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不是親人也能親(美文)

不是親人也能親(美文)

有一種感動叫溫暖

那是一間低矮破舊,年久失修,建於五十年代的不足二十平米的俄式房屋。屋內陰暗潮濕,牆體松化開裂,陳設破爛不堪。唯一有點現代氣息的是一台影像不清的黑白電視,與主人共度餘生。今年92歲的徐鳳英老人,就住在這間跟自己一樣衰老的屋子裡。二十年前,丈夫去世,無兒無女的她僅依靠一個月300元錢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艱難度日。

為了讓孤寡老人有所依,王鳳蘭,一個與徐鳳英老人相距不到100米的好鄰居,把肩膀遞了上去。天寒地凍的冬天,她幫老人生爐取暖;雨水繁多的夏季,她幫老人修葺房屋;衣服髒了,她來洗;缺衣少食,她來買;做了可口的飯菜,先給老人送去;逢年過節,請老人一同歡聚……一路走來,有她的陪伴,老人的人生之旅不再孤單,是她,為老人把餘生的快樂點燃。

從退休至今,無論嚴寒酷暑,不管風霜雪雨,她,始終與徐鳳英緊緊依在一起。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王鳳蘭不顧風狂雨驟,按照慣例提著香噴噴的飯菜看望徐鳳英老人。她推推門,感覺很靜,不禁心生疑慮。走到床頭,發現老人正藏在厚被下面瑟瑟發抖。原來,老人生病了!她急忙奔出房門去請大夫。在電閃雷鳴中,她跌跌撞撞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不知拐了多少個彎,才找到同村的大夫。老人輸上液後,她又不顧滿身的雨水和泥濘,打開保溫飯盒,給老人喂飯。她一次次將飯菜攪拌,舀起,遞送,一次次用毛巾為老人拭去唇邊的油漬。那關切的神情,細膩的動作,體貼的話語,暖暖的微笑,讓大夫認為她們一定是親母女。直至王鳳蘭為老人墊付醫療費,而老人執意不肯時,大夫才知道兩人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鄰居。此刻,大夫也被感動了,他一把將王鳳蘭為徐鳳英老人墊付的醫療費用丟在床上,然後冒著大雨,疾步離去……

堅強的徐鳳英老人,她沒有為生活拮据落過淚,也沒有為生活中種種困難流過淚,而此時,她,落淚了……

原來,愛是真真實實存在著。原來,不是親人,也可以親的。

有一種偉大叫平凡

王鳳蘭的善良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美麗。看到乞丐求乞,她會拿出錢財,微笑送上;見到路人問路,她會指點迷津,甚至領他直達目的地;不管誰家有事,只要找她幫忙,她總是二話不說,傾力相助……她的善良是發自內心的。不求名利,不求回報,只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泥濘中,她是一隻扶持的手;乾渴時,她是一杯清涼的茶;挫折時,她是一句柔軟的話語;迷惑時,她是一句肯定的回答。這就是她,一個行走在路上的,像春天一樣溫暖的女子。

王鳳蘭用自己樸實的行動,感動了整個小區。然而,筆者見到王鳳蘭,提及她和孤寡老人徐鳳英的故事,提及她和很多被她幫助過的人的故事,她卻總是反覆地說,她所做的不算什麼,真的沒有什麼。凝視著那張慈祥的微笑著的臉,傾聽著那麼簡單樸素的話語,那一刻,突然感覺,樸實的她,因為善良和愛心顯得如此美麗。

沒有驕人的外表,沒有懸河的口才,更沒有左右逢源的本領。她是如此平凡,平凡得如同春天裡的細雨,但她期望用她的善良,去滋潤每一個乾渴者的嘴唇;她是如此平凡,平凡的如同一棵樹的綠蔭,但她期望,她和志願者站成一排,為弱勢群體豎起一道防風林。她,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但她,的確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

「徐姨不是我的親人,但我會把她當作親人」。這就是她,一個平凡者的善良和美好。

二十年的風雨兼程,二十年的無怨無悔。二十年的心手相牽,二十年的無私奉獻。二十年真情與天不老,二十年愛心與地同在。從滿頭青絲到霜染兩鬢,從一朝相識到多年相助,王鳳蘭用寶貴的年華,為孤苦老人營造了溫馨的幸福港灣,也給世人印證了一個「不是親人也能親的」愛的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