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傷寒論最全宜忌基本條文,值得收藏!

傷寒論最全宜忌基本條文,值得收藏!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可不余葯,宜抵當丸。



抵當丸方水蛭二十個(熬) 虻蟲二十個(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五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洗)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緊而實,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湯主之




大陷胸湯方大黃六兩 芒硝一升 甘遂一錢匙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者,黃連湯主之。




黃連湯方 黃連三兩 甘草三兩(炙) 乾薑三兩 桂枝三兩



人蔘二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劈)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六兩 梔子十四枚(劈) 大黃二兩(去皮)




傷寒,身黃、發熱者,梔子柏皮湯主之。 梔子柏皮湯方 梔子十五個(劈)甘草一兩(炙) 黃柏二兩




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1

忌發汗第一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在里,忌發其汗。




脈浮而緊,法當身體疼痛,當以汗解,假令尺中脈遲者,忌發其汗,何以知然,此為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故也。




少陰病,脈微忌發其汗,無陽故也。



咽中閉塞忌發其汗,發其汗,即吐血,氣微絕逆冷。




厥忌發其汗,發其汗即聲亂,咽嘶,舌萎。




太陽病,發熱惡寒,寒多熱少脈微弱,則無陽也,忌複發其汗。



咽喉乾燥者忌發其汗。




亡血家忌攻其表,汗出則寒慄而振。




衄家忌攻其表,汗出必額上促急。




汗家重發其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




淋家忌發其汗,發其汗必便血。




瘡家雖身疼痛,忌攻其表,汗出則痓。




冬時忌發其汗,發其汗必吐利,口中爛生瘡,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忌攻其表,汗則厥逆冷。




太陽病,發其汗,因致痓。



2

宜發汗第二


大法,春夏宜發汗。


凡發汗,欲令手足皆周,縶縶一時間益佳,不欲流離,若病不解,當重發汗,汗多則亡陽,陽虛不得重發汗也。


凡服湯藥發汗,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凡雲宜發汗,而無湯者,丸散亦可用,然不如湯藥也。


凡脈浮者病在外,宜發其汗。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宜發其汗。


陽明病,脈浮虛者宜發其汗。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者,表為未解,宜發其汗。


太陰病,脈浮宜發其汗。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澀澀惡寒,浙浙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主之。


太陽,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大青龍湯主之。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3

忌吐第三


太陽病,惡寒而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而發熱,關上脈細而數,此吐之過也。



少陰病,其人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飲,乾嘔,忌吐,當溫之。


諸四逆病厥,忌吐,虛家亦然。



4

宜吐第四


大法,春宜吐。


凡服吐湯,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病如桂枝證,其頭項不強痛,寸口脈浮,胸中痞堅,上撞咽喉不得息,此為有寒,宜吐之。


病胸上諸實,胸中鬱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餘行,其脈反遲,寸口微滑,此宜吐之,利即止。


少陰病,其人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宜吐之。


病者手足逆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宜吐之。


宿食在上管,宜吐之。



5

忌下第五


咽中閉塞,忌下,下之則上輕下重,水漿不下,諸外實忌下,下之皆發微熱,亡脈則厥。


諸虛忌下,下之則渴,引水易愈,惡水者劇。


脈數者忌下,下之必煩,利不止。


尺中弱澀者,復忌下。


脈浮大,醫反下之,此為大逆。


太陽證不罷忌下,下之為逆。


結胸證其脈浮大忌下,下之即死。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忌下。


太陽與少陽合病,心下痞堅,頸項強而眩忌下。


凡四逆病厥者忌下,虛家亦然。


病欲吐者忌下。


病有外證未解,忌下,下之為逆。


少陰病,食入即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忌下。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忌下,下之亡血則死。



6

宜下第六


大法,秋宜下。


凡宜下以湯,勝丸散。


凡服湯下,中病則止,不必盡齊服。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


少陰病,五六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


少陰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乾者,宜下之。


下利,三部脈皆浮,按其心下堅者,宜下之。


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宜下之。


陽明與少陽合病,利而脈不負者為順,脈數而滑者有宿食,宜下之。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答日: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宜下之。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宜下之。


下利差,至其時複發,此為病不盡,宜復下之。


凡病腹中滿痛者為寒,宜下之。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宜下之。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為實,急下之。


脈雙弦而遲,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宜下之。


病者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宜下之。


傷寒有熱,而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此為血,宜下之。


病者煩熱,汗出即解,復如瘧,日脯所發者屬陽明,脈實者當下之。



7

宜溫第七


大法,冬宜服溫熱葯。


師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更疼痛,當救其里,宜溫葯四逆湯。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里,宜四逆湯。下利脈遲緊,為痛未欲止,宜溫之。


下利,脈浮大者,此為虛,以強下之故也,宜溫之,與水必噦。


少陰病,下利脈微嘔者,宜溫之。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宜溫之。


少陰病,其人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飲、乾嘔宜溫之。


少陰病脈沉者,宜急溫之。


下利慾食者,宜就溫之。



8

忌火第八


傷寒,加火針必驚。


傷寒,脈浮,而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卧起不安。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清血。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為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為強責少陰汗也。



9

宜火第九


凡下利,穀道中痛,宜灸枳實,若熬鹽等熨之。



10

忌灸第十


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去,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此為火逆。


脈浮,熱甚而反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咽燥必唾血。



11

宜灸第十一


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宜灸之。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而脈不足,灸其少陰七壯。


少陰病,下利脈微澀者即嘔,汗者必數更衣,反少者,宜溫其上,灸之。(一雲灸厥陰伍拾壯)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主厥,厥陰是也,灸不溫,反微喘者死。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死。


脈促,手足厥者宜灸之。



12

忌刺第十二


大怒無刺、新內無刺、大勞無刺、大醉無刺、大飽無刺、大渴無刺、


大驚無刺、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淥淥之汗,無刺渾渾之脈,無刺病與脈相逆者。


上工刺未生,其次刺其衰,工逆此者,是謂伐形。



13

宜刺第十三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宜刺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宜先刺風池風府,乃卻與桂枝湯則愈。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為肝脈脾,名曰縱,宜刺期門。


傷寒發熱,澀澀惡寒,其人大渴,欲飲酢漿者,其腹必滿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為肝乘肺,名曰橫,宜刺期門。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寫之。


太陽與少陽合病,心下痞堅,頸項強而眩,宜刺大椎、肺俞、肝俞,勿下之。


婦人傷寒,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加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宜刺,寫勞宮及關元,小便利則愈。


傷寒喉痹,刺手少陰穴,在腕當小指後動脈是也,針入叄分補之。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宜刺。



14

忌水第十四


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下利其脈浮大,此為虛,以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必噦。


太陽病,小便利者為水多,心下必悸。



15

宜水第十五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干,燥煩不得眠,其人慾飲水,當稍飲之,令胃氣和則愈。


厥陰,渴欲飲水,與水飲之即愈。


嘔而吐膈上者,必思煮餅,急思水者,與五苓散飲之,水亦得也。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忍冬(

微信號

:cn13714009507)






十月推薦



中藥百科


介紹最全的中藥知識、膳食養生及日常生活用藥常識。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穴位


學習人體各個穴位的相關知識和健康養生方法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這樣吃最健康


健康的飲食觀,能夠讓身體得到凈化,全方位提升生命的能量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學習中醫,傳承經典,請點擊『

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穴點陣圖解 的精彩文章:

學會正確刮痧的必備知識,幫你掃除疾病!效果驚人~
【薦號】祛濕健脾就用它!陳皮葯膳,便宜有效,值得一試
【每日一穴】內關穴:萬能穴,治孕吐、暈車、頭痛、噁心、月經痛
【每日一穴】列缺穴:頭疼腦熱,氣喘,咽喉疼痛就按
注意了,原來這些情況都是經絡不通造成的!如何正確疏通經絡?

TAG:經絡穴點陣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