫來永遠寄存

毫無疑問

當人成為樹,樹幻化成人

那些美好又富有深意的形狀、輪廓、色彩

所構成的空間會永恆存在

他們隱匿在博物館的每個角落

安靜而又熱烈地期盼著人們的駐足探訪

等待著屬於每個人的冥想反思

Feel sorry and Feel hope

莫待今日成昔日

當時已惘然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新華社、鳳凰藝術、紅磚美術館、《地球脈動》等

作者:Lisa是xh

編輯:小棕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不可錯過的50個精彩大展,國慶期間你準備看幾個?
上博書畫換展在即,我們應該看什麼?
除了徐渭和梵高,這個世界還有擅長畫畫的「瘋子」嗎?
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山水捲軸畫,卻在千里江山圖的陰影中少有人觀看
請問您要來點螃蟹嗎?

TAG:博物館丨看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