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科學家開發首個實時定量PCR內參基因知識庫

中國科學家開發首個實時定量PCR內參基因知識庫

中國科學家開發首個實時定量PCR內參基因知識庫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生命與健康大數據中心開發了國際上首個實時定量PCR內參基因知識庫——ICG。該知識庫基於群體審編策略,對經生物學實驗手段鑒定出的內參基因及其應用場景實現了有效的挖掘、整合及注釋。研究成果以ICG:a wiki-driven knowledgebase of internal control genes for RT-qPCR normalization為題,在線發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實時定量PCR是一種能夠對目標基因的表達量進行準確定量分析的實驗技術。與傳統的基因表達檢測方法相比,該技術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低樣品需求量及檢測範圍廣等特點。實時定量PCR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為了有效地降低實驗偏差,保證其結果的準確性,該技術依賴於穩定的內參基因以便對其結果進行標準化分析。研究表明,內參基因具有強烈的條件特異性,因此在不同條件下篩選出合理的內參基因是有效地應用實時定量PCR技術的先決條件。

近年來,隨著實時定量PCR技術的普及,科學家們已在多個物種特定組織、發育時期、不同實驗條件或病理狀態下的內參基因進行了篩選及鑒定。挖掘內參基因是一項繁瑣的工作,依賴於精確的實驗設計並配合一系列嚴謹的演算法綜合分析才能完成。為此,對海量文獻中所報道的寶貴的內參基因資源及其對應的應用場景實現有效地挖掘及整合具有重要意義。目前,ICG收錄了來自209個物種的內參基因,涉及73種動物,115種植物,12種真菌及9種細菌。該知識庫提供了豐富的實時定量PCR內參基因信息,如引物序列、擴增長度、推薦的應用場景、退火溫度、熒光染料,及該內參基因在相關論文中的引用情況等,以幫助分子生物學家們針對其各自的實驗目的來定製出合理的標準化分析策略。ICG不僅為蛋白質編碼基因的表達模式研究提供實時定量PCR技術的標準化分析方案,也關注非編碼RNA(如miRNA和circular RNA)的表達分析研究。

一方面,ICG通過引入維基系統,在海量生物數據急速增長的背景下將提高生命科學審編人員對數據搜集、整合及共享的效率;另一方面,ICG為用戶們提供了靈活的數據查詢方式、友好的知識展示界面及免費的數據下載服務。科研人員將在每年定期地對ICG進行更新,以期望能夠不斷地為分子生物學家們提供關於實時定量PCR內參基因最新的相關信息。ICG最終的目標是構建出一部詳盡地記錄模式生物及非模式生物中實時定量PCR內參基因及其相關信息的百科全書。

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科院國際大科學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中科院百人計劃等的資助。

來源:北京基因組所

生物易構(bioeg.cn )現推出:定製化高校採購管理平台、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等科研互聯網定製平台服務,詳情請致電TEL:025-84981806

合作案例:中國藥科大學 |江南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 | 南京工業大學 |金陵科技學院 |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 |無錫市新吳區管委會 |紫金方山科技創業特別社區 |凱基生物 |上海易利生物 |南京賽博生物

中國科學家開發首個實時定量PCR內參基因知識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揭示植物細胞核纖層類似蛋白調控植物免疫新功能
《科學》子刊:冥想能改變大腦結構 改善社交能力
四萬年前中國地區現代人全基因組揭示亞洲人類複雜遺傳史
項目制科研為何不利於產生諾貝爾獎水平的成果?

TAG:Science |