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分「貝多芬」與不太「貝多芬」

十分「貝多芬」與不太「貝多芬」

上一期,我們帶大家了解了本次維也納愛樂樂團訪華行程節目單中瓦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序曲及理查德·施特勞斯的《英雄的生涯》。本期,我們繼續帶來【關於維也納2017中國巡演曲目單你可能不知道的事】第二話,和大家一同了解曲目單上兩首十分「貝多芬」與不太「貝多芬」的交響曲:貝七與貝八。

A大調第七交響曲的跨界獻藝

去掉貝多芬交響曲中有標題的四部,第七交響曲應該是貝多芬無標題交響曲中最廣為人知且深受喜愛的。這部擁有貝多芬最著名慢版樂章以及最著名快板樂章的交響曲,被瓦格納稱為「舞蹈的神話」,被阿巴多感嘆彷彿在聆聽「天使升天的過程」,被無數的研究學者稱為「舞蹈性的交響曲」、「舞蹈的頌讚」。

在此帶領朋友們一同欣賞「貝七」第二樂章——這個被稱為貝多芬最著名的慢板樂章,如何在歷史上多次跨界獻藝。相信大家一聽就會驚嘆:「哦!原來這就是貝七!」

電影《國王的演講》片段(貝七第二樂章慢板)

電影《X戰警:天啟》片段(貝七第二樂章慢板)

電影《墜入》片段(貝七第二樂章慢板)

大家還可以在電影《先知》中聽到貝七的第二樂章,並在日劇《交響情人夢》中欣賞到第一及第四樂章。快去找找看吧!

不那麼「貝多芬」的F大調第八交響曲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作品中,第八交響曲大概是最默默無聞的一首。前有第五英雄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以及有著最著名快板、慢板樂章的第七交響曲,後有貝多芬畢生最偉大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八交響曲的位置略顯尷尬,既沒有讓人過目不忘的命名標題,也沒有辨識度較高的主題旋律。有人不禁要問,第八交響曲是不是貝多芬創作的低谷呢?

在2011年Unitel發行的德國著名指揮家克里斯蒂安·蒂勒曼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實況影碟中,德國資深樂評人、作家約阿希姆·凱澤(Joachim Kaiser)講述了一段關於第八交響曲頗為有趣的創作背景:

在寫《第八號交響曲》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能力與名氣的頂點。他剛寫完「第七」,對那部作品非常滿意。「第八」可以說是另一篇神奇的大師之作,其中也許包含著他當時的感受 —— 他病了,必須做礦泉浴治療。1811年在特普利采(Teplitz),貝多芬遇見了歌德。歌德抱怨說,他實在躲不開包圍著他的恭維。所有人都來致敬,因為他們兩人實在太有名了。而貝多芬回說,您無需介意,這些恭維話應該都是獻給我的。歌德想必從沒有聽過這種話,也許氣氛會有點尷尬。「恭維話也許都是獻給我的!」這句話實在是很典型的貝多芬話語!顯示了他的自信心,而正是帶著這樣的自信心,他創作了《第八交響曲》。「第八」有這樣的特點,情緒歡樂幽默,像是一場友好的告別。

奧地利推出貝多芬與歌德紀念郵票,下方為兩人相遇時地點特普利采(Teplitz)

而「大熊」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則評價第八交響曲:

(它)既是傳統又是典型的貝多芬,非常強有力。它的開頭並非舊式的機智和優雅,他也不想要那樣的東西了。我還是一再堅持這個觀點 —— 貝多芬在這首交響曲的創作計劃中,一定已經通盤過,哪些是他已經寫過的。他想寫出不同以往的作品。

或許我們可以說,第七交響曲中的舞蹈般的自由、激情是貝多芬之所以為貝多芬的原因,而第八交響曲中幽默、輕鬆的一面卻因為不那麼貝多芬,而帶給觀眾更多驚喜。因為沒有一個固定官方命名的創作主題,也沒有標題的束縛,觀眾更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引發無窮遐想。

下一期我們將與您繼續一同探尋最後一首貝多芬作品背後的故事,敬請期待。

深圳音樂廳

10月19日, 20:00

10月20日, 20:00

廣州星海音樂廳

10月21日, 20:00

10月22日, 20:00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10月24日,19:30

10月25日, 19:30

南京江蘇大劇院音樂廳

10月26日, 19:30

10月27日, 19:30

澳門文化中心

10月29日, 20:00

10月30日, 20: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氏策劃 的精彩文章:

TAG:吳氏策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